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前生学:养生学完善

中国传统前生学:养生学完善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概而言之,明清时期的养生学在金元学术争鸣、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养生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更加系统和完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则丰富和发展了饮食调养的理论,在养生学领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前生学:养生学完善

第四节 传统养生学的完善

明清两代,统治阶级提倡孔孟正统思想,同时利用佛道两教思想。知识分子重视实践,勇于创新,涌现出很多医学家和养生家,大量养生专著出版,是养生学史上的鼎盛时期。中外医学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有的养生专著被译成外文出版发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养生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传播。概而言之,明清时期的养生学在金元学术争鸣、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养生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更加系统和完善。其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

1.理论有了新发展

明清两代在养生理论发展方面贡献最大的是张景岳。张氏在《类经》的“摄生”类中汇集了《黄帝内经》的论述,并加以阐发。他自己的创见则集中体现在《治形论》中。张景岳在《治形论》中首先批判了老子“使吾无身,吾有何患”的消极人生观,辩证地阐述了形与神、形体与生命的内在联系,提出形是神和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并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张景岳之前的养生家大多重视养神,从未如此响亮地提出过“养形”。张氏的养形重在精血,认为“精血即形也”。他常用温补药以养精血,这使其成为继薛立斋之后的温补派首领。

明代重要的养生理论家除了张景岳之外,尚有李梃和李时珍。李梃在他的《保养说》中提出《黄帝内经》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精神内守”是养生正宗,并据此而创立了避风寒、节劳逸、戒色欲、薄滋味、寡言语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则丰富和发展了饮食调养的理论,在养生学领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注意在大众中的推广普及

明清两代,随着中国养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其中唯心成分日益减少,很多养生学家都开始注重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大众化。此时的内丹气功一改以往“奥雅难通”的旧貌,开始变得简洁明了。针对修炼内丹所涉及的人体部位及五脏功能作了明晰的阐述,尤其提出了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在于三丹田和三关,并指明其要点,使人一看即懂,十分通俗明了。(www.xing528.com)

表达方式的通俗化,还突出地表现在明清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养生读物方面。如《医先》、《遵生八笺》、《食色绅言》、《呻吟语》、《类修要诀》、《老老恒言》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既包含了自古以来丰富多彩养生文化内容,而又雅俗共赏的优秀养生读物。其中明代王文禄所撰的《医先》,就用人们十分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许多深奥的养生理论,如论形神关系:“形譬灯缸盛油,神譬灯油燃火,摇翻灯缸则灯油泻,炙干灯油则灯缸裂,必形与神俱,即魂魄足,营卫调。”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则以警句和格言形式,总结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方法,如其中的《养心要语》谈及情志调摄的养生作用时写道:“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不仅语言平易,朗朗上口,而且形式也很活泼,极易为大众所接受。养生读物的通俗化,极大地促进了养生文化的普及。

3.重视老年人的养生

中国的传统养生学,自唐代孙思邈提出“养老大例”之后,研究的重点便开始逐渐转向老年人。但这种观点真正达到普及的程度,则是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也曾多次举行千叟宴和敬老活动,最高统治者的上述举动客观上促进了重视老人颐养保健风气的形成。这一时期出现的养生著作,大多数都程度不同地联系到老人的健康长寿问题。明清两代养生对象重老人,还显著地表现在当时出现的大批老年养生学专著中,如《寿世保元》、《老老余编》、《老老恒言》等书,都把颐养老人列为重要的养生内容,其中明代御医龚廷贤还在《世寿保元·衰老论》中,对衰老原因作为专题研究。此外,当时的许多非养生专著中的养生篇章也十分重视老人的保健与长寿问题。

4.养生方法丰富多元

较之前代,明清时期的养生方法并无重大改进,只是对各种已有的养生之道加以兼收并蓄,从而显示出了一种动静并重、综合调理的多元趋势。这一时期的静态养生方法尤重治理心神。高濂在《遵生八笺》中着重提醒人们,保生须知护养心神,才能祛病延年。

与静态养生重心神的特点相对应,明清时的动态养生则重视导引法。所谓“导引”,实际上是一种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为特点的主动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保健法。它起源于战国时代,与气功、按摩共同构成了我国动态养生方法的三大支柱。明代以后,由于《道藏》的刊行和武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导引术的普及与提高,如明代正德年间状元罗洪先所撰的《仙传四十九方》中,就十分详尽地收藏华佗的“五禽图”,并指出:“凡人身体不安,作此禽兽之戏,汗出,疾即愈矣。”点明了导引方法的保健养生作用。此外,综合调理也是明清两代最主要的养生方法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