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档案学之非专业性研究

中国档案学之非专业性研究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古代,档案大多由地位显赫的史官保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史官与保存档案的场所被视为“天下真主”和“正统”之所在,史官的去留和归属则往往与政治的兴衰紧密相连。

中国档案学之非专业性研究

一、研究主体的非专业性

由于缺少档案教育,我国在封建社会里始终未能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档案专业队伍,因此这一时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史学工作者和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也正因为如此,孕育时期中国档案学思想中的历史意识比较浓厚。(www.xing528.com)

在我国古代,档案大多由地位显赫的史官保管。商、周时期的史官就是掌管王朝文书档案的官员,而最初的档案就是当时史官的记载,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周谷诚先生在论及史官时说:“史官主占卜,保图籍,备咨询;在部族首领前,实为一最亲密而重要之人”,“史的重要任务,第一为代部族首长决定大计。凡祭祀,凡征伐,以及其他种种计划,先由史官占卜吉凶,迨吉凶决定了,然后实行……其次为保管图籍,占卜所得结果,史官保存起来,故史官对于往事最为熟悉。凡部族的重要凭据,而为部族首长所必须参考的,都归史官保管……史官既以保管记录或图法等职,对于过去事情既熟悉,则部族首长遇到大事,必询问史官。所以备咨询实为史官的第三种重要任务。”(41)龚自珍在其《古史钩沉论》中说:“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目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史官与保存档案的场所被视为“天下真主”和“正统”之所在,史官的去留和归属则往往与政治的兴衰紧密相连。孔子曰:“天子失官,伤周之史亡也。灭人之国,则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堙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也在《古史钩沉论》中说:“史存则周存,史亡则周亡。”这说明史官在我国古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春秋战国以后,史官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档案仍然由他们掌管,只不过他们在不同朝代的称呼不尽相同罢了。这就决定了孕育时期的档案学思想主要是由从事档案工作的史官,以及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提出来的,其他人无缘接触档案和档案工作,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档案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