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效及技巧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效及技巧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症状特点根部最容易受到侵害。吸食植物汁液后,造成受害部分褪色,畸形,器官萎蔫,甚至整株死亡。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取决于寄主、病原、虫原及环境因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效及技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症状又分为病状和病症两部分。

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 真菌病害可见霉状物,锈状物等。

非侵染性—不传染(温度、湿度、光照、土壤与空气成分、药害、遗传、农事操作)

侵染性—传染

细菌:常从病部溢出黏液(菌脓),臭味 

真菌:多为枯萎、坏死、斑点、腐烂、畸形及瘤肿等 

病原病毒、类菌原体: 全株系统性的病变。例如,北沙参白术桔梗太子参、白花曼陀罗和八角莲的花叶病;

寄生线虫

寄生性种子植物

1.细菌

症状特点

细菌入侵后,不仅吸收组织营养,还产生一种酶,软化组织,产生软腐,还带腥臭味。

表现症状萎蔫、腐烂、斑点,病斑周围有水渍状晕圈,湿度大表面有黏液。

马铃薯环腐病

抗病品种;

整薯播种;

切刀0.1%-0.5%升汞消毒;

薯块甲基托布津浸种。

2.真菌病害

种类繁多,分布很广,80%病害是由真菌引起。

真菌由营养体和繁殖体组成。

症状特点

(1)肿瘤            根肿病

(2)腐烂            绵疫病

(3)叶斑            霜霉病

(4)白粉、菌核        白粉病

(5)黑粉、锈状物       锈病

3.病毒病害

病原病毒

比细菌还要小的生物体,电子显微镜放大1万倍才可见。种类繁多,寄主范围广,是除真菌病害外的第二大病害。         

症状特点

入侵后,体内增殖很快,可扩展到枝、叶、花、果各部分。

外部症状主要:

(1)褪色:花叶和黄化

(2)组织坏死

(3)畸形         

4.线虫

半透明细长的蠕虫,广泛分布在水和土壤中,大多腐生。

症状特点

根部最容易受到侵害。

常见症状:植株衰弱矮小,叶片失去正常的色泽,外观跟缺肥症状相似,但根部有结或小瘤状物。

发生规律及防治

轮作;

大水漫灌;

深翻土壤;

土壤消毒(二溴氯丙烷、克线灵等)

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病原物由伤口(虫伤、机械伤、病斑伤、冻伤等)、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蜜腺等)及表皮直接侵入

潜育期 短的2-3天,长的十几天、数十天甚至更长,一般为5-10 d。T升高,潜育期缩短。

病害的侵染循环

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有: 

(1) 病株或病株残体。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或卵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 

(2) 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种子或苗木、地下茎等的表面或内部。     

(3) 土壤和肥料。对以土传病害来说,土壤是最重要或惟一的侵染源。没有经过充分腐熟、发酵的粪肥中越冬,造成粪肥带菌。

典型的侵染性病害的的病程是:

病原菌以某种方式越冬或越夏以后,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初侵染,染病部位或植株上的病原物再传播到新的侵染点后进行再侵染,再侵染可以反复进行多次,于生长季的末期,寄主进入休眠期,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或越夏状态。

为害的特点和部位:

◆ 食叶性害虫

◆ 刺吸式害虫

◆ 钻蛀性害虫

◆ 根部害虫

食叶性害虫

蚕食叶片的害虫具有咀嚼式口器,蚕食后形成缺刻或孔洞。

(1)鳞翅目食叶性害虫

主要蝶类和蛾类,以蛾类危害严重。

夜蛾科为鳞翅目第一大科,幼虫夜间取食。 

甜菜夜蛾可取食35科,138种植物

甘蓝夜蛾可危害30个科,120种植物。

长江流域1年5-6代,幼虫或蛹土中越冬;

危害月份集中在7-9月;

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趋性。斜纹夜蛾对糖醋液有很强的趋性。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诱杀成虫;

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虫;

药剂防治。

(2)膜翅目食叶性害虫

(3)鞘翅目食叶性害虫

刺吸式害虫

取食植物汁液而造成危害的害虫,除蓟马类,其它都有刺吸式口器。

吸食植物汁液后,造成受害部分褪色,畸形,器官萎蔫,甚至整株死亡。

同时还可以传播病毒病。

(1)同翅目中的刺吸式害虫   蝉类、木虱类、粉虱类、蚜虫类、介壳虫类等。

桃蚜      寄主352种

萝卜蚜     寄主30余种

瓜蚜      寄主285种

防治方法:

选择好育苗地;

银灰色塑料膜避蚜;

药剂防治。

(2)半翅目刺吸式害虫     蝽类

(3)缨翅目刺吸式害虫     蓟马

(4)螨类(www.xing528.com)

钻蛀性害虫

为害木本植物多,危害植株叶色枯黄,树干枯死直到全株死亡。

(1)鞘翅目   天牛、吉丁虫等

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的木质部越冬。天敌有蚂蚁、啄木鸟等。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人工、物理方法   干茎涂白、缠草绳;

药剂防治       杀螟松、马拉硫磷乳油等。

(2)鳞翅目钻蛀性害虫     葡萄透翅蛾等;

(3)膜翅目钻蛀性害虫     梨茎蜂

根部害虫

活动期或危害虫态生活在土中的一类害虫;320余种;

危害时间长,播种到收获均危害;

咬食幼苗、根、种子及块根、块茎等。

秦岭、淮河以南以地老虎为主,以北以蝼蛄、蛴螬为主;

江浙一带三者并重;

华南大蟋蟀危害突出。

防治主要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毒饵和毒水浇灌等结合。

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完全变态发育

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

有很多动物都和家蚕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一样,比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

                 蝗虫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

这些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差别不大,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取决于寄主、病原、虫原及环境因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道地药材和病虫害发生的关系;如人参锈腐病、云南三七的根腐病,宁夏枸杞的蚜虫、负泥虫等。

2.害虫种类复杂、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相对较多

例如射干钻心虫,栝楼透翅蛾、白术术籽虫、金银花尺蠖山茱萸蛀果蛾及黄芪籽蜂等,它们只食一种或几种近缘植物。

3.药用植物地下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如人参锈腐病、根腐虫和立枯病、贝母腐烂病、地黄线虫病等等。

4.无性繁殖材料是病虫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

在生产中建立无病留种田,精选健壮种苗,适当的种子、种苗处理及严格区域间检疫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5.特殊栽培技术易致病害

药用植物栽培中有许多特殊要求的技术措施,如人参、当归的育苗定植,附子的修根,板蓝根的割叶、枸杞的整枝等。这些技术如处理得当,是防治病害、保证药材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反之则成为病虫害传染的途径,加重病虫害的流行。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即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害虫和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其特点是:无需为防治有害生物而增加额外成本;无杀伤自然天敌、造成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以及污染环境等不良副作用;可随作物生产的不断进行而经常保持对有害生物的抑制,其效果是累积的;一般具有预防作用。农业防治一般不增加开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1)合理轮作和间作

浙贝母水稻隔年轮作,分别可大大减轻根腐病和灰霉病的危害。

合理选择轮作物对象很重要,同科、属植物或同为某些严重病虫害寄主的植物不能选为轮作物。

此外,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分泌一些有毒物质在土壤中,也使得连作的效果不好。

一般药用植物的前作以禾本科植物为宜。一般烂根病严重的药用植物与禾本科作物进行水旱轮作4年以上,可减轻根腐病和白绢病的发生。但是如果轮作作物选择不当,也会使某些病虫害加剧,如地黄和花生、珊瑚菜都有枯萎病和根线虫病,不能彼此互相轮作。

(2)深耕细作

使药用植物生长健壮,同时也有直接杀灭病虫的作用。

冬耕晒土可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状,促使害虫死亡,或直接破坏害虫的越冬巢穴或改变栖息环境,减少越冬病虫源。

耕耙使其不易羽化出土,又可把蛰伏在土壤深处的害虫及病菌翻露在地面,经日光照射,鸟兽啄食等,亦能直接消灭部分病虫。例如对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人参、西洋参等,播前除必须休闲地外,还要耕翻晒土几次,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土中病原菌数量,达到防病的目的。

(3)除草、修剪和清洁田园

可减少病虫来源

(4)其他农业措施

调节播种期。使其病虫的某个发育阶段错过病虫大量侵染危害的危险期。如北方薏苡适期晚播,可以减轻黑粉病的发生;红花适期早播,可以避过炭疽病和红花实蝇的危害;黄芪夏播,可以避免春季苗期害虫的危害;地黄适期育苗移栽,可以有效地防止斑枯病的发生。

合理施肥,增强抗病虫能力。

施肥种类、数量、时间、方法等都对病虫害的发生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偏施氮肥对病害发生影响最大。如白术施足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可减轻花叶病;红花施用氮肥过多或偏晚,易造成植物贪青徒长,组织柔嫩,诱发炭疽病的发生;延胡索后期施氮肥会造成霜霉病和菌核病的严重发生。使用厩肥或堆肥,一定要腐熟,否则肥中的残存病菌以及地下害虫蛴螬等虫卵未被杀灭,易使地下害虫和某些病害加重。

利用植物抗性,选育抗病、虫品种。

药用植物不同类型或品种之间往往对病虫害抵抗能力有显著差异。如地黄农家品种金状元对地黄斑枯病比较敏感,而小黑英比较抗病;有刺型红花比无刺型红花抗炭疽病和红花实蝇。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如阔叶矮秆型白术苞片较长,能盖住花蕾,可抵挡白术术籽虫产卵。同一品种内,单株之间抗病、虫力也有差异。

3.生物防治 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一般指利用有害生物的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来消灭有害生物。这些生物产物或天敌一般对有害生物选择性强,毒性大;而对高等动物毒性小,对环境污染小,一般不造成公害,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是解决中药材免受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

如应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防治金银花天牛等蛀干性害虫,应用木霉菌制剂防治人参、西洋参等的根病,木霉在土壤传播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控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方法的发展,有的学者将选育抗虫、抗病的寄主植物,改变耕作技术措施,以及利用辐射不育防治、利用性信息激素等都称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包括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天敌昆虫。

捕食性昆虫主要有螳螂、蚜狮(草蜻蛉幼虫)、步行虫、食虫椿象(猎蝽等)、食蚜虻及食蚜蝇等。   

寄生性昆虫主要有各种卵寄生蜂、幼虫和蛹的寄生蜂。

例如,寄生在马兜铃凤蝶蛹中的凤蝶金小蜂、寄生在菘蓝菜粉蝶幼虫中的茧蜂、寄生在金银花咖啡虎天牛中的肿腿蜂及寄生在木通枯叶蛾卵的赤眼蜂等。这些天敌昆虫在自然界里存在于一些害虫群体中,对抑制这些害虫虫口密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量繁殖天敌昆虫释放到田间可以有效地抑制害虫。但更重要的是注意保护田间的益虫,使其自身在田间繁衍生息。 

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nae )赤眼蜂为卵寄生蜂。

多数种类是捕食性的,是蚜虫、蚧虫、木虱、蛾类的卵及小幼虫等的重要天敌。重要种类有:n七星瓢虫( G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n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 )n 二星瓢虫( Adalia bipunctata )n深点食螨瓢虫( Stethorus punctillum )专门捕食叶螨(红蜘蛛) 

2.微生物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主要包括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

病原细菌主要是苏云金杆菌类,它可使昆虫得败血病死亡。现在已有苏云金杆菌(Bt)各种制剂,有较广的杀虫谱。

病原真菌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虫霉菌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白僵菌。罹病昆虫表现运动呆滞,食欲减退,皮色无光,有些身体有褐斑,吐黄水,3~15d后虫体死亡僵硬。

昆虫的病原病毒有核多角体病毒和细胞质多角体病毒。感病1周后死亡。虫尸常倒挂在枝头,一般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专化性较强。

                         感染白僵菌 

3.抗生素和交叉保护作用在防治病害上的应用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指微生物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的代谢产物或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的和类似的物质。抗生菌,亦称“颉颃菌”。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其中有的能产生抗生素,主要是放线菌及若干真菌和细菌等。

如链霉菌产生链霉素,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多黏芽孢杆菌产生多黏菌素等。用抗生素或抗生菌防治植物病害已获得显著成绩。如哈茨木霉防治甜菊白绢病,用5406菌肥防治荆芥茎枯病有良好效果。 用非病原微生物有机体或不亲和的病原小种首先接种植物,可导致这些植物对以后接种的亲和性病原物的不感染性,即类似诱发的抵抗性,这称为交叉保护。应用此法防治枸杞黑果病获初步成功。

4.性诱剂防治害虫

迄今,已合成了几十种昆虫性诱剂用于防治害虫。如小地老虎性诱剂、橘小实蝇性诱剂、瓜实蝇性诱剂等。

(1)诱捕法。又称诱杀雄虫法。在虫口密度较低时,防治效果较好。 

(2)迷向法。又称干扰交配。许多害虫是通过性外激素相互联系求偶交配的,如果能干扰破坏雄、雌昆虫间这种通讯联络,害虫就不能进行交配和繁殖后代,以此达到防治的效果。 

4.化学防治 长期使用,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同时杀伤天敌,往往造成害虫猖獗;有机农药毒性较大,有残毒,能污染环境,影响人畜健康

对有趋化性的黏虫、地老虎等成虫用毒性糖醋液诱杀;对苗期杂食性害虫,用毒饵诱杀;对有些种子带有害虫的,实行药剂浸、拌种等方法,将害虫消灭在播种之前。

5.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因子包括光、电、声、温度、放射能、激光红外线辐射等;机械作用包括人力扑打、使用简单的器具器械装置,直至应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等。

如对活性不强,危害集中,或有假死性的大灰象甲、黄凤蝶幼虫等害虫,实行人工捕杀;对有趋光性的鳞翅目、鞘翅目及某些地下害虫等,利用扰火、诱蛾灯或黑光灯等诱杀,均属物理机械防治法。

6.植物性农药的研究和利用 次生代谢产物——抵御害虫的侵扰。

目前已发现的对昆虫生长有抑制、干扰作用的植物次生物质大约有1100余种,这些物质不同程度地对昆虫表现出拒食、驱避、抑制生长发育及直接毒杀作用。富含这些高生理活性次生物质的植物均有可能被加工成农药制剂。害虫及病原微生物对这类生物农药一般难以对其产生抗药性,这类农药也极易和其他生物措施协调,有利于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

很多的药用植物本身就含有杀虫抗菌的成分,如现在生产上已应用的有苦参碱制剂、蛔蒿素制剂、川楝素制剂等。

总之,植物性农药是非常庞大的生物农药类群,其类型之多,性质之特殊,足以应付各类有害生物。因此,植物性农药将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将会引起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研究及开发的领域

种类有5万多种,其中农业杂草8千多种;

危害: 降低产量和品质诱发病虫害;提高生产成本

杂草防治:

农业措施  轮作换茬,薄膜覆盖等;

化学防治:

除草剂种类  选择性及灭生性  触杀性及内吸性  土壤或茎叶处理

霜冻、日灼、风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