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因纽特人的渔猎崇拜文化

世界因纽特人的渔猎崇拜文化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纽特人信仰的宗教,除原始萨满教外,值得述及的即为渔猎崇拜。因纽特人渔猎崇拜的重要文化背景是因纽特人古老的万物有灵信仰。因纽特人认为主宰大海的是海神。拉布拉多地区的因纽特人敬奉的海神是一个男性神,称为“托尔恩加索阿克”,此神接受渔民崇拜,也将海中的生物恩赐于人。因纽特人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

世界因纽特人的渔猎崇拜文化

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沿北极圈一带地区。近海的主要从事捕猎海兽、鱼类,内陆的主要以狩猎为主;多用石制、骨制工具,住帐篷,冬季极地因纽特人住雪屋。他们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极为独特的经济制度和物质文明。他们结为精小的地域族群群体而居,氏族公社传统始自原始社会,至今仍然保存。母系氏族联盟虽已解体,但社会分化并不明显。因纽特人信仰的宗教,除原始萨满教外,值得述及的即为渔猎崇拜。

因纽特人渔猎崇拜的重要文化背景是因纽特人古老的万物有灵信仰。因纽特人认为,整个世界有着数不清的精灵;气、水、风、地,都是精灵的寄居之处。精灵主宰世界的一切,人们的生产、生活都被精灵所左右。他们认为萨满(巫师)可以与精灵相通并能够驾驭精灵,因而千方百计想要获取精灵。除继承萨满的能力外,还可以花钱购买精灵。这实际上是那些职业萨满的生财之路。

因纽特人认为主宰大海的是海神。在加拿大因纽特人的心目中,海神是一位女性精灵,是他们的主要敬奉对象。在巴芬岛,海神名为“塞德娜”。她栖身海底,海里的一切生物都来自海神;渔猎所得,也都是海神的恩赐。如果伤害了海神或者应当献祭而未献,那么渔猎就会一无所获。崇拜海神的重要仪式之一就是向海神献祭,还要请萨满扮做去海底拜见海神的样子,以求获赏。

在因纽特人中,广泛流传着关于海神塞德娜的动人神话。相传,塞德娜原为一个少女,居住在陆地上。因为她严重地伤害了父亲尊严,所以她父亲决定把她抛入海中。当她父亲把她载入舟中要推入海里时,她牢牢抓住船舷不放,狠心的父亲愤然用斧子砍断了她的手指。手指落入水中,立即变为海豹鲸鱼等许多海中生物;落入海中的姑娘变成了海神,一直居于海底。这一故事透露出,关于女性渔猎神的崇拜,产生于母权制氏族时代

雪屋

指因纽特语的音译依格鲁。其实译成“雪屋”是不准确的,因纽特人将所有的房子都称为依格鲁。人们提起因纽特人,就会联想到他们住在雪屋中,其实这也是片面的。实际上有3/4的因纽特人都没见过这种雪屋。常年住雪屋的只是极地因纽特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就地取材用雪块建造房屋。

拉布拉多地区的因纽特人敬奉的海神是一个男性神,称为“托尔恩加索阿克”,此神接受渔民崇拜,也将海中的生物恩赐于人。这一故事透露出,父权制氏族社会已逐渐形成。

在以猎取山中动物为生的因纽特人那里,崇拜的是山神;在河边生活的人则崇拜河神;还有的地区人们崇拜月神,认为月神既可赐给人以海中生物,也可以赐给人其他所需之物;如此等等。总之,因纽特人渔猎崇拜所信奉的神灵不可胜数,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与此相联系,因纽特人的宗教礼仪也是名目繁多,其生产、生活,尤其是一切同海上渔猎有关的作业,几乎宗宗件件都有崇拜仪式。

因纽特人渔猎文化除了万物有灵论的文化背景之外,还有称做“活物论”或“前万物有灵论”的背景,即对 “席拉”的崇信。所谓 “席拉”是“力量”的意思,指的是有关超自然力的一种非人格化、非化身化的观念。为了表示尊崇神灵,确保得到神灵的护佑,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因纽特人在宗教生活中,以习惯法的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宗教禁忌。针对妇女而规定的禁忌较多。如:因纽特人—玛莱穆特人有一习俗,姑娘初潮之际,必须在室内过40天的幽居生活,白天不准离室一步。在室内还要在一个角落里面壁而坐。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可离室。因纽特人认为,如果妇女不这样受煎熬,不仅她本身会遭殃,而且整个氏族甚至整个部落都要受牵连。此外,妇女的一些其他情况,如在经期和产后,也要实行规避。与生产有关的禁忌也很多,如,陆地上狩猎同海上捕猎两者严禁人员混淆,那些有时出海捕猎,有时上山狩猎的人,必须将用具区别开,不能用捕鱼的工具打猎,也不能用打猎的工具捕鱼;猎鹿和猎鲸穿的衣服也必须区分开。在生活上,海豹肉和鹿肉严禁在同一天食用;严禁将它们放在同一个屋内。这是普遍的禁忌,至于各个群体,还有一些带有自己特点的禁忌。

宗教禁忌(www.xing528.com)

禁忌普通人接触的事、物或人,以及对此所具有忌讳观念。始于原始社会。认为某些特定事物,或被视为神圣,或被看做不洁,只有具备特赋灵力的巫师或祭司才能接触并处理;擅自或偶然触及的普通人都必犯神怒而罹祸,甚至祸延氏族。在原始社会中常流行各种不成文的习惯性宗教规则,规定经过何种仪式方可接触禁忌,未经仪式而接触者须受何种惩罚,以及经何种仪式可以洗除玷污等。类似观念在许多阶级社会的宗教中仍可经常见到。禁忌现象引起学术界注意始于波利尼西亚,当地土著叫做“塔布”,后扩大为各种禁忌的通称。实际上“塔布”仅为禁忌的一种特例,它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准宗教现象的特征。

因纽特人

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他们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首领多为萨满。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饲养驯鹿。近代以来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响,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雪橇犬

现在的人们把北极圈内的雪橇犬称为阿拉斯加雪橇犬,而当年它们是因纽特人狩猎和生活中的好帮手。阿拉斯加雪橇犬的外形很像雪狼,至少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不少人都会大声惊呼!实际上,阿拉斯加雪橇犬和狼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因纽特人对雪橇犬的评价是:“是猎狼、猎熊的一把好手。”

驯鹿

对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极的因纽特人来说,驯鹿是他们极其重要的食物来源。驯鹿的肉是上好的食品,皮是缝制衣服、制作帐篷和皮船的重要材料,骨头则可做成刀子、挂钩、标枪尖和雪橇架等,还可以雕刻成工艺品。

至于为什么虔诚地崇拜各种神灵,多数因纽特人说不清楚。只有少数身为萨满的人尚可述说其中原委。如果将其所说概括出来,那就是“恐惧产生信仰”。一位萨满向人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样,那是理当如此。我们的习俗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又都用到了生活中去。我们什么也讲不清,什么也不愿想。可是,我们在捕猎中的机遇,我们在海上受冻挨饿的许多事实回答了问题:我们害怕!我们怕天气不好,向大海大地要吃的,就得靠天气;怕在冰冷的雪屋挨冻受饿;怕得病。我们不怕死,是怕受折磨。我们怕死人,怕打死的动物报仇。我们怕天地之间的一切精灵。凡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都怕。我们只好按老规矩办,只好遵守我们的禁忌。这是一个笃信者典型的心态。他们不愿意思考,不愿意探究,对于传统习俗不敢违背,其原因就是害怕超自然力的惩罚,害怕饥饿、死亡。因纽特人渔猎崇拜文化的基础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抗衡的低下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