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托管局大拍卖:管理全民财产,德国统一后私有化

托管局大拍卖:管理全民财产,德国统一后私有化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托管局的大拍卖托管局成立于1990年3月1日,当时民主德国还没有举行“第一次自由选举”。成立这个机构的目的是管理全民所有的财产。被托管的有8000家大企业,估计资产有1.3万亿马克。德国统一后,托管局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快地把这些企业私有化。德国西部企业的产品正大量涌入东部市场,正是倾销和赚钱的好机会,因而不想投资收购。1994年底托管局“功成身退”,予以撤消。

托管局大拍卖:管理全民财产,德国统一后私有化

托管局的大拍卖

托管局成立于1990年3月1日,当时民主德国还没有举行“第一次自由选举”。成立这个机构的目的是管理全民所有的财产。被托管的有8000家大企业,估计资产有1.3万亿马克。可是既无初期资产负债表,又无真实的财产估值表,简直是一笔糊涂账。及至后来实际评估后,资产竟然减少到2100亿马克。

这些企业大致分三类情况:第一类能获利的企业约占8%;第二类企业经过整顿和技术改造,还能继续经营;第三类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老化,产品不对路,只能关闭和拆掉。

德国统一后,托管局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快地把这些企业私有化。简单地说,就是找个买主,把它们卖出去。(www.xing528.com)

但是很难卖掉。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德国西部企业的产品正大量涌入东部市场,正是倾销和赚钱的好机会,因而不想投资收购。特别是托管局有附加条件:收购时要保留大部分工人的工作岗位,余下的工人交给所谓“接受公司”消化或提前退休。收购者不愿背上这个沉重包袱,更不愿意要那些落后的设备,而宁肯在旧厂旁边的绿草地上建新厂。

为了便于把大企业卖出去,便把大企业分成几个小企业。这样,被托管的企业数目变成1.4万家,其中大约五分之一的企业(3000家)由本厂职工集资购买了,其余的企业卖给了国内外的公司。有3000家企业被关闭,新企业主保证投资2065亿马克和创建150万个工作岗位。土地出售或成交4万起,企业都几乎全部私有化了。私有化进益约650亿马克。至今未售出的60家企业则交给专门为此成立的联邦统一特殊任务局。

1994年底托管局“功成身退”,予以撤消。但是托管局债台高筑,负债将近2700亿马克。这只好记入遗留债务偿还基金联邦政府为这个总额为3700亿马克的遗留债务偿还基金支出260亿马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