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女用避孕套的使用方法与优势

女用避孕套的使用方法与优势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女用避孕套经指导可由本人或男方协助放入。同房时女用避孕套不仅能阻止精子进入宫腔,达到避孕的目的,而且由于其遮盖了阴唇,更可有效地防止性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这一功能是女用避孕套得以发展和推广的主要原因。女用避孕套在中国仍处于引进试验阶段。女用避孕套增大的覆盖面积和极低的破损率均增加了其对防护性传播性疾病的有效性。女用避孕套无特殊的使用禁忌症。

女用避孕套的使用方法与优势

〔女用屏障避孕法〕

阴道隔膜 diaphragm  性交前放入阴道,以阻断精子进入宫腔的乳胶制拱顶形避孕工具。隔膜边缘有弹簧环。放置时隔膜前缘抵在耻骨弓的后面,后缘达阴道后穹窿,可将阴道严密地隔成上前及下后两部,子宫颈在隔膜的上部,性交时射入的精液均在下部,由于精子受阻不能进入宫腔,从而达到避孕目的。阴道隔膜于19世纪发明于德国,世界上约有230万妇女使用这种避孕方法,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但未推广使用。根据阴道隔膜周边弹簧环的不同结构,可分为3种类型,即弓型簧、圈型簧和平型簧。每种类型又依其外径分成不同规格,一般从50毫米到105毫米,如外径为70毫米即称70号。使用阴道隔膜需由医务人员配置。因此,希望使用阴道隔膜避孕的妇女应到医院接受医疗检查和使用方法的指导。经医务工作者检查可以除外一些不宜使用阴道隔膜的情况,如阴道的过度松弛或过紧、子宫脱垂、急性阴道炎、宫颈炎及宫颈重度糜烂等。选配阴道隔膜时,应选择相应直径的隔膜进行试放。大小需完全覆盖子宫颈,边缘充满四周穹窿、隔膜前缘不暴露于阴道口,使用者应无胀坠不适感觉。放置后使用者做站、走、蹲、坐及弯腰等动作,应无不适,阴道隔膜亦不应脱出。

医务人员应对使用者提供阴道隔膜的置入和取出的指导,利用模型和图示讲解阴道隔膜的放置部位,并指导使用者反复练习。使用者自行放置时可取半蹲式、半卧式或站立式(一只脚踏在椅子上),以一手拇指和中指将阴道隔膜压成椭圆形,凸面向上或向下均可,斜放入阴道沿后壁送入阴道深处。一般放入一半时,隔膜即能自然滑入,用指尖将隔膜前缘推向耻骨联合后方。使用者可再用食指探摸子宫颈是否被全部覆盖,使用前如将避孕药膏涂在隔膜的两面及弹簧环周围,可更易放置,避孕效果更好。当然经适当指导后阴道隔膜也可由男方协助放入。

阴道隔膜应在同房后8~12小时后取出。使用者以食指钩住隔膜前缘,向下向外牵引,即可取出。

阴道隔膜是一种简便、安全、副作用很少的避孕方法,可用于不宜采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妇女。与杀精剂配合使用避孕有效率可达95%,且对一些性传播疾病具有防护作用。阴道隔膜可在同房前,由妇女自己控制使用,配置合适的隔膜不会影响男女双方性生活的连续性和快感。同房前放置阴道隔膜的时间不要早于6小时,以防杀精剂的失败。如果短时间内有多次同房,需在阴道内加用杀精剂,但不要移动阴道隔膜。在最后一次同房后至少6个小时之后,才能取出阴道隔膜,但应注意从置入到取出的间隔不要越过24小时,以免阴道分泌物增加或有异臭味。同房过程中或同房后6小时内发现隔膜脱落,应尽早采取紧急避孕措施。(见紧急避孕药)

(吴尚纯)

宫颈帽 cervical cap  性交前置于宫颈上,以阻断精子进入宫腔而达到避孕目的杯状避孕工具。一般为橡胶塑料或金属(银或铜)制成,置于宫颈时,利用其质硬而柔韧的周边与宫颈间所产生的吸力,使其位置固定。19世纪在欧洲宫颈帽的使用较为广泛,中国对宫颈帽的生产和使用均不普遍。国际上现行使用的宫颈帽有3种,均为橡胶制品:①针箍形。帽腔深边缘较硬,常见内径规格为22、25、28、31毫米等。②钟形。帽腔较浅,使用时能紧贴于阴道穹窿而不仅仅覆盖宫颈,适用于宫颈较短或有疤痕者。外径规格为42、48和54毫米3种。③碗形。形状浅且较厚,外形更接近于阴道隔膜,亦能紧贴阴道穹窿。规格分为50、55、60、70毫米。适用于宫颈过短或有严重疤痕者。中国研制生产的宫颈帽由硅橡胶制成,呈杯状或碗状,规格为22、25、28、31毫米4种。近年来,国内外已试制成一种新型瓣膜式宫颈帽,在阴道内长期配带,经血和宫腔分泌物可经瓣膜排出,但瓣膜的反向防护作用,使精子不能进入宫腔。使用宫颈帽需由医生协助配置,并指导放置方法。放置时,应以手指将宫颈帽的两对边捏拢,将开口面朝向宫颈,沿阴道内壁推向阴道深处,覆盖宫颈,使帽边紧扣宫颈周围。挤压帽顶,使帽内空气逼出,宫颈帽便可依靠一定的吸力,较紧密地扣压在宫颈上。宫颈帽可于同房前半小时放入,不影响性生活的连续性和男女双方的快感。同房后8~12小时取出。在阴道内保留的时间不要超过12小时。宫颈帽与杀精剂同时使用,可增加避孕效果并对一些性病有防护作用。但涂用杀精剂不要超过帽腔的1/2,以免影响帽和宫颈间吸力的形成。同房过程中发现宫颈帽位置移动或在6小时内脱落,应尽早采取紧急避孕措施。宫颈帽的避孕效果与阴道隔膜相似,取决于使用方法的正确和是否加用杀精剂。国外报道避孕年失败率为8%~16%。

(吴尚纯)

女用避孕套 female condom  结合阴道隔膜和男用避孕套特点,采用高强度和伸展性优良的聚氨酯材料制成的新型女用避孕工具。其长度与男性避孕套相同,为15厘米,但套内径较大,两端各有一圆环,外环直径8厘米,内环在套闭合端内侧,直径6.5厘米,套平均厚度0.04毫米。女用避孕套经指导可由本人或男方协助放入。放置时可用手指将内环的两对边捏拢,沿阴道后壁送入阴道深处,使内环置于耻骨后端,放置的方法与阴道隔膜类似,但内环不一定要求放在宫颈上,外环留在阴道外面,可盖住阴唇。同房时女用避孕套不仅能阻止精子进入宫腔,达到避孕的目的,而且由于其遮盖了阴唇,更可有效地防止性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这一功能是女用避孕套得以发展和推广的主要原因。女用避孕套是20世纪80年代中由丹麦医生研制。在全球性传播性疾病发生率激增和女权运动的推动下,女用避孕套的推广使用发展较快,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女用避孕套在中国仍处于引进试验阶段。女用避孕套的避孕效果与阴道隔膜和宫颈帽相似,据国外报道,完全使用女用避孕套6个月的失败率为2.6%。女用避孕套增大的覆盖面积和极低的破损率均增加了其对防护性传播性疾病的有效性。已证实聚氨酯对巨细胞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均不通透,且对女性下生殖道粘膜及阴道的正常菌群均无影响。女用避孕套无特殊的使用禁忌症。可于同房前置入,不影响性生活的连续性,不影响阴茎的自由活动,不影响快感。因外环有足够的强度,女用避孕套的外口不会滑入阴道内。女用避孕套的缺点是一些妇女可感到内环引起的不适,有些人会因在同房时看到避孕套而感到不悦,因其覆盖住女性敏感的阴蒂和阴唇区,可能冲淡女方的性快感。

(吴尚纯)

自然避孕法 natural family planning  不用任何工具药物,不借助任何手术方法,仅根据生理规律,选择在不易受孕的时间同房的避孕方法。包括安全期避孕法和哺乳期闭经避孕法。由于自然避孕法不干扰身体的生理功能,也无副作用,故对不宜采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夫妇或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妇女可采用,但因其避孕效果依赖于使用者能否正确掌握,故实际使用中尚有一定局限性。

安全期避孕 安全期避孕又称周期性禁欲。是利用卵子排出后一般只能存活1天(或1~3天),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也只能存活3天左右的规律,在排卵期前后避免房事,以错过精子和卵子相遇的机会而达到避孕的目的。本法的避孕效果与方法的掌握、夫妇的配合及能否坚持密切相关,因此差异很大,失败率约10%~20%。目前,安全期避孕法常用以下几种。

日期计算法 仅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则的妇女。一般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将排卵前5天和后5天作为易受孕期,其他时期为不易受孕期。避免在易受孕期性交,以达到避孕目的。采用本法避孕的妇女必须做好月经记录。由于排卵常受妇女生活、工作、环境、情绪、健康和性活动的影响而有改变,因此以本法避孕并非绝对可靠。对月经不规则、探亲、新婚等情况不宜采用。(www.xing528.com)

基础体温测量表 基础体温又称静息体温。测量基础体温是利用妇女排卵后,卵巢黄体形成,分泌孕激素,孕激素的致热作用可使基础体温升高。当体温由低升高后(升高0.5℃左右),一般表示排卵已经完成。测量方法为:①避孕妇女在睡前把体温表准备好。水银柱应甩下到35.5℃左右,放在卧床时随时可取到的地方。②每天睡醒后不讲话、不活动、不起床,立即测量口腔(或肛门)体温3分钟以上。如为夜班工作的妇女,也可在白天睡醒时测量。③将每天体温记录在体温记录表上,便于观察。④当测得体温的读数在体温计的两个小格之间,应记录低限温度。如测得体温在36.4℃和36.5℃之间,应记录36.4℃。⑤在体温记录表上体温由低升高的那天做一记号,在此后连续3天高温后至月经来潮,一般作为不易受孕期,在不易受孕期才可进行房事,在此前均应禁欲。本法避孕,禁欲期较长,必须夫妇双方均能合作。如能按要求严格禁欲,失败率较低,约1%~6%。

宫颈粘液法 本法是利用雌激素增加宫颈粘液分泌,使其理化性质改变,令粘液变薄、清晰透明、拉丝度和羊齿状结晶增加,而利用孕激素使粘液分泌量减少变稠、不透明、结晶消失、出现椭圆体等特性,来观察排卵发生的时间,鉴别易受孕期和不易受孕期,以达到避孕的目的。妇女一般在月经期后有数天“干燥期”,即宫颈粘液在宫颈管内呈粘液塞,不溢出到阴道内,妇女阴道口无液体感觉;随着卵泡生长发育,雌激素水平增加,宫颈粘液量增多,妇女感到阴道口潮湿,出现溢液,量逐日增多。妇女可用二指取阴道口粘液,分开二指观察粘液的性质,当粘拉粘液可长达6~10厘米时,作为高峰日。此后粘液又变粘稠,阴道口粘液消失。高峰日时应在记录卡上做一记号,并连续3天。有粘液期为易受孕期,不宜同房。“干燥期”和粘液高峰日后3天之外才能房事。有些妇女月经后即出现粘液,没有“干燥期”,也应属禁欲期。

症状—体温结合观察法 基础体温测量法与宫颈粘液观察法结合能更准确地观察排卵期,一般宫颈粘液高峰日早于基础体温升高日,两者结合能提高避孕效果。有些妇女排卵期有腹痛或出血、乳房胀痛、水肿和胀满等症状,也可配合作为观察的指标。

选择安全期避孕法,只能在不易受孕期间同房,同房时不需采用任何干预措施,对性生活无干扰,是不少夫妇愿意选用此种方法的原因之一。但安全期避孕法使同房的时间受到严格控制,易受孕期也相对较长,会给夫妻生活带来不便。有些夫妇在易受孕期同房时采用屏障避孕法,如避孕套、阴道隔膜等,或采用杀精剂,当然以屏障避孕法与杀精剂同时使用效果更好。安全期避孕法对性传播性疾病无任何防护作用。因此,安全期避孕法对夫妻关系稳定、生活规律、双方能相互配合的中年夫妇较为适宜。

哺乳闭经避孕法 是目前国际上积极推崇的避孕方法,一方面由于哺乳对婴儿的健康有益,另一方面则因哺乳确可提供可靠的避孕效果。由于哺乳期特别是月经未恢复前的时间内避孕效果最好,为强调在闭经期内的有效性,目前国际上将哺乳避孕称哺乳闭经避孕。妇女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可刺激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和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从而抑制了排卵。产后2个月内垂体对吸吮的应答最敏感,吸吮10分钟后可使催乳素的水平超过基础水平8.5倍,30分后催乳素的释放达到高峰。停止吸吮后3小时回复到哺乳前水平。可见足够的哺乳频率和期限是维持有效避孕作用的关键。据观察,在产后6个月内,完全哺乳时排卵的可能性为5%以下。部分哺乳时,排卵的可能性约为10%。类似的研究还观察到,产后6个月内若不给婴儿添加辅食,且妇女月经未恢复,约有90%无排卵。在产后的第一次月经前,70%妇女无排卵。对哺乳闭经避孕法效果的一般结论是:在产后6个月内,若母亲完全或接近完全哺乳和持续闭经时,避孕有效率可达98%。完全或接近完全哺乳的概念包括下述内容:①产后4~6个月内单纯依靠母乳喂养。②婴儿饥饿时,无论日夜均随时哺乳。③需添加辅食时,先哺乳,后加食物。④母亲或婴儿生病时,坚持哺乳。⑤不给婴儿使用奶瓶橡皮或仿造奶头。

当下述三项情况中任何一项发生时,妇女发生妊娠的危险将会增加。①产后满6个月。②月经复潮。③给婴儿添加辅食。有上述情况发生时,妇女应考虑选择不影响哺乳、对婴儿无害、避孕效果满意的其他避孕方法。总之,哺乳闭经避孕法在产后即可采用。其优点是避孕简便、安全、效果好,适用于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性生活无干扰;唯一的缺点是仅限于产后完全哺乳条件下的6个月内。国际上推广此法的同时,还积极发展可用于哺乳期的其他避孕方法。

(吴尚纯)

免疫避孕 immunological contraception  通过接种与生殖相关的关键抗原来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以达到抗生育的操作方法。依所接种抗原的不同,免疫反应可抑制精卵发生及其活性,阻断精卵结合或阻止胚胎着床与发育。目前人们研究的免疫疫苗主要分为3类:①生殖激素。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在目前免疫疫苗的研究中居领先地位。这种激素在受精后几天内即可由滋养层细胞产生,能维持黄体功能,使之分泌孕酮,令子宫内膜蜕膜化,因此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免疫可阻断受精卵着床及胎盘发育。应用的大部分抗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疫苗均需要多次注射方可维持3~9个月的有效避孕期。最新观点认为这种疫苗避孕的短期优点在于其安全性及可逆性。此避孕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及其远期安全性。②精子抗原。筛选可做为精子抗原的研究工作已从多方面有所深入,但仍处于摸索阶段。研究的一些抗原包括精子细胞浆酶,顶体组分蛋白及精子膜表面的一些蛋白。③透明带抗原。透明带是哺乳动物卵子外周的细胞外糖蛋白基质。透明带在识别同种精子授精、阻止多精子穿入和保护着床前受精卵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透明带免疫后可抑制精子附着、穿过透明带、抑制受精卵孵化和着床,并使滤泡发育不良,从而造成不孕。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疫苗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但其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期尚待进一步证实。在今后10年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免疫避孕技术必将取得重大进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简便的避孕方法。

(吴尚纯)

催经止孕药 drug for menstrual induction  在停经35天内使用,在已妊娠的情况下终止妊娠,在未妊娠的情况下则调节月经的药物。这类药物有3类:①前列腺素类。其催经止孕的机理主要在于诱发宫缩和扩张宫颈,以及溶黄体作用。由于子宫腔内压增高,血管收缩造成缺氧,血中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子宫收缩阈降低,致使内源性前列腺素产生,进一步兴奋子宫,宫缩加强,诱发月经或排出妊娠产物。用于催经止孕的主要为卡孕栓产品,如吉美前列腺素阴道栓、卡前列甲酯和注射剂前列磺酮。米索前列醇是口服剂型的前列腺素E化合物。单独使用此类药物,需较大剂量或多次给药,不仅效果不理想,且副反应也较明显。由于抗孕激素的问世,前列腺素类药物已较少单独用于催经止孕。②抗孕激素类。米非司酮是人工合成的炔诺酮衍生物,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合力比黄体酮强5倍。其催经止孕的机制是通过竞争子宫内膜(蜕膜)的孕酮受体而阻断孕酮的作用,使妊娠蜕膜变性、出血、坏死,而引起绒毛滋养层细胞变性、阻止胚胎发育。同时因内膜坏死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促使宫缩和宫颈软化。在妇女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每天给予米非司酮50毫克,连服4天,可在治疗的第3~4天发生阴道出血,出血量和时间与正常月经相似。在黄体晚期给予米非司酮,可使成熟的子宫内膜均匀脱落,诱发月经。米非司酮用于抗早孕时,一般需与前列腺素类药物合并使用以提高流产效果。目前常见的配伍为米非司酮150毫克顿服或分次服用,于第三天服米索前列醇400~600微克,完全流产率90%以上,副反应为轻微的恶心。这一给药方案亦可安全用于催经止孕的目的。③其他药物。双炔失碳酯(抗孕53号),是中国研制的探亲避孕药,能够抑制黄体细胞生长,使血孕酮水平明显降低,导致溶黄体作用,对动物和人均有催经止孕作用。其他药物如丙酸睾丸酮、三苯氧胺(抗雌激素)及炔诺酮等都有抗早孕作用的报道。植物药中结晶天花粉和芫花萜酯也可用于催经止孕。结晶天花粉的催经止孕效果很好,但因它是异种蛋白,具有过敏原性,使用受到限制。芫花萜酯的催经止孕效果也较肯定,但需经宫腔内给药而不便推广。

催经止孕是对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扩大了抗生育选择的范围,可降低人工流产率,但由于用药后可能发生阴道出血,延长或对下次月经有所影响,目前尚不推荐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使用。对于有规律性生活的夫妻仍应采用适于他们的长效避孕方法。

(吴尚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