首页 历史故事 商战三国:纸上谈兵亦需人

商战三国:纸上谈兵亦需人

时间:2024-01-3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纸上谈兵,不但无错,而且还是一种需要。因纸上谈兵之人跑去指挥战斗,造成后果之严重,莫过于赵括,但因《三国演义》之故,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那个丢失街亭的马谡。马谡纸上谈兵,不但具有战略思维,战术运用也可圈可点。看来,纸上谈兵亦需人,街亭之失,错不在马谡而在诸葛亮。

商战三国:纸上谈兵亦需人

纸上谈兵亦需人

纸上谈兵,不但无错,而且还是一种需要。

纸上谈兵,不但无错,而且还是一种需要。任何一个要发展壮大的集团,都不可能缺少纸上谈兵的人,所谓的智囊团,一般都是由一群纸上谈兵的人组成的。

纸上谈兵,之所以成为取笑的对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个纸上谈兵的人放下手中的活儿不干,硬是要去拿起刀剑、穿上铠甲,冲到阵前去干那本不属于自己的活儿才闹出来的笑话

类似的案例,最早当推战国时的赵括,他自幼熟读兵书,言出必称兵法,结果长平之战,使得秦军大将白起坑杀了赵国军队四十万人。因纸上谈兵之人跑去指挥战斗,造成后果之严重,莫过于赵括,但因《三国演义》之故,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那个丢失街亭马谡

马谡一直是诸葛亮身边的智谋之士,主要工作就是纸上谈兵,而且还真谈出了点名堂,他不仅智谋受到诸葛亮的赏识,与诸葛亮的私交相处也不错。诸葛亮南征,他对平定南中的见解是收服其心,并纸上谈兵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马谡的这一见解,后来成为诸葛亮的南征战略。(www.xing528.com)

马谡纸上谈兵,不但具有战略思维,战术运用也可圈可点。诸葛亮首伐中原,马谡给诸葛亮首先献上的是“离间计”,而且成功地离间了魏主曹叡与司马懿的君臣关系,使曹叡心生猜疑,把司马懿削职还乡,为诸葛亮兵出祁山首先搬掉了拦路虎。

马谡的错就在于他不该自告奋勇地去守街亭,他从兵书上读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句子,就教条主义地加以运用,放着五路总口不下寨,而把兵屯于孤山之上。他的兵法推演是等到“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以当百也”。马谡就没有想到蜀兵陷于绝地时,除了死战之路外,还有一条投降的路可走。结果,诸葛亮阵式还没有摆开,马谡就丢了要塞街亭。

马谡如果继续待在帐篷里纸上谈兵,当是另一番作为,硬要去披挂上阵,结果不但误了卿卿性命,还留下了千秋笑柄,害得后来的京剧艺术都很难决定到底要把他装扮成文臣还是武将

好在并不是所有纸上谈兵的人都会跑到前线去丢人现眼的,那个被《三国演义》里的水镜先生司马徽称为“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从来都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兵战圣典孙子兵法》是典型的纸上谈兵,却不知影响了古今中外多少战役的进程。如果再回到三国,靠纸上谈兵,也不乏影响历史、功成名就之人,大英雄曹操的身边,就有一个由一群纸上谈兵之人组成的智囊团,这些人个个身怀绝技,指点江山,杀人于无形。那个先前跟随董卓进京的臧姑才子贾诩跟谁干谁得计,每一个点子都会让一大群人倒霉。董卓死后,本来群龙无首的西凉军阀已准备作鸟兽散,但贾诩的一个“金点子”又让他们重新团结在一起,把已经混乱不堪的天下搅得更加混乱。他跟随张绣,与曹操斗智斗勇,差点要了曹操一命。后来跟定曹操,离间马超韩遂,不动声色地帮曹丕谋取嗣子之位,妙计迭出,一辈子都做打工皇帝,好吃好喝。曹操一辈子看得起谁?他亲口说天下英雄只有他与刘备,但他对身边的天才军事家郭嘉却言听计从,郭嘉英年早逝,他不知痛哭流涕了多少回,因为在他看来,郭嘉是真正的纸上谈兵的高手。还有荀彧、荀攸这些人都是曹操身边做纸上谈兵工作的,翻阅曹操争夺江山、问鼎天下的所有关键战役和步骤,几乎都有这群纸上谈兵之人的奇思妙计,但是,曹操与诸葛亮不同,他从不让这些人去打头阵,而是让他们聚精会神地纸上谈兵。

看来,纸上谈兵亦需人,街亭之失,错不在马谡而在诸葛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