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前生学:精神养生法,实现健康长寿

中国传统前生学:精神养生法,实现健康长寿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精神养生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所谓“贪欲”,是指对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中国传统前生学:精神养生法,实现健康长寿

第一节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养生的关键要学会追求幸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则每个人的理解各有不相同。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客观条件所能决定的东西,而是要靠自己的主观感觉去感受,去体验。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思想去营造幸福,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精神养生法就像戒烟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说其最容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不需要特别的外助条件;说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个人很难把握自己,并纠正自己固有错误思维方式,更难于排除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意识的负性干扰。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工作或学习都是紧张而忙碌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清心寡欲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精神在传统医学中称“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精神养生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所谓“贪欲”,是指对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自己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欲上贪得无厌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www.xing528.com)

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学会将私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限制,自我清除。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

2.知足常乐,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知足常乐”就是要这种满足感通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也是神志养生保健方法所需遵循的信条之一,即是在满足自己目前生活与工作现状的同时,还要积极地进取,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心胸豁达,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

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更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淡化道理,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忘记过去,重视现在,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处理上要“难得糊涂”。对子女要坚持只提供建议和帮助,绝不能包办代替的原则,要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朋友之间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总之,心胸豁达是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朋友关系的基石,对人对己都十分有益。

4.“多行善事”,是指多做些助人为乐的好事,从中体验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出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行善事者从助人行善中体验出自身价值的快乐,会有益于身心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