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文献与理论评析

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文献与理论评析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导论宗教中的冲突与冲突中的宗教:文献与理论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和平谈判自2008年至今,时断时续。巴尔干地区宗教与政治混杂的暴力对立困局不是当代冲突的孤例。有时候宗教含蓄地间接介入和影响地区冲突,有的情况下,宗教直接参与到暴力政治过程中来。从现代政治观点来看,这些宗教与暴力结合的记录,有的被解读为宗教战争,有的被认为是政教冲突,有的被阐释为教义分歧,等等。

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文献与理论评析

导论 宗教中的冲突与冲突中的宗教:文献与理论

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和平谈判自2008年至今,时断时续。期间,科索沃当局与塞尔维亚政府即便存在有限的接触,也往往没有获得建立合作或者达成和解的实质性进展。2011年3月8日,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双方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的第一次直接对话。同一时期发生的北约轰炸利比亚事件以其重大的政治意义而博得了更多的世界关注。然而时光倒转到1999年,同样是始自3月,同样是以北约为首,同样是多国部队发动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空袭,同样是无辜平民遭受重大伤亡;但是那一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个称谓从此不再鲜活,而逐渐成为故纸堆里的历史文字。伴随这场名为“科索沃战争”所滋生和蔓延的仇恨与对立的嫌隙,却远未随着“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瓦解而冰释。12年前发生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政治动荡留给当地的遗产是不断碎片化的政治地图和再难聚合的跨民族认同。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Assembly of Kosovo)通过独立宣言,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世界多处分裂运动受到科索沃独立的鼓舞。关于科索沃独立会带来多米诺效应的预言在随后几年间,一语成谶。苏丹南部公投、阿拉伯世界的“鲜花革命”都能看到科索沃独立带来的余漾微澜。

科索沃问题是冷战后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无论是人道主义干预,还是在外国势力托管下宣布独立,发生在科索沃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挑战着既有国际惯例。其中宗教领域的挑战始于巴尔干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近观长期深陷巴尔干“火药桶”的科索沃——这个领土仅有一万平方公里,面积不及天津市的地域,一直是多方政治势力逐鹿之所。科索沃地区和其他巴尔干地区一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无法消解宗教信仰与暴力争斗之间互相交织的复杂局面。科索沃危机之所以在1998年波黑战争之后引起全世界注意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裔分裂势力及其武装得到了伊斯兰世界的武器和“圣战者”的支持。(1)另一方面,基督教主导的西方世界会积极介入科索沃冲突,即便是在12年后的今天,在一些美国学者眼中也是“匪夷所思”(2)的。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试图战略性地参与控制宗教力量在超越信仰领域的扩张,也许才是解答上述这种困惑的有效路径。

巴尔干地区宗教与政治混杂的暴力对立困局不是当代冲突的孤例。如果将比较的视野从偏居欧洲大陆东南一隅的巴尔干半岛扩展到更大的地理范围,人们将会发现许多类似科索沃这样无法排除宗教因素以及宗教力量介入其中的不安定地区。对于具体从什么时期开始,超验的宗教信仰与入世的血腥暴力冲突之间发生了密切联系,学术界和宗教界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人类在自身文明发展前行的绵延历史中,却似乎总是存在时断时续的群体暴力冲突对抗与宗教因素之间相互纠结的记忆。有时候宗教含蓄地间接介入和影响地区冲突,有的情况下,宗教直接参与到暴力政治过程中来。(www.xing528.com)

人类有文明以来,国家间交往的历史上,宗教与暴力结合的典型例证屡见不鲜。今天的宗教世界都曾有过暴力与冲突的记录。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过程中,十字军受“免罪”(free form sin)和“殉教”(Martyrdom)之宗教激情驱使,反复攻打异教“蛮族”。在当代国际政治关系现实交往中,“十字军东征”(3)作为反讽暴力野蛮打击“非我族类”军事行为的形象用语,引用率极高。近代国际关系开端是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是结束“30年战争”的国际会议,而“30年战争”正是一场有关宗教地位与欧洲霸权归属的残酷争夺。早期伊斯兰教扩张是“吉哈德”(Jihad)激情与铁骑并行的军事征服。当代世界对佛教的评价多是积极正面的,比如据社会调查显示56%的美国人认可佛教是宽容的,63%的美国人相信佛教是“热爱和平”的。(4)但即便今天看来,佛教属性温和,它千年以前也曾因印度兴起大乘佛教而与原有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激起多次直接冲突。

从现代政治观点来看,这些宗教与暴力结合的记录,有的被解读为宗教战争,有的被认为是政教冲突,有的被阐释为教义分歧,等等。宗教与暴力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学熟识的制式。伴随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乃至国家认识的深化,再加上史实记载和文献保存的日渐详尽和完备,宗教与冲突这组关系中掺杂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变量,以致宗教与冲突真实的相互联系因为政治话语体系的主导,而被其他关系覆盖,导致人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对宗教与冲突进行充分展开的分析,冷战时期这一研究认知上的缺失达到极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横贯欧亚大陆的铁幕将世界分为了依据意识形态划界结盟的两大阵营。两极世界体系是政治意识形态壁垒分明的国际格局,国家集团之间的意识形态对峙削弱了宗教势力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在意识形态至上的政治环境中,宗教相对失语。转机戏剧性地出现在冷战猝然终结之后。这个时期,政治意识形态维度上的评判和斗争被消除了。意识形态追求崇高目标,宗教敬拜神圣对象,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不少群体内部,当意识形态退出政治斗争核心之后,宗教信仰取而代之。宗教因素在政治领域的复归和彰显很大程度上却导致了因宗教分歧而引发的现代暴力冲突甚至战争,这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曾经争夺过的各个世界主要地区都有所表现。新世纪伊始,宗教极端分子发动“9·11”恐怖袭击,曾经一度淡出主流话语圈的宗教正式重新回到政治生活中来。也许,宗教从来都没有真正走远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