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慈溪国药业:明清及近现代起步

慈溪国药业:明清及近现代起步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中国药业史》的记载,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是药物被发现的开始。但不多的药物可能已存在少量市场交易。药品的市场供应已能基本满足发展了的社会需求。加上战争对医药的直接需要,使药业得到一定发展。魏国占领的北方,历来药业较为发达。在西南的蜀国,成都的商业繁荣已超过魏都洛阳。晋代药业有较大发展。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官药局及药材批零市场。南朝的长江下游,药业发展也特别迅

慈溪国药业:明清及近现代起步

根据《中国药业史》的记载,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是药物被发现的开始。

夏代十分迷信鬼神,医药仍处于发现过程的初期,目前尚没有发现有关夏代用药的记载。

商代的医药水平比夏代有很大进步,但是水平仍然很低。人们普遍对医药还不了解或缺乏信任,依然处在发现药物的初期阶段,不大可能有很多的药物商品交换。在对甲骨文的考察中可得到证实,现在发现的殷商甲骨文约4 500个单字,能够辨认的约2 000个。其中有殷人所患疾病的记载,记有眼疾、耳疾、齿疾、产疾等20多种疾病。由于殷人迷信鬼神,信赖巫术,认为疾病是上帝降灾和鬼神作祟,故生病靠巫术求救而不用药物,所以甲骨文里有病字而未见药字,也未见医字。

至商代后期,人们已开始用药治病。那时用药治病普遍存在较强的不良反应。这表明人们对药性的认识、掌握还很肤浅,剂量也可能偏大,更没有经过后来才出现的加工炮制技术。但不多的药物可能已存在少量市场交易

西周人仍然迷信鬼神,相信天命,巫在疾病的“防治”中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西周的医药知识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产生了很大的飞跃,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王室医疗保健机构并对民间开放。这是中国医学史、药业史上的划时代进步,是医学科学战胜巫术迷信的重大胜利。《周礼》是记载西周王室制度和施政纲要的重要典籍,相传系周武王的重要助手周公旦所作。《周礼》第一篇《天官冢宰》医师章,就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医事制度和医政设施,如:设立总管医药政令的医师(官名),下设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实行医疗分工,疗效考核;制订诊法、治则、疗养常规、病历保存及死亡原因报告等。

春秋时期依然迷信鬼神,相信天命,无论民间、贵族、王室,巫在疾病的“防治”中都有很高的地位。《论语》也记载,说孔子生了病,学生子路提出想为他祷告,恳求神保佑。尽管如此,巫术是不能治病的。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人们认识、使用了大量的药物。在医药与巫术进行的斗争中,医药又取得了新的重大胜利。其表现:一是出现了记载大量药物的书籍山海经》。它是春秋时代的地理物产志,但也是最早记载大量药物的书籍;二是在临床实践、天文学和五行学说的基础上,萌发了中医病因说,批判了鬼神致病论;三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邑约有100多个,普遍建立了专为民间服务的官办医院;四是巫也开始采药。巫自称是人神、人鬼之间的媒介人;五是军队开始用药物防病治病。

战国时期医、巫并行于世,医学与巫术的斗争更加激烈,进入决定性阶段。医药是实践性的科学。医药在与巫术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出现了《黄帝内经》,从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出现,全面否定了鬼神致病论和巫术消灾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促进了中医学中药学沿着这一体系迅速发展。战国时期医学进步的标志,就是职业医生增多。当时除王室官医外,民间也出现了一批职业医生。这些民间医生多流动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称为行医。行医之人,自负药囊,自带针砭,诊病施治给药,满足民众需求。

秦代,统治者重视医药。秦始皇曾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去寻找仙药。

到了汉代,中医学的临床医学体系和药物学体系初步建立,医学、药学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临床医学体系初步建立,以《伤寒杂病论》问世为标志。《伤寒杂病论》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成。是在“博采众方”、“勤求古训”基础上,治疗当时流行病常见病的经验总结。这部书被后人编辑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针对外感热病,提出了以六经辨证为纲领的辨证论治治疗体系。《金匮要略》针对内伤杂病,形成以脏腑辨证为纲领的辨证论治治疗体系,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基础。除去重复,两书共用方269首,用药214种,使用汤、酒、丸、散、膏、栓等十几种剂型,其中丸剂中首记蜜丸剂,成为后世应用最广的成药剂型;对药物提出了40余种炮制要求,又奠定了中药药剂学和中药炮制学的基础。药物学体系的初步建立,以《神农本草经》问世为标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书,在总结汉代以前药学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药物性味、有毒无毒、功能、主治、配伍、采制、加工等药性理论,按上、中、下三品分类记载药物365种,为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两汉前后历时426年,疆域扩大,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里有30多个商业行业,药业是其中之一。药品的市场供应已能基本满足发展了的社会需求。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药业也以这一带最为发达。西都长安、东都洛阳,既是两汉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之地。汉代最有名的卖药人是韩康。《后汉书·韩康传》记载,韩康又名韩伯休,常到名山采药,在长安出售,30年老少不欺,口不二价。一个不认识他的妇人向他买药,要求减价。韩坚持不肯。那妇人发怒地吼道:你难道是韩伯休吗?要价这么说一不二!近代不少药铺还打出“世隐韩康”的牌匾,把他视为中药商业的先驱和楷模。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间不长,各国在大力扩军备战、彼此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发展经济以增强实力。加上战争对医药的直接需要,使药业得到一定发展。魏国占领的北方,历来药业较为发达。长安和魏都洛阳,仍然是药材集散之地。“药材”这一专用名称,首先在魏国出现。孙吴在南方奋力开发。著名的南方药都樟树,开始形成药材集市,称为药圩。在西南的蜀国,成都的商业繁荣已超过魏都洛阳。包括药材在内的巴蜀和南中(今四川南部及云南、贵州地区)土特产,在成都集散。丹砂、犀角、附子黄连、大黄是重要的药材商品。

晋代药业有较大发展。战乱与疾病流行,人们迫切希望得到药品的即时治疗,人们对成药商品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这时,开始出现了医生自制自用的成品药剂。除医生自制自用成药外,在城市里,也已有专门生产、销售成药的铺户,人们在接近秋天的时候,可以随时购买。成药正式成为中药里的一类独立商品。而成药业的兴起之地,则是在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官药局及药材批零市场。北齐立国之初,蒲州官府创办“惠民药局”,向贫病者施药,是一个地方性的医药救济慈善机构。南朝的长江下游,药业发展也特别迅速。各地药材相互交流,市场上出现了同种药材的多种规格。首次记录在《本草经集注》的这些商品,有30多种药材的90余种规格。当时药店,能根据医生处方要求进行加工炮制,经营的饮片达到200余种。药店能备200余种,能做到顺方切须,已是非常高的水平了。如果说南北朝以前的药铺、药摊,由医生兼营,医药结合为一体。那么,在南北朝时期,十分明显地出现了由药商独立经营的药业铺户,医业和药业开始有了明显分工。这种医业、药业的分工,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医药进步的必然结果。

隋唐五代时期,全国药业进一步大发展。这一时期,朝廷对医药十分重视,组织编撰了几部重大的医药专著,推动了医药业发展。隋大业六年(610),朝廷令太医院博士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50卷。此为我国第一部病因、征候学专著。唐代国内药材产地扩大,品种增加,外来药物也日益增多,药材市场变得十分复杂,原来的本草已不适用。朝廷“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命苏敬等22名医官重新编修,取名《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唐高宗显庆四年(659)《新修本草》正式颁行,被誉为中国和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在商业繁荣、医学进步的推动下,药材商品来源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各地。连皇室的太医署用药,也由尚药局从全国采购,“凡药达八百五十种”。这一时期,长安、广陵、成都、明州、广州等是全国主要药材集散地。长安的药铺很多,生意兴隆。京城的大市场,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卖药人。当时阿拉伯商人在中国统称为胡商,也有不少人在长安卖药。扬州(广陵)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点,是国内外著名商业大城,也是药材的集散地。西南商业大城成都,有东、西、北3个大市。东市为药业区,专卖药材,说明已有了经营分工。南方的明州和广州,是商业大城和外贸门户,南北药材和进口药材在这里集散。

宋代,城市民营药业有很大发展,网点增加,分工精细,大铺不少,药市规模也较唐代为大。历代推行束缚商业发展的坊市制至宋代已被彻底打破,包括药肆在内的各种商店,出现在居住区的大街小巷。两宋京城开封杭州及苏州、成都,药业尤其繁荣。开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大城市,已逾100万,极盛时有150万~170万。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有名号的药铺有23家,并且还有不少趁朝卖药的小贩。南宋京城杭州,盛时人口已过120万。药业经营分工更细,兴盛超过开封。两宋京城药肆经营分工,大致是:生药铺经营药材批发、饮片零售;熟药铺经营成药;药铺名未冠“生”、“熟”,可能药材、饮片、成药都经营;而小儿药铺、生药铺、熟药铺、眼药铺、风药铺、疳药铺、乌梅药铺、丹药铺(丹室)、口齿咽喉药铺及卖独门药铺等,表示各自的经营特色和服务销售对象;那些流动药摊及卖膏药等小经营,则是对药铺市场的重要补充。这一时期零售药业不断扩大,推动药材贩运批发和加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中国古代药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

宋代市场较为开放,药业能获厚利。北宋时期,慈溪冯氏已经营药业,并成为富翁。北宋治平二年试礼部第一(即状元)慈溪人舒亶曾作《四明杂诗》,其四曰:“箔蚕迎豆熟(俗有蚕豆),江雪伴梅消。抵虎螯经夏(俚语八月蝤蛑可抵虎),跳沙蛤趁潮(俚语有跳沙蛤)。酒罂双印贵(俗重双鱼酒),药肆万金饶(谓冯楼也)。未觉西风远,三溪好采樵(慈溪小溪蓝溪也)。”而此中的“药肆万金饶”之句,则称赞当时的慈溪冯氏因经营药业(药肆即药铺)而积金甚巨,万金这里应该是获得的巨大成功的代指,似可认为是在浙东首屈一指,在国内应也较有影响的药商家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