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商战三国:无所不借的创业策略

商战三国:无所不借的创业策略

时间:2024-01-3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无所不借的三国在汉末三国那个纷乱的年代,如果一个人想创业,只要有一定的门道,同时又不怕死,就可以拉起旗子来。借兵是最常见的事。除了不到江东外,北方各路诸侯的地盘几乎都被刘备借住遍了,他唯一通过借条形式借的荆州,还成为汉末三国最大的土地借用纠纷案,因为他,浩如烟海的中国语言宝库里,还多了一句经典的歇后语,叫做“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汉末三国的无所不借,其实是无所不“骗”。

商战三国:无所不借的创业策略

无所不借的三国

在汉末三国那个纷乱的年代,如果一个人想创业,只要有一定的门道,同时又不怕死,就可以拉起旗子来。

在汉末三国那个纷乱的年代,如果一个人想创业,只要有一定的门道,同时又不怕死,就可以拉起旗子来。

如果什么资本都没有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借,因为那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借的社会

借兵是最常见的事。如果你没有居住的地盘,碰巧你又熟悉一个大老板,你可以同他借兵去抢,但一定要去抢这个老板敌对的阵营,这样,这个老板不用自己动手,只要助上别人一臂之力,就可以打击竞争对手。刘备公孙瓒借兵借将救徐州,硬是感动得陶谦要以徐州相让。后来,徐州不但成了刘备最初的栖身之地,还为得到大将赵云打下了感情基础。

借住,对于那些无立锥之地的创业者更是家常便饭。除了不到江东外,北方各路诸侯的地盘几乎都被刘备借住遍了,他唯一通过借条形式借的荆州,还成为汉末三国最大的土地借用纠纷案,因为他,浩如烟海的中国语言库里,还多了一句经典的歇后语,叫做“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

如果没有很好的借兵理由,只要有抵押物也可以借到兵。孙策父亲捡来的传国玉玺作抵押,同袁术借得三千兵马,开创了江东基业,成为史上最成功的借兵创业范例。

诸葛亮的巧借功夫,称得上是出神入化。在赤壁之战的准备阶段,周瑜要找借口除掉他,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弄到十万只箭。一无人力,二无材料,三无生产基地,他只有算准一个大雾的夜晚去同曹操借。更有甚者,万事俱备借来东风,成就了周瑜火攻曹营的谋划,硬是唬得江东才俊周瑜目瞪口呆,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

刘备、诸葛亮、孙策的借术,已是惊世骇俗。但比起他们的老冤家曹操来,又算不得什么了,曹操所借的东西,他们想都不敢想。(www.xing528.com)

曹操才是真正的借术大师。

认为曹操行事奸诈狠辣的人,一定熟知这么一个小故事。当年曹操攻打称帝后自称“仲家”的袁术于寿春。守城大将李丰闭门坚守,曹操久攻不下。这时他率领的十七万大军粮食将尽,管粮食的仓官王垕进来报告说:“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曹操回答说:“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这个仓管员担心这样做士兵一定会有怨言,但曹操说他自有对策。曹操私下到各营寨打听,果然士兵嗟怨。曹操只好叫来王垕悄悄对他说:“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王垕问他要借什么,曹操说:“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当王垕申言自己无罪时,曹操对他说明,我也知道你无罪,但如不杀你,必造成兵变。可怜的王垕,头就这样被借去了,被杀后还要承担偷窃官粮之罪。

当然,曹操身为丞相,借一个小粮官的头其实不算什么本事。曹操还有一种本事,那就是从自己的身体上借东西来示众。

曹操已是天下的第一大款,他什么都不缺了,但他还需要信义,以及维持他大集团的规章纪律,要确立这一切,有时需要他“从我做起”。

一次他率军路过麦田,为显示他的部队对群众庄稼的爱护,他下令说,谁毁坏了麦田,就砍谁的头。但他的命令下达不久,他的马受惊了,踏坏了麦田一大片。他假装要自刎来执行纪律,被部下劝阻后,他还是要坚持执行纪律,于是,他非常搞笑地割下自己的一大缕头发,说是“割发代首”,也就是借用头发来代替头颅。

其实,借头借发对曹操来说都是小儿科,借天子的玉玺、借朝廷的公章来命令天下的诸侯那才是大手笔,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被评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借”。

汉末三国的无所不借,其实是无所不“骗”。因为考查所借出来的一切,很少有还回去的,很少有物归原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