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慈溪国药业:从明清至今的发展简史

慈溪国药业:从明清至今的发展简史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慈溪国药业主要分南北两块,讲的是解放前老慈溪县的山南山北两部分。在鸣鹤,清代在中街已开设有天芝堂、滋德堂等知名国药店,在三北地区有较大影响。

慈溪国药业:从明清至今的发展简史

慈溪国药业主要分南北两块,讲的是解放前老慈溪县的山南山北两部分。山南部分以慈溪县城为中心;山北部分即老慈溪北部地区,主要集镇有鸣鹤、师桥、东埠头、观海卫、掌起等地。

老慈溪县城即今江北区慈城镇,据应根法先生在《慈溪(慈城)国药业补遗》一文中记载:

从县衙门到南门,穿城不到三华里的大街上(现在为解放路),骢马桥(解放桥)有一爿钱树田老中医开的承德堂药店;应炳梧先生开的应雨堂药店;许金汉先生开的万福堂药店;桂云堂先生开的仁寿斋药店;尚志十字路口有魏文耀先生(原省中医院院长,省政协常委)早先开的回春堂药店;胡则安先生开的延寿堂药店;石库门,冯宝成先生开的(前老板姓应,后卖给冯家)二成斋药店。

慈城诸药店不但药材齐全,并且服务周到医德特别好,各店都有老医生坐堂诊断(望问闻切)开方配药,有些还代人煎药,真正是一条龙服务,病家少了奔波之苦,并且是24小时营业,即使在寒冬腊月,夜半三更都做到闻声(敲门求医药)即起,病人无延误之虞,“医者仁术高”、“医家有剖腹之心”在这里有了真实的体现。

又据袁上岳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慈城街市回忆》一文中载:

延寿堂中药店:大街,观音堂北首路西,三开间,半玻璃落地门门面。为胡则安所开。今仍在,但店面缩小了,并有一位姓胡的中医坐堂。

回生堂中药店:中医魏文耀开办,大街观音堂南首路东,三开间,半玻璃落地门门面,店内东南角为魏氏坐堂并课子学医处,南前梁下悬架一顶出诊用的坐轿。

二成斋中药店:莫家巷北,路西,高墙石库门面,内有天井至店堂,门上刻有金色“二成”二字,左右墙上则有丸散膏丹、饮片药材等黑色直书大字。这种建筑格局与宁波寿全斋等传统名店相一致,系冯宝成所开,当年由袁一心中医坐堂。

万福堂中药店:在路西市心口,约三开间半玻璃落地门门面,规模较大。据说中医桂荣安也在此坐堂。系许金汉所开。

承德堂中药店:骢马桥下路东,门前有小河,为对门的钱家所开。二三开间玻璃窗门面,营销广东敬修堂(清代钱家钱澍田所创)园田牌各种名贵中成药,和饮片配方。

天生德药店:在东横街路南,约在顺福烟杂店对面,店主是冯宝康先生,门窗上书有“真不二价,童叟无欺,地道药材”等。

冯存仁堂胶厂:在西街(曾称民国路,今民主路)五马桥、中华路口的西北角,大院。是东对面“前新屋冯氏”所开的(宁波、上海等)冯存仁堂中药店的中药炮制和药酒等加工厂,因以熬制胶类为主,故旧称胶厂。

除县城之外,邑人在丈亭、陆埠等山南主要集镇也开设有一些较有名国药店。如1860年在陆埠上街创办的震德堂,1835年在陆埠中街创办的恒巷堂,资本额分别为1 500元及2 000元;又有清末在丈亭开设的广生堂,民国中期在丈亭西街开设的天生堂,都也名响周边。

在慈北地区,鸣鹤和东埠头是清代主要集镇,其中鸣鹤为中心。

在鸣鹤,清代在中街已开设有天芝堂、滋德堂等知名国药店,在三北地区有较大影响。民国时期,又有鸣鹤叶氏在上街开广生行,该店是上海著名药材行广生行的分店,兼药店及药材批发,广生行门面三间,前店后作坊,建筑面积较大,且叶氏为国药业世家及巨擘,广生行老板实力雄厚,该店还自制丸、散、膏、丹,业务品种较为齐全。周边药店药材经销大多来广生行,因此其规模之大在三北地区首屈一指。

清代在东埠头较早开设及有影响的药店是震昌泰。(www.xing528.com)

震昌泰位于东埠头下街,为镇海县灵绪乡方家河头(今属慈溪)方怀昌于清同治十年创建,原为一间店面,规模较小,传至其子方震扬时,方震扬扩大店面,成为门面两间、前店后加工的较大规模国药店,方震扬收集有各类民间药方编制《竹荫轩药集》,自行研制丸散膏丹,因疗效显著,生意日渐兴隆,成为慈北地区清代主要药店之一,名扬三北一带。至震扬子汝丽之际,因药店口碑传播,方汝丽还被杭州泰山堂聘请为做药师傅,后离开泰山堂到上海与人合开药材行。

至民国时期,东埠头下街又开设有介春堂较为有名,开设者是南宋大儒黄震后代慈溪洋山黄家人黄益山,介春堂店面二间朝东,黄益山自己兼医并坐诊,规模较大。

民国时期,掌起、沈师桥、观海卫集镇得到很大发展,集市也日益兴旺,所开药店也增多。

在掌起街,主要有再育堂、天德堂、德心堂等。据《掌起陈家》一书载:

(掌起)陈家最早的药店为掌起桥西的再育堂药店,据传创始于清乾隆初年,唱新闻《陈涌金》中陈涌金毒害大媳妇吴氏的砒霜就在此处购买。药店坐北朝南一间门面,门口挂“再育堂”三字黑底金字招牌。店面虽小,但有名医坐堂问诊,而且所用药材均选购川广云贵地道药材,自行加工精制丸、散、膏、丹,严遵规范,一丝不苟,故而疗效显著,声誉较高。至清晚期,陈家老街漕头北首又开设一家药店,名为“天德堂”,二间门面,前店后作坊。进门西首有高高的柜台,后边是一个由一行行一列列直通到顶的小抽屉组成的壁柜,还有一排排青花瓷药瓶和中药加工用的特有工具:大铡刀、铜药臼、研药船,以及执药师傅手中的骨杆小秤——厘戥。药店也有中医坐堂,但对于一些老执药工,随便给他们一张药方,他们十有八九都能说出这药方治什么病,有的甚至还能为小病小痛作诊治建议。另外,施德奇在施家也开有德心堂药店。民国初年,再育堂并入天德堂,当时是一位鸣鹤人昌先生的父亲做经理。解放初,中医魏治平在天德堂坐堂。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药店成为公私合营企业。

在沈师桥,清代及民国时期主要药店有:

泰山堂:位于高店跟街东边,门面二间朝南,为余姚横河孙家(今属慈溪)人孙伯棠父亲于民国初所开,自制丸、散、膏、丹,生意兴隆。

求精堂:位于高店跟街西边,门面二间朝北,为三北名医李良才之父李顺益于民国初年所开,自制丸、散、膏、丹,生意兼医,在周边有较大影响,是慈北地区有名药店。

保元堂:位于大桥头街大夫第旁,创始人已不可考,据传该药店创设于清乾隆年间前后,是慈北地区开设最早的国药店之一。

在观海卫,清代及民国时期主要药店有:

香山堂:位于南门大街,清代中后期由观海卫人开设,为观海卫最早的药店。

天生堂:位于南门大街,民国中期由慈溪人翁家生、翁家瑞兄弟开设,店面两间,后兼营西药,是卫城内较有影响的国药店。翁家生后应徒弟之邀到永康一带帮学生去开药店。

得生堂:位于南门大街,初创于清末,创设者为南门姜氏,姜氏为观海卫城内大族,素有“姜半城”之称,资金实力雄厚,因此得生堂规模较大,居卫城各药店之首。

溥仁堂:位于城东北角,为民国时期观海卫人翁增浩开设,自制丸散膏丹。翁增浩是著名国药业人士,与上海蔡同德堂经理在宁波合开有药店,并在汤以尧杭州的汤养元中入有股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