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Postmortem for a Postmodernist, 1997)是美国作家阿瑟·A·博格(Arthur Asa Berger, 1933- )的一部后现代“学术荒诞小说”,他的其他学术荒诞小说包括《哈姆雷特谋杀案——文学批评理论另类读本》(The Hamlet Case: The Murders at the MLA, 2000)、《学术会议上的惨案——大众传播理论另类读本》(Mass Comm Murders: Five Media Theorists Self-Destruct, 2002)及《涂尔干死了——社会学理论另类读本》(Durkheim is Dead!: Sherlock Holmes is Introduced to Sociological Theory, 2003)等。
这是一部侦探小说。小说开始,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格罗奇(Ettore Gnocchi)教授正在与同事和学生聚餐,突然停电了。当灯光再次亮起的时候,人们发现格罗奇教授趴在桌子上,他死了。在他的脑门上有个暗红色的小窟窿,背上露着一把银色短剑的剑柄,右颊上射着一只末端系着黄毛的木镖,他酒杯里剩余的酒洒在桌上冒出一股硫磺味。显然,他被用四种方式(枪击、剑刺、镖射、投毒)谋杀了。调查过程中,侦探亨特(Solomon Hunter)在格罗奇的尸体上发现了这样一张便条:我有理由相信我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万一我惨死,这一理论会指向谋杀我的凶犯,要抓住一个理论家得靠理论——艾托尔·格罗奇。亨特于是开始试图了解何谓后现代理论,小说中有18章篇幅来探讨后现代理论家如詹姆逊、哈桑、利奥塔、博德里亚等的观点。比如,小说第一章开始就引用了博德里亚关于后现代“拟像”的重要观点:
现实本身就是超现实的。超现实主义的奥秘总是表现在最平庸的现实也可以变成超现实的。不过,这只有在某些仍与艺术和想象物密切相关的特殊时刻才会如此。如今,日常现实——无论是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抑或经济的现实——从现在开始融入了超现实主义那仿真的层面。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的审美幻象之中”。(www.xing528.com)
如果一切都是符号和幻象,这桩谋杀案呢?谋杀真的发生了吗?格罗奇尸体上的纸条所写的“抓住一个理论家得靠理论”到底是什么意思?亨特探案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后现代理论之旅。小说充满了借用和拼贴,除了后现代理论的介绍和讨论,还有近二百幅后现代绘画和摄影作品,可谓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世界的文本再现。亨特在调查中推理出了格罗奇教授死因的四种可能:第一,格罗奇的双胞胎兄弟杀死了教授,因为他是意大利黑手党的杀手;第二,现场6人分别以4种方式杀死了教授;第三,格罗奇教授自杀,因为他知道自己因心脏病会很快死去;第四,在别人杀死他之前,他已经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亨特因此对此案作出了一个“后现代”解答:即使有许多人想杀死格罗奇,但实际上没有人杀死他,因为在被杀之前,他就已经因突发心脏病而死。亨特由此认为格罗奇教授之死是“极其微妙的后现代式的”,即这个案件或许只是符号,是话语,我们不能确定凶杀是否发生,也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凶手。小说结尾,小说家康斯坦特(Basil Constant)开始写一部新的小说,题目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它的第一章与小说开头的第一章完全一样。
如果说许多后现代小说都探讨了后现代生活的不确定性特征的话,《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一书则是后现代了后现代理论,探讨了后现代理论的困境,即倘若我们囿于后现代理论,就会陷入不确定性的怪圈,无法逃脱,是对后现代理论自身的不确定性的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