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朱熹的阅读技巧及78位中国名人的早期家庭教育

朱熹的阅读技巧及78位中国名人的早期家庭教育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人。朱熹19岁时便中了进士,其中有父亲朱松很大的功劳。原因往往在于家长没有像朱熹的父亲一样,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孩子必须掌握的阅读技巧有以下几个:第一,眼到、口到、心到。对于孩子而言,“三到”更有其独特的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反复阅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朱熹的阅读技巧及78位中国名人的早期家庭教育

朱 熹——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集理学之大成,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代表作有《菩萨蛮》、《水调歌头》、《南乡子》、《忆秦娥》等。

朱熹的父亲朱松,曾任校书郎、著书郎、司勋、吏部郎等官职。朱松一生为官清廉,但受奸人所害,故官场不顺,后辞官回家,专心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将来儿子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朱熹生性聪颖,5岁时,便熟读诗书。朱松虽然家境还算富裕,但是他生活非常节俭,藏书也不是很多,且大多是二手书,所以,他在教书时告诉朱熹,书要多读,读一遍只是大致了解其基本内容,多读几遍才能懂得作者的思想及其中的韵味。

他要求朱熹在读第一遍时碰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用红笔在一旁做记号;待读第二遍时就用黑笔在旁边做记号;当读第三遍时,若发现非常精彩的行文,就用青笔画出来;读第四遍时,若发现独特之处,就用黄笔做标记。

这样读书,一来可加深记忆,二来也可以了解自己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朱松不仅要求朱熹熟读大量的古文,还要他学习哲学、理学、乐律、天文等知识,他要求儿子做一个知识广博的综合型人才。

朱熹19岁时便中了进士,其中有父亲朱松很大的功劳。

父母提高卡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孩子读书时能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吗?(www.xing528.com)

2.平常读书时,孩子会在喜欢的语句下“划线”吗?

3.每一本书孩子平均读几遍?

书,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据科学统计,人们9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阅读。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读书,就是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的智慧精华,使孩子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可是很多孩子在阅读上花的时间不少,效果却不明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往往在于家长没有像朱熹的父亲一样,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孩子读得更多,理解得更深。

孩子必须掌握的阅读技巧有以下几个:

第一,眼到、口到、心到。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用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复杂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不仅用眼睛看,而且要用心“看”、用嘴“看”。“三到”,是大文豪鲁迅先生最为推崇的阅读之道。现代阅读心理学也证实了有效的阅读离不开“三到”。对于孩子而言,“三到”更有其独特的作用。

在阅读中,令父母伤脑筋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常常走神儿分心,不能专心阅读。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而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由于孩子神经系统不够成熟,他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这时候若要求他们像初、高中生那样保持阅读目标、一以贯之地读下去,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不过,改善孩子的阅读状况,减少甚至避免其分心,也并非不能做到。可以运用“三到”原理,以孩子的“口到”带“眼到”、“心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时,遵循从出声地读到无声地读这样一个不断转化的阅读能力发展规律,通过出声的朗读克服“眼睛串行”、“心神涣散”等情况。

“口到”,在孩子开始阅读训练时极为重要。但是,朗读往往使阅读速度减慢,而且有些场合并不适宜,所以又要及时引导孩子转到无声阅读阶段,此时边看边思考尤为重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地插问;或事先确立阅读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眼到、心到,从而保证无声阅读的效率

第二,教会孩子做简单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十分重要,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们在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下划线;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要求他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对某段话、某个故事的感想。并且,每一本书家长都要让孩子多读几遍,不要只读一遍就束之高阁。要知道,同样一本书在不同的阶段,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反复阅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