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与养生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前生学

环境与养生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前生学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环境与养生的辩证关系人杰地灵,也作地灵人杰。不仅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植物也是如此。研究人员诊断其中70%患有精神病,包括焦虑症和偏执性精神分裂症。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往往存在一种误解,即家居环境的好坏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但实际它却与身心疾病有关。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在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

环境与养生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前生学

第五节 环境养生辩证关系

人杰地灵,也作地灵人杰。人杰地灵,就其字面意义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环境通灵秀美,二是人才俊杰。一般认为,地灵是因,人杰是果,人才因得地理灵秀而成为俊杰。也可根据人杰、地灵在词语上属并列结构,解释为“人物俊杰和地理灵秀”。但不论怎样解释,人物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却是能够为人们认同的。

不仅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植物也是如此。很多世纪以来,日本的园艺家们就知道,凡种植在日本群岛上的鼠尾草秋海棠、万寿菊、凤仙花和其他开花植物都是变化难测的,不能随便在什么地方任意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仅仅在十来米距离范围之内,朝向也同,有的则生长旺盛,有的不到几天便枯萎了。它们有时茎身僵化,液汁停止循环,叶子脱落,花瓣萎缩。这种情况甚至可能出现在同一花园里,同一阳台上和同一花盆内。人们已经逐渐摸清,在一块土地上只能种植这种而不宜种植那种花草。

在经过多年的观测和研究之后,1963年日本农学家提出了一种还未得到证明但很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日本群岛的心土(即底层土或下层土)是经过多次火山爆发,土地经过多次对流“翻动”而形成的。地壳下的黏稠岩浆形成众多的“出气口”,因而会出现周期的和非周期的,可以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近地面的和离地面的磁性变化。正是由于这种磁性变化而使某些花草具有特殊的敏感性。

这使我们不由想起了脍炙人口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灵王设宴款待。宴会开始后不久,几个武士押一被绑缚的囚犯从殿下路过。楚灵王问:“囚犯是哪里人氏?”武士回答:“齐国人!”灵王问:“犯了什么罪?”回答:“偷盗!”灵王目视晏子说:“齐国人有偷盗的习惯吗?”晏子回答:“种在江南的橘树结柑橘,移到江北后结出来的是苦枳。这是什么原因呢?水土气候不同。生长在齐国的人都路不拾遗,来到楚国则变成盗贼。这是楚国的社会风气造成的,与齐国没有关系。”面对晏子精辟而又恰到好处的回答,灵王只好保持沉默,对他的才学十分敬重,遂以厚利相送。

这则故事,无意中揭示了人或植物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联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水和土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我们常常见到,习惯了一方水土的人,来到另一个地方,就会出现“水土不服”之类的事情,轻者头晕呕吐,重者腹泻不止,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和风水术就是以探究人生命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基本特征的,对这种对应关系自然有着独到的见解。《玄女青囊海角经》一书的卷四论及土地时说:“圣贤之地多土少石,仙佛之地多石少土。圣贤之地清秀奇雅,仙佛之地清奇古怪。”

研究人员调查了伦敦贫困地区76个家庭中的81个人。结果与一般的看法相反,即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并非都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年龄介于18~94岁,半数不超过65岁。这些人中女性只占1/4,84%独居。研究人员诊断其中70%患有精神病,包括焦虑症和偏执性精神分裂症。但只有53%的精神疾病患者在过去的一年中接受过精神方面的治疗。此外,身体疾病也较为普遍。研究报告显示85%的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而1/4的人因身体疾病如生活不能自理、行走不便以及严重的视觉障碍的影响而不能自行清扫居室。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往往存在一种误解,即家居环境的好坏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但实际它却与身心疾病有关。(www.xing528.com)

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

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 000次以上。究其原因,是“厄尔尼诺”这种异常气象变化,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越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发生坐卧不安、精神迟钝等症,意志薄弱者还会发出歇斯底里的哭叫声。

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在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精神专家研究发现,当气温较高或有暖流入侵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叫喊骂人、摔打东西的情况显著增加,正常人也会有程度不同的情绪变化。由于高温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温环境下的犯罪率也相对较高。1996年奥运会前夕,美国警方曾委派专家作过细致研究,发现亚特兰大的日犯罪事件总数,是随气温的升高而递增的,其中最热的6、7月份,犯罪率最高,偏偏奥运会在这一时段举行;为了减轻人们的恐惧感,奥运会组委会的负责人,一度谎称亚特兰大夏季气温不超过30℃。

古谚云:“天昏昏令人郁郁。”意思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人们的精神较懒散,心情也不畅快。我国的医疗气象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气象条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还发布未来天气里可能引发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因天制宜”的防病措施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