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中国皇子的命运:黄须儿遭冷遇愤懑而亡

中国皇子的命运:黄须儿遭冷遇愤懑而亡

时间:2024-02-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黄须儿立志为将·遭冷遇愤懑而亡魏武帝曹操第二子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因为胡须发黄而被父亲唤作“黄须儿”。不久,后续部队赶到,曹彰立即率兵追击,策马飞奔,弯弓射箭,应声而倒者不计其数。结果,黄须猛男的英勇表现,彻底将酋长震慑,轲比能遂表示抛弃乌桓,归附汉朝。曹彰正欲凯旋,却收到了父亲征调其赶赴长安助战的命令。

中国皇子的命运:黄须儿遭冷遇愤懑而亡

黄须儿立志为将·遭冷遇愤懑而亡

武帝曹操第二子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这两句诗出自大诗人王维的《老将行》,诗中描写了一位夺胡马、射猛虎,誓与“黄须儿”一较高下的英雄少年。由此可知,“黄须儿”亦非等闲之辈,他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任城威王曹彰。

曹彰,字子文,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因为胡须发黄而被父亲唤作“黄须儿”。

若是与大哥曹丕、弟弟曹植比较起来,曹彰显得不那么斯文。

他自幼不喜欢读书,只好舞刀弄枪,练习武艺,不但体力过人,而且弓马娴熟,战斗力颇强,竟能空手搏猛兽。曹彰性格坚毅,遇险从不畏缩,有着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韧劲,小时候就曾多次随父出征,斗志昂扬,犹如初生牛犊。

曹孟德文才武略,发展全面,眼看儿子如此重武轻文,心中生出不满之情。一次,曹彰又扔下课本,跑出去打炼筋骨了。曹操很生气,批评说:

你小子不惦记读书识字,追慕圣人之道,却成天在这里舞枪弄棒,不务正业,空逞匹夫之勇,即便练成一个肌肉男,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还不赶紧回去看书去!

曹彰怏怏不乐,很不服气地对身边的跟班说:

大丈夫就应当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统帅千军万马,驰骋大漠,驱逐戎狄,建功立业,怎么能去想着做个博士呢?”

可见,曹彰虽然不好读书,但却并非纨绔子弟,而是一位壮怀激烈的有志青年。

有一回,曹操问起儿子们将来的志向。众人纷纷表态,有想做文学家的,有想做政治家的,唯有曹彰豪气冲天地说道:

“想当大将!”

曹操又问:“那么如何才能当好大将呢?”

曹彰大声回答:“身披铠甲,手持兵刃,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率先垂范,体恤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如此,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大将。”

曹操大笑,心想:这孩子虽然有些好战倾向,但却是个憨直之人。带兵打仗,当是一个好手,但若是玩权术、搞阴谋、当领袖,却是万万不能的!

曹操于建安十三年(208)的时候彻底灭掉袁绍集团,晋封丞相,权倾朝野,炙手可热。五年之后,再进魏公。然而,他却仍不满足,试图更上一层楼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给大汉臣子打招呼,让他们联名给形同傀儡的汉献帝上了个折子,内容无非是对魏公的功德大加歌颂:“极天际地,伊、周莫及”,接着要求晋其爵为王。献帝怎敢不从。曹操装模作样地退却再三后,粉墨登场,受魏王之爵,享受天子礼仪。曹丕成为王世子,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当年,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的残余势力依旧盘旋在河北、山西一带,曹操乘胜北进,将其击溃。袁熙(袁绍第二子)与三弟袁尚,一头扎到辽西乌桓首领蹋顿的怀抱。

曹操力图斩草除根,遂亲自远征乌桓,大破之,虏获军队和民众达二十余万口。曹操从中挑选精壮者入伍,并扣下他们的老婆孩子为人质,然后全都掳往内地。

建安二十三年(218)四月,代郡(今山西阳高县西南)地区的乌桓部落举起反叛大旗,试图脱离汉朝控制,并得到了风头正盛的鲜卑部落酋长轲比能的支持。

曹操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代理骁骑将军,率兵征讨乌桓。临行之前,父亲叮嘱儿子:“在家期间,你我是父子关系,如今你受命出征,咱们可就是君臣关系了。你要遵守王法,切不可任性胡来,若是犯法,莫怪为父无情。”

曹彰拱手答道:“儿臣谨记。”

曹彰不敢怠慢,日夜兼程地赶赴前线。刚刚走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市)时,突然遇上数千乌桓骑兵,一场遭遇战拉开帷幕。

由于曹彰行军过快,所以此时大部队还未赶到,手中只有步兵干人,骑兵数百。谋士田豫献策:我军兵少,且又鞍马劳顿,故而只宜凭险据守,以待后援。曹彰称善。

曹彰所部多为步兵,长于防守,乌桓方面全是骑兵,短于攻坚。因而,乌桓骑兵在扑腾了一阵子之后,就撤走了。

不久,后续部队赶到,曹彰立即率兵追击,策马飞奔,弯弓射箭,应声而倒者不计其数。战斗持续了大半天,曹彰愈战愈勇,身中数箭却毫无惧色。

乌桓骑兵虽然骁勇,却敌不过作战勇猛的黄须猛男,只能一路退却。曹彰紧紧咬住不放,一直追击到桑干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属代郡辖区),距离敌军巢穴(代郡)仅剩下两百余里。

经过连续作战,汉军已人困马乏。诸将劝道:

“我军虽胜,却已疲敝,魏王有令,只需退敌,不得轻敌冒进。”

曹彰却说:“行军作战,哪里能够取胜,剑就指向哪里,何必拘泥于节制调度。如今,敌人退却,尚未走远,我军乘胜追击,必可大破之!若因固守命令而放跑了煮熟的鸭子,非良将也!”(www.xing528.com)

他随即上马,下令:“行动迟缓者,杀!”

就这样,曹彰率部,衣不卸甲,剑不离身,马不停蹄地狂奔了一天一夜,终于追上敌军,并大获全胜,杀伤俘获敌军数千。

得胜之后,曹彰将战利品全都用来犒赏三军,将士们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表示要奋勇杀敌,再创辉煌。

曹彰杀敌之际,轲比能酋长正率领数万骑兵观战。乌桓若胜,轲将继续支持其反汉,汉军若胜,轲则罢兵和好。结果,黄须猛男的英勇表现,彻底将酋长震慑,轲比能遂表示抛弃乌桓,归附汉朝。经此一战,曹彰威名大震,北方悉平。

曹彰正欲凯旋,却收到了父亲征调其赶赴长安助战的命令。阿瞒(曹操小名)不在政治中心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呆着,跑到长安干什么去了?

原来,曹阿瞒远赴长安是去和大耳贼(刘备绰号)干架去了!

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后,以猛将夏侯渊为征西将军,镇守汉中。与此同时,刘备也已将愣头愣脑的刘璋干掉,抢占巴蜀地区。汉中为巴蜀北部门户,意义非凡,却为阿瞒占据,怎能不令他寝食难安。刘备遂于建安二十二年(217)亲自出马,大举进攻汉中。

曹操深知,刘备近些年大走狗屎运,刚刚占据荆州,后又趁机抢占了巴蜀,势头正旺,此次前来,非比往常,安可小觑!他恐夏侯渊有失,就在该年九月亲自到长安坐镇。战事相持一年有余,后来,刘备与黄忠分进合击,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汉中易手,成了刘备的地盘。

阿瞒心有不甘,亲自挥军,试图夺回,却被击退。对于这次战争,《三国演义》当中有着精彩的描述:

两阵对峙,玄德令刘封出马。

操骂曰:“卖履小儿,常使假子(刘封为刘备养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

这才有了曹操大老远的征调曹彰赴长安助战的事情。

父亲召唤,军情紧急,曹彰倍道兼行,路过邺城的时候,曹丕见他有些居功自傲,遂对他叮嘱一番:

“二弟刚刚建立奇功,现在西去面见父王,切不可自夸,千万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不难看出,此时的曹丕对这个弟弟还是很爱护的。

曹彰来到长安,父亲很高兴,笑着问:吾儿此次北征,立下不世之功,来来来,给为父说说你的成功经验!

曹彰谦虚地回答:“全赖父王威德,三军用命,儿臣不敢贪功。”

曹操哈哈大笑,摸着曹彰的小胡子说道:

“黄须小子竟然如此出人意料!”

虽然曹彰率领得胜之师来到了长安,并且请求带兵出战,夺回失地。但是,曹操却已经放弃了。

一来,大局已定,他已深感无能为力,二来年事已高,疾病缠身,精力不济。因此,在任命曹彰为越骑将军,留守长安之后,曹操就班师回朝了。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刚走到洛阳的时候,病势加剧,急忙派人召曹彰前来,也许是想要再看一眼黄须儿,却还没等来就去世了,终年66岁。

曹彰得知父王病危,召见自己,立即奔赴洛阳,心里想着,难道父王要改立自己为接班人?

来到洛阳后,父王却已去世,遗命仍是世子曹丕接班,曹彰心有不甘,向治丧大臣贾逵询问:“先王印绶何在?”

贾逵正色道:“世子现在邺城,国家已经有接班人。先王的玺绶不是君侯该询问的!”

曹彰无言以对。

不久,曹丕在邺城继承王位。当年十月,汉献帝被迫将皇位让出,曹丕上台,即魏文帝,曹魏政权建立。

曹彰晋爵为公,后又被封任城王(封地在今山东济宁地区)。

黄初四年(223)的时候,曹彰进京朝觐,却遭受冷遇。

原来,自从曹丕得知曹彰曾在洛阳问起印绶的事情之后,就对这个屡立战功的弟弟起了戒备之心,兄弟二人当年的亲密无间不复存在。此次入朝,素来心胸狭窄、猜忌兄弟的曹丕依旧在为当年之事耿耿于怀,迟迟不肯召见他。曹彰眼瞅着别的诸侯王都已朝见完毕,各自回国去了,自己却仍旧被晾在一边,生性刚烈的黄须儿怎堪受此大辱,连日愤愤不平,竟然暴死在京城的府邸。

曹丕依照汉代东平王刘苍的丧事级别为曹彰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赐谥号“威”,故而史称任城威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