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去杠杆:国际视角展望,以美国为例讨论去杠杆进程

去杠杆:国际视角展望,以美国为例讨论去杠杆进程

时间:2023-05-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先以美国为例讨论去杠杆进程。美国居民2007年杠杆率为97.8%,到了2015年降为78.1%,确实是去杠杆了。美国政府的杠杆率很高。根据美国去杠杆的进程和机制,我们可以推断,所谓的美国居民和金融机构去杠杆成功只是一个说法,因为他们的杠杆很多被美国政府承担了,准确说,美国那是杠杆转移,并不能说美国去杠杆已经成功。从这个结构来看,美国也是杠杆转移。实体部门的杠杆率肯定是最要命的,因此,我们不认为全球去杠杆率已经成功。

去杠杆:国际视角展望,以美国为例讨论去杠杆进程

我们先以美国为例讨论去杠杆进程。表2.1给出了2007—2015年美国杠杆率变化的一系列的数据,有结构性数据,也有总体数据。

表2.1 2007—2015年美国杠杆率变化

资料来源:李扬、张晓晶等:《中国去杠杆:2016》,U.S.National Balance Sheets。

2007年,美国实体经济部门的杠杆率是229%,到了2015年,杠杆率上升至210.4%。就此而论,美国没有去杠杆成功,媒体上报道有失偏颇,只讲了一个片面。美国居民2007年杠杆率为97.8%,到了2015年降为78.1%,确实是去杠杆了。美国杠杆率高悬最早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主要由居民部门引发,现在居民部门确实回归正常,这同时说明,美国房地产市场也回归正常。美国非金融企业的变化不大,2007年杠杆率为69.7%,2015年到了71.2%,比较稳定。和中国比起来,美国经济确实比我们强的方面,主要就体现在它的非金融企业非常稳定,其负债率和杠杆率变化是可以忽略的。美国的金融机构杠杆率从危机之初的52.6%,急降至2015年的27.7%,去到一半,杠杆去得非常成功。也就是说,危机最早发生的两个部门——居民和金融机构均降杠杆了,连带房地产部门也降了杠杆。

如果只看这两个部门,美国确实去杠杆成功了。但是政府的杠杆从61.6%上升到101.1%,这是加杠杆的行为。美国政府的杠杆率很高。根据美国去杠杆的进程和机制,我们可以推断,所谓的美国居民和金融机构去杠杆成功只是一个说法,因为他们的杠杆很多被美国政府承担了,准确说,美国那是杠杆转移,并不能说美国去杠杆已经成功。

政府杠杆率如此之高,我们可以预判,特朗普政府今后的日子不好过。美国债务那么高了,国会又准备给一个“财政悬崖”,虽然现在比较好,但这个剑还是悬在头上。他想减税也不容易,美国减税方案的依据是“拉法曲线”,是美国式的供给学派的算法。他们认为:税率下降,企业积极性提高,GDP会增加较快,于是税款会增加,这里的理论应无问题,而且,30年前里根政府也确实实践过,但是,即便能再打里根政府的如意算盘,减税的头两年,美国财政还会出现更大的困难,2017—2019年的债务还会急剧增加。另外,特朗普还宣称要进行6万亿~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支出,钱从哪来?市场上已经没法筹到钱了,国会把债务上限限制住,虽然最后上限还会提高,但是,其中仍然存在重重困难。

危机发生的部门确实去杠杆成功了,但是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而是政府接手了它的杠杆,表现之一就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由危机之初的1.5万亿美元扩张到了4.5万亿美元。从结构上看,原来美联储资产中92%—93%是政府债务,现在,该资产的比重已经降到50%以下,其他债务则是抵押贷款证券,以及很多企业的权益。从这个结构来看,美国也是杠杆转移。可以看出,美国新政府在财政和金融领域的腾挪空间是很小的。

图2.4 全球杠杆率的动态(2001—2016)

资料来源:BIS,IIF。

就全球而言,金融部门去杠杆确实也是成功的,但是非金融部门,亦即实体部门却仍在加杠杆。实体部门的杠杆率肯定是最要命的,因此,我们不认为全球去杠杆率已经成功。

图2.5 发达经济体的杠杆率动态(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同图2.4。

图2.6 新兴经济体的杠杆率动态

资料来源:同图2.4。

相比来说,发达经济体“一般政府”的杠杆率在显著提高,金融部门显著下降,其他部门确实都在下降。这还是印证了美国的杠杆率结构所反映的问题,现在杠杆都集中在政府那里,都是由政府在担着。政府今后怎么办,关乎这些国家的前途,现在看来,它们的腾挪空间并不大。即便再搞一个当年里根时代的供给学派革命,也是很伤筋动骨的,特朗普能否有那么大决心,还要看。我对美国经济并不是很看好。

新兴经济体的情况没有特别明显的趋势。整个的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都在上升,这是不发达经济体的一个特征。在这些国家中,经济状况不好,就会鼓励企业去向银行贷款,就会把负担推到企业头上去。反观发达经济体,那里的情况是,在国民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首先着力降低企业负担,而所有的问题都由政府承担着。

去杠杆确实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最彻底的去杠杆就是任由危机蔓延,其结果就是银行关门、金融市场狂泄、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市场萧条,“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后从头再来。过去的古典型危机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则不同。危机刚刚发生,奥巴马就重启G20(二十国集团)机制,召集世界主要国家开会,要求共克时艰,让危机不要再恶化下去。于是,全世界都实行“超常规”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无不大量放水。但是,水放下去了,但大量的货币并没有在实体经济领域变成信用

我们实验室过不久将公布一个“信用总量”的统计系列,就是说,凸显金融和货币的区别。简单地说,货币是债务,是从全社会负债方,特别是从金融机构角度加以统计的。但是,货币供给有了,企业是否能得到它们,并不确定,货币能否变成信用,还需要一个转换过程。企业获得了货币之后,货币才会变成信用,有了信用增长的刺激,经济才会增长,否则,大量的货币就会滞留在金融体系乃至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内。举中国的例子,从负债角度统计的M2增长10%以上,但GDP才增长6%~7%多,有一半左右的货币不知道哪里去了,从我们的分析框架看,这些货币没有变成对企业的信用,都滞留在流通领域,或者到大宗商品领域,到姜、豆、蒜等领域,到金融资产领域,就是不到真正创造GDP的实体经济领域。

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现金资产增加20%,就是货币有效转变成为信用的一个很集中表现。现在,经济广泛地类金融化了,而且,基于互联网,整个的信息成本急剧下降,货币当局应对传统危机的技术已经相当娴熟,因此,去杠杆是一个极为缓慢又曲折波动的长期过程。货币当局这么多年积累的反通货膨胀的经验,面对这次危机一点用处都没有,全世界的货币政策乃至货币理论都出现了问题。

我们说去杠杆是一个长期过程,主要因为,在整个经济和金融架构不变的条件下,要想刺激经济增长,就须加杠杆;要想去杠杆,则必然危及经济增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是当下全球宏观调控当局面临的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