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五、图书策划:文化创意目标

五、图书策划:文化创意目标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是品牌图书创造了图书品牌,然后是图书品牌支撑冠以这种品牌名称的图书,从而使这种图书“增值”。品牌出版社是靠图书品牌、特色品牌来支撑的;为了建设品牌出版社,还必须加强品牌图书的出版和运作。二是形成品牌图书、

五、图书策划:文化创意目标

五、品牌:图书策划的目标

图书策划的目标,首先是追求单本书、单套丛书的成功;其成功的标志,可以从经济效益方面衡量,也可以从社会效益方面衡量,这要看策划的目的、定位是什么。理想的策划目标,应当是打造品牌图书;通过品牌图书,进一步形成图书品牌,在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出版活动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构建民族文化精神、推进文明进程。

品牌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既区别于其他商品品牌,同时又是具有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的商品符号,对于它所代表的商品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场是由买方来主宰的情况下,品牌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就拿服装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国,可以制造世界任何品牌的服装,其质量也不亚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生产的服装,但由于我国几乎没有国际知名的品牌,因而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们的服装业也就很大程度上处于来料加工和一般服装制造的境地,其产值虽然可观,但其附加值却很低,而且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常常受到一些国家的低价倾销的指责与围困。品牌是竞争的结果,同时,有了品牌就有了竞争力,它将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极大的空间。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品牌“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品牌和创造它的企业融为一体,本身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的资产和软实力。2002年9月,一年一度的世界知名品牌排行榜出炉,可口可乐以69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高居榜首,难怪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伍德鲁福说:“只要‘可口可乐’这块牌子在,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给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就是品牌的效应。

出版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当然也不能脱离市场规律的制约,它同样也呼唤品牌的诞生。但由于我国的出版业长期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运作,尚未完全市场化,其营销活动受品牌影响的程度比其他行业低得多,业内人士的品牌意识也要比其他行业人士低得多。随着社会读者品牌意识的觉醒,随着一些图书品牌的成功构建产生的示范效应,也随着出版者品牌意识的加强,我们可以预料,未来出版业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图书品牌而展开的竞争,图书品牌将成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图书品牌的形成既体现了其拥有者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同时也是其各方面综合努力的结果。在打造图书品牌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图书是打造图书品牌的核心

品牌是一种普遍认可的商品符号,严格地说是一种带共通性的意识观念。它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本身不是一种物质形态的东西,也不具有具体的使用价值。它只有和创造它的商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价值功能,为商品“增值”。因此,品牌虽然重要,但它离不开商品。最近有人用与明星名字差不多的名称注册了一些商标,企图出卖这种商标来赢利。如有一个商标叫“赵本衫”,与笑星赵本山谐音。它就仅仅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它所要标志的商品,很难说它有什么具体的使用价值。同时,又因为它不是依靠品牌商品所打造出来的,没有品牌商品支撑,虽然与笑星赵本山“捆绑”在一起,也不能看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品牌。品牌与商品的关系,是品牌依靠商品,商品需要品牌。这是从“发生”论上讲的。从“发展”论来说,一旦某种品牌形成了,这个品牌就具有了很大的独立性,品牌与商品的关系就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品牌在得到品牌商品支撑的同时,它也能支撑冠以这种品牌名称的商品。

这种关系对于图书来说也是存在的。首先是品牌图书创造了图书品牌,然后是图书品牌支撑冠以这种品牌名称的图书,从而使这种图书“增值”。比如商务印书馆的“新华”系列(包括《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新华成语词典》、《新华正音词典》、《新华拼写词典》、《新华写字字典》《新华新词语词典》、《新华同义词词典》、《新华反义词词典》等),打的是“新华”这个品牌。后几种词典是依靠“新华”品牌的支撑而进行的品牌延伸,并获得较好的市场效果。应当说,不是后几种词典创造了这个品牌,而是这个品牌“创造”了后几种词典。对于“新华”品牌来说,其核心在于创造这个品牌的品牌图书《新华字典》。《新华字典》行销半个世纪,发行数亿册,泽被几代人,就是它创造了“新华”品牌。《新华字典》在这个品牌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没有这本字典,很难有现在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品牌。

因此,在打造图书品牌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品牌图书的出版与维护;在图书品牌已经形成,可以进行品牌开发的时候,仍然不能轻视品牌图书的核心作用,而应当尽可能创造新的品牌图书来有力地支撑图书品牌,这样才能使图书品牌充满活力,避免出现“倒牌”的现象。

2.形成综合品牌是打造和维护图书品牌的必然趋势

如果说单个的品牌图书的诞生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的话,那么维护一个品牌、打造更多的品牌则一定需要综合实力的支撑。品牌本身是一种竞争实力,它也是出版社一定实力的显现。

一是尽可能构建品牌金字塔,形成品牌图书、系列图书品牌、出版特色品牌、出版社品牌。单本图书品牌形成固然不易,但毕竟显得势单力薄;只有形成系列图书品牌,才能使来之不易的品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使品牌的拥有者获得最大化的效益。因此,系列图书品牌的打造较之单本图书品牌的打造来说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比系列图书品牌层次更高的是形成出版特色品牌,这种品牌是依靠众多同类型的品牌图书、系列图书品牌的支撑,在长期的出版活动中形成的。比如,中华书局的古籍,商务印书馆的辞书,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电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文学名著,等等,成为各自的出版类型和特色。一般来说,某种图书如果超出了该社长期形成的出版特色,读者就很有可能不大买账,从而使图书效益大受影响。同类型的图书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其效益就不一样。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出版特色品牌的影响。品牌的最高层次是出版社品牌,一个出版社在社会中形成良好信誉,受到人们广泛认同,这样的出版社就可以看作是品牌出版社。品牌出版社是靠图书品牌、特色品牌来支撑的;为了建设品牌出版社,还必须加强品牌图书的出版和运作。

二是形成品牌图书、品牌作者、品牌编辑系列品牌。品牌图书、品牌作者、品牌编辑应当说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品牌图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编辑“孵化”出来的;品牌作者之所以成为品牌作者,是因为他创作出品牌图书;在打造品牌图书和图书品牌的过程中,编辑也可能把自己培养成品牌编辑;有了品牌编辑,出版社就可能打造更多的品牌图书。品牌图书、品牌作者、品牌编辑,三者都是出版社的无形财富。品牌图书可以直接给出版社创造效益,品牌作者则可以不断创造出具有品牌潜质的图书。我们也应当看到二者的局限性。图书品牌毕竟是已经定型了的、有一定限制的东西,作者品牌毕竟是属于作者本人的东西。只有品牌编辑既是充满创造的活力,又是属于出版社的资源;有了品牌编辑,则可以不断开发已有的品牌图书和品牌作者,还可以培育出新的品牌图书和品牌作者,所以,培养品牌编辑相对于打造品牌图书、培养品牌作者来说虽然显得更为困难,但其意义却显得更为重要。对此许多出版社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安波舜曾说,品牌发展的三个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包装作品,第二种是包装作家,第三种是包装自己。他说的大约也是这个意思。[12]

图书策划对于一本书的出版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出版真正展开后的活动也不一定完全按照策划方案进行。虽然如此,图书策划在出版工作中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出版成功的关键环节。它用“无中生有”的方式设计出一本只是概念的图书,还为它设想出体例内容、包装营销之类的方案,以保证它取得理想的效益。图书策划不能保证图书出版的成功,但却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本讲撰写:王文革)(www.xing528.com)

【注释】

[1]《曾记否 笔记本上抄的那些汪国真诗句》,《新京报》2008年4月19日。

[2]王文戈:《书名艺术浅论》,《编辑学刊》2000年第5期。

[3]田建平:《书名也“疯狂”》,《中国编辑》2003年第4期。

[4]杨民强:《图书取名的规律》,《编辑学刊》2006年第5期。

[5]王文戈:《书名艺术浅论》,《编辑学刊》2000年第5期。

[6]李桂福:《战略与策略在图书营销中的运用》,《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3期。

[7]周百义:《中国畅销书市场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国编辑》2005年第6期。

[8]周文辉:《图书促销“十八般武艺”概览》,《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第5期。

[9]王文戈:《图书与市场三题》,《编辑学刊》1996年第5期。

[10]参见郑一奇:《试论选题策划的必要性与限制性》,《编辑之友》1996年第6期。

[11]熊穆葛:《图书策划五个“点”》,《中国编辑》2009年第1期。

[12]王文戈:《打造图书品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三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