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善于分类,物以类聚,记得牢

善于分类,物以类聚,记得牢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古人训练记忆的目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他们是想把自己变成“活目录”,在大脑中建立起一座“书架”,将那些有价值的知识分类放进去,以便自己在需要时快速地查阅。另外,我们的大脑会将经过分类整理之后的知识,储存在不同的区域里,在我们需要时可以立即提取,而这个其实就是古人的“活目录”记忆法。

善于分类,物以类聚,记得牢

人类为了提升记忆力,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训练,其可以上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期,那时就有不少学者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在公元前86-82年间编撰的《修辞学》中,就对记忆力训练的方法给予了全面介绍。在古代,科学技术远不如现代科技发达,古人抄写一本书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那时书籍的数量很少,能够读到书的人当然也十分稀少。因此,那时记忆对人们而言就更显得重要。学生在学习时,记忆同逻辑、修辞、语法同等重要,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也就是说,他们在记忆古典名著的同时,还要将记忆的诀窍掌握下来。对于古人训练记忆的目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他们是想把自己变成“活目录”,在大脑中建立起一座“书架”,将那些有价值的知识分类放进去,以便自己在需要时快速地查阅。

记忆对于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对这个问题都十分重视,而进入现代社会的人们,需要记忆的知识更多、更复杂,然而,现代社会供人们学习和记忆的环境却远不如古时候,这就给现代人的学习和记忆造成了很大麻烦,不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感觉到记忆能力的不足,使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有限,而且很多知识学过之后很快就被忘记。针对于此,人们可以从古人那里汲取一定的经验,在古人留下的宝贵记忆法中寻得可以借鉴的地方。

人类的大脑十分复杂,但它在储存知识信息时,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人脑就可以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

人的大脑就是一个图书馆,我们从外界摄取的信息就像图书一样被输送进来。众所周知,在图书馆中,各种书籍都是分门别类地摆放好的。试想一下,若是没有这样做,会是怎样乱糟糟的景象?而人脑也一样,如果大家能够学会把从外界摄取的信息进行归类编目,有序地整理,对记忆的强化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材料很零散,不容易记忆,而如果学习者善于将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的话,就会让那些材料变得有规律性,这样记忆起来就会方便得多。另外,我们的大脑会将经过分类整理之后的知识,储存在不同的区域里,在我们需要时可以立即提取,而这个其实就是古人的“活目录”记忆法。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分类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对所要识记的材料经过分析后,将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然后再对其进行记忆。材料经过归类后,去芜存精,会相应地减少,这样会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记忆的效率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去商场购物时,都知道各种物品有它所属的区域,比如食品区、生活用品区、家电区等。因此,我们想要买糖果、糕点时,就会直接到食品区,想要购买家电就会直接走入家电区,而想要买毛巾自然会去生活用品区,等等。商场对物品的分类,无疑为我们购物提供了方便,从而使我们节省时间。

而我们的记忆也需要进行分类,以下面的清单为例:杯子牙刷笔记本圆珠笔酸奶面包。假如这些是今天我们要去商场购买的东西,那么我们要如何在购买时不漏掉其中的物品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记忆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以方便我们对它们的记忆。

对于这个清单上面的物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食品——酸奶和面包;第二类是生活用品——牙刷和杯子;第三类是学习文具用品——圆珠笔和笔记本。这样,我们就会在大脑中对这些物品有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到商场里这三个区寻找自己要买的物品。(www.xing528.com)

其实,分类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对那些需要记忆的内容,在按照一定类别进行分类时,同时也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千万不要觉得对材料进行分类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恰恰相反,这样做相比死记硬背更容易记得牢。而其实当我们在对记忆内容进行分类时,大脑的记忆系统就已经开始启动了。

分类整理既然对记忆这样有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方法呢?

其一,切记,对于所需记忆的内容,我们在对其进行分类时,一定要做到亲力亲为。我们对别人分类整理好的材料进行记忆,肯定不如我们对自己整理的材料记忆得牢固。因为分类本身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运用别人的分类是一种被动的记忆。而想要真正记住所需记忆的内容时,主动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其二,对分类的内容要进行确定。也就是说,先确定归类原则,归纳什么,扬弃什么。分类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人而异,也因为记忆的材料而选择不同的分类。例如,大象、蚂蚁、蚊子、老虎麻雀、燕子,要记住这些动物,利用分类法就会很奏效。那么,我们对它们要如何进行分类呢?

我们可以按照鸟类、兽类和昆虫类来对其进行分类。鸟类:麻雀、燕子;兽类:大象、老虎;昆虫类:蚂蚁、蚊子。也可以按照大小对它们进行分类,如,大型:老虎、大象;中型:麻雀、燕子;小型:蚊子、蚂蚁。也就是说,归类不是要按照固定的标准进行,它是可以根据记忆对象的大小、颜色、构造、性质、场所、时代等进行有选择归类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怎样对识记的内容进行分类更适合我们记忆,我们就按照怎样的方式去进行分类。

其三,确定分类的组别数和每组的个数。也就是说,在进行分类时,分为几个组,分类后的组数和各组有多少个识记内容要适度,不要分组太多,因为那样记忆起来一样不省力;也不要分组太少,因为分组太少,组内的个数就会增加;分组后各组的个数差别也不能太大。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每个需要记忆的内容组块里,7+2个最合适。

其四,正确处理特殊类型。我们在分类时,时常会遇到一些很难对其分类的记忆内容,对于这些材料感觉放在哪里都不太合适。这时,就不要想着一定把它硬塞到哪个组去,可以让它自成一组。

分类整理是我们加强记忆的一个有效方式,对于一些识记的学习资料,经过分类整理后,使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使我们更舒畅地记住它们。而找到实际内容之间的共通之处是分类记忆的关键,但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共通之处或很难找到共能之处时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归纳整理。事物之间的规律需要发现,只要我们找到了规律,记忆起来就会快得多。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规律,而善于发现规律,对知识能够进行归纳整理的人,记忆能力往往会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