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音对人类语言结构和精神发展的影响

重音对人类语言结构和精神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4-0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声调的取消和音节之间的联系这两种现象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若是一个词有两个重音,就会分裂为两个整体,从而成为两个词。注释〔1〕在我看来,希腊语中所谓无重音的词与这个观点并不矛盾。我没有发现希腊语语法家的著作里曾有把词的重音统一性视为一般准则的说法。或许是某些情况使希腊语语法家们感到困惑,即一个词由于它有后附着音节而获得了两个重音标号。但希腊语语法家们也采用一些方式标示出必要的词重音统一性。

重音对人类语言结构和精神发展的影响

从客观本质来看,所有语言共有的另外一种标明词单位的手段是重音,不过,瞬间即逝的发音在死的语言里只有通过能被我们理解的符号保留下来,词单位才能被识别。因为音节中包含着三种不同的语音性质:音类、音速、重音。前两者由音节本身的自然本质所决定,似乎是构成了音节的实体形态;相反,声调(我在这里始终是指说话的声调,而不是指韵律上的节拍)则取决于说话人的自由度。声调是说话人传给音节的一种力量,如同一种注入音节的精神。声调犹如一种比物质性的语言更富有灵感的原则,在言语之上浮动,直接表达出说话人想要加给言语及其每个组成部分的效果。每个音节本身都能够带重音。但如果在几个音节里只有一个音节真正有声调,那么,如果说话人不再想突出除此音节以外的音节的话,别的音节获得重音的机会就被取消,这种取消方式在不带声调的音节与具有重音的音节之间、占主导地位的和占从属地位的音节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声调的取消和音节之间的联系这两种现象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这样便出现了词重音和由词重音产生出的词单位。任何独立的词没有重音是不可想像的,而每一个词的主重音不能多于一个。若是一个词有两个重音,就会分裂为两个整体,从而成为两个词。当然,一个词里还可以有一个次重音,这个次重音可能是由于词的节奏特性,也可能是由于要表达意义的细微区别而形成的。〔1〕

重音比语言的其他部分受到言语的意义和语音的韵律特性的双重影响更大。本来从其真正的形态来看,重音无可非议是言语意义创造出来的。但一个民族的知觉越注重韵律和音乐的美,它在这方面的需要对重音的影响也就越大。对重音的追求——假如可以这样表达的话——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对于单纯的理解至关重要的意义。对重音的追求尤为突出地显示出一种迫切要求,即不限于单纯的需要而力求表示出思想及其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心智力量。没有一种语言能比英语更加明显地体现出这种情况,英语词的重音往往影响音速,甚至同时改变了音节原先的语音效果。倘若我们把这种现象归咎为语音和谐感的缺乏,这个评价就太不恰如其分了。事实上恰恰相反,关键是在于一种与民族特点相关的心智能量,它时而作为敏捷果断的思想,时而作为严肃认真的盛情,努力使在意义上得到强调的成分在发音上也占据超过其他所有成分的优势地位。这个特点与常常得到全面和精确理解的种种语音的和谐法则建立起联系,在此联系之中便形成了真正地体现了重音和发音意图的英语词的结构。〔2〕如果对强而有力的和有精细色彩之分的重音的需要不是起源于英国的民族特点的话,那么,英国人对他们语言的这个部分的高度重视单从公开演讲时的雄辩需要来解释还是不够充分的。如果说语言的所有其他方面更多地是与一个民族的心智特点有联系,那么重音在这种情况下则以更密切和更内在的方式与民族特点息息相通。

言语的衔接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些不怎么重要的词连接到了另一些由于重音的作用而变得重要起来的词上,而两者却并没有融为一体。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后附着成分,在希腊语中叫作γκλισιζ。不怎么重要的词随之虽然有了依赖性,却没有放弃作为言语中单个成分的独立性。它不再有自己的重音,落入了更为重要的词的重音区。然而,若是这一重音区通过这种增添方式而得到了与语言法则背道而驰的扩展,那么,更为重要的词就会以获得第二个重音的方式,使自己无声调的结尾音节转变为一个重音鲜明的结尾音节,从而把不怎么重要的词与自己相接。〔3〕当然,这样的相接理应不干扰词的自然分界;某些特殊情况下后附着重音的处理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当两个后附着词前后相跟时,后面的词不会像前面的词那样落入更为重要的词的重音区,而是前面的词会替后面的词获得鲜明的重音。所以,后附着词并没有受到忽略,而是得到了相当于一个独立的词的厚待,它可以使另一个后附着词与自己相接。能够为这种情况提供更加充分证明的是,这类后附着词所独有的特点甚至会影响重音的类型。原因是,如果前后相连的两个后附着词中的前一个带长音符的话,就会因为长音符不能变为尖音符,而使整个附着处理方法中断,而第二个后附着词会随之保留原先的重音。〔4〕我举出这些具体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有些民族的精神发展方向使语言构造变得十分发达和精细,这样的民族还十分周到地标示出词在不同程度上的统一性,而且还说明了不完全是词的分离和融合的各种情况。

注释

〔1〕 在我看来,希腊语中所谓无重音的词与这个观点并不矛盾。这些词大都位于后面一个词的重音音节之前,于是便作为一个音节连接在后面的这个词上,而在无法用上述原因来对无重音现象作出解释的语序中[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又译奥狄浦斯王——译者注)中出现的ox,参看布伦基主编的Oedipus Rex,第334—336页],这些词可能在发音时带有一个没有标明的微弱重音,但是,如果我在这里对此抒发己见的话,肯定会离我所要探讨的主要对象太远。拉丁文语法家曾明确地指出,每个词只能够有一个主重音。西塞罗在《演说家致函M·布罗图》(Orator ad M. Brutum)第18节中说:对人类语言仿佛梳理了一番的大自然赋予每个词洪亮的重音,而且不多不少只是一个。(natura, quasi modularetur hominum orationem, in omni verbo posuit acutam vocem, nec una plus.)希腊语语法家不太主张把重音看作是词的特性,而更倾向于视重音为音节的特性。我没有发现希腊语语法家的著作里曾有把词的重音统一性视为一般准则的说法。或许是某些情况使希腊语语法家们感到困惑,即一个词由于它有后附着音节而获得了两个重音标号。不过,属于附着音节的重音符号可能始终只是次要的。但希腊语语法家们也采用一些方式标示出必要的词重音统一性。例如,阿卡狄乌斯这样说起阿里斯托芬的观点:“他认为,洪亮的重音在每一个纯然的词里只应该出现一次。”[τòν μνξν τóνον νπαντι μpει καθαp τóνουπαξμφανεσθαι δοκιμáσçζ,请见《论重音》(πε τóνων),巴尔克里主编,第190页]。(www.xing528.com)

〔2〕 重音是英语发音最有意思但同时也是最棘手的部分,布施曼在他编写的英语发音教科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部分,并且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创见。他指出了英语发音的三种基本倾向:主干音节或者第一音节获得重音(第2—15页、第26—27页、第33页),保留外来重音(第16—22页)和采用一种通过词尾的奇特方式吸引声调(第23—25页),英语里非日耳曼语的词汇常常不知所措地徘徊于这三种倾向之间。——布施曼试图在英语里根据音节的间距(即两个音节的间距,有时出于原初意义的缘故是三个音节的间距)来确定我以上所说的次重音。

〔3〕 希腊语语法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唤醒沉睡在音节中的声调”。他们也使用了“声调后挪”(ναβιβáζειν τòν τóνον)这个说法。但这种说法是一种不太妥当的隐喻。希腊语重音的整个理论证明,真正出现的情况与上文中描写的情况相吻合。

〔4〕 例如《伊利亚特》(Ilias)第Ⅰ卷,第178页,θεóζ που σο τó γ' δωκε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