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网理论视角:多性伙伴如何跨越阶级

社会网理论视角:多性伙伴如何跨越阶级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正因为互联网使那些“与自己日常圈子完全无关的人”成为我们的性伙伴,传统的社会网络理论,以及它在性社会学上已有的研究结论,在这里面临一次挑战。最先将社会网络理论应用于性社会学研究的,是美国性学家劳曼,而他的研究在《美国人的性生活》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如果充分考虑进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便有理由对社会网理论提出质疑。

社会网理论视角:多性伙伴如何跨越阶级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中,许多人通过互联网结识性伙伴。传统的人际关系以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网缘”。与前面几种不同,网缘超越了现实的人际交往,是一种来自于虚拟空间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具有匿名性、隐秘性的特点,使我们得以结识那些与自己日常生活圈子完全无关的人,正如我们前面论及的,这有助于对社会控制的拆解。

但正因为互联网使那些“与自己日常圈子完全无关的人”成为我们的性伙伴,传统的社会网络理论,以及它在性社会学上已有的研究结论,在这里面临一次挑战。本节,我们就来审视并检验这种挑战。

网络结构观是相对于地位结构观而言的。“网络结构观就是把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分析这些纽带关系对人、组织的影响。这里必须说明的是,社会网络分析指出的纽带关系并不是抽象的关系,而是现实发生的联系……网络结构观认为,任何主体(人、组织)与其他主体的纽带关系都会对主体的行为发生影响。”(边燕杰,1999)

最先将社会网络理论应用于性社会学研究的,是美国性学家劳曼,而他的研究在《美国人的性生活》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他的核心观点就是:当我们选择谁作伙伴时,社会网络发挥着无声却强大的作用。

“人们通常只跟那些与他们在年龄、种族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十分接近的人发生性关系。所谓与任何人性交的自由,只不过是一个幻觉罢了。当我们遇见吸引我们的人时,可能会有放电现象,但我们只能遇见事先已经被筛选过的人。”(罗伯特.迈克尔,1996:59

“尽管在人们理想中,人人都认为友谊不受地位和阶级界线的限制,劳曼却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只是与那些背景与自己十分相近的人交朋友。因此朋友们都有着一样的文化程度、一样的宗教信仰、一样的种族背景,以及相似的工作。”(罗伯特.迈克尔,1996:68)一对伙伴彼此越接近,就越容易在一起,社会地位相等的性伙伴在性关系中的权势也往往大致相等。

“社会背景方面的任何微小的相同之处,都会有利于建立性关系,尤其会在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P74

绝大多数伙伴都是通过最常见的方式相识的,几乎没有人能完全脱离自己的社会网络去选择性伙伴。 “越是稳定的伙伴关系,双方就越有可能是通过他们的社会网络相识的。”(罗伯特.迈克尔,1996:98

但是,如果充分考虑进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便有理由对社会网理论提出质疑。互联网结识手段使我们跨越了地域、阶层,甚至种族的限制,无论是哪个阶级的人,都有可能在网上相遇,都有可能发生性关系。一夜性之类短暂的纯粹为了性交的性活动并不必然要求双方同处于一个社会网络中。正是互联网使不同阶层人员间的障碍被打破,为一夜性提供了便利。

基于以上分析,我提出一个假设:至少在多性伙伴行为者这一群体中,传统的社会网络破碎了,我们的性伙伴不再是我们的“圈里人”了。

然而,对本研究个案的深入解读,使这一假设被否定,并进而维持了传统的社会网络理论关于我们稳定的性伙伴是与我们同一阶层的人的判定。

  F05曾经以单纯的“玩”的心态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伙伴:

其实在性爱上,我一直都是“玩”的心态比较重,这种“玩”也是在找感觉。大概四、五年前,我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曾经在访问量最高的网站里留过帖子,征集性伙伴。记得当时每天邮箱里能收到几百封信,各种情况的人都有,我也看晕了,凭感觉给一些人回了信。再凭感觉跟一些人约出来吃饭见面,后来跟其中顺眼的几个人上了床,五个?六个?大概就这数字,不多。因为我当时找性伙伴不是出于性饥渴,而是想找一种随心所欲、能支配自己性生活的感觉,找着了就完了。当时我不让男人给我买单,吃饭也是AA,真是很好玩,很尽兴,不带任何动机和功利色彩。至于性爱给我带来多大的欢娱,其实不重要。但我相信这件事给我自己、也给和我上床的男人留下了深刻的、非现实的回忆,多年后他们或许会记得自己曾经和一个女孩子做了一次纯粹的性爱。F05)

即使是为了纯粹的性关系,但在F05这里,“凭感觉给一些人回了信。再凭感觉跟一些人约出来吃饭见面,后来跟其中顺眼的几个人上了床”,两个“凭感觉”,一个“看着顺眼”,就已经将不是本阶层的男子淘汰得差不多了。因为,人们总是会对那些与我们有着同样的阶级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人发生有“感觉”。

F10与唯一的一个网上找来的性伙伴走近的过程,也许可以说明“非我族类”是如何被淘汰的。

一天无聊上网,想一定要找点儿什么,不然生活太暗淡了。用QQ,特别直白地:我想去蹦迪,谁愿意和我一样去。找了十几个,有一个画家,从文字上能够看到一个人的性格,觉得这个人有点儿意思。他说对蹦迪不感兴趣,对我感兴趣。我说我对蹦迪和你都有兴趣,就见面了。

我第一眼对一个男性都是很难接受的。他看超声来很怪异,阴郁。我讽刺他,他就溜了。后来又在网上看到,他给我他的网站去看,我看他的画,相当不错。经常聊,熟悉,接受。有一天工作完了,特别放松,又见面,感到彼此之间有些东西还能谈,后来就做爱了。(F10)

我们看到,由“从文字上能够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到“我看他的画,相当不错。经常聊,熟悉,接受”,这一过程,也正是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彼此接受的过程。

F14的许多性伙伴来自网络,她说过网上什么人都有,而且与一个公车司机有过性关系。但是,在我们的谈话中,她仍然认为能够通过网络走到一起的,还主要是一个社会阶层的人。何以如此呢,下面的访谈笔录也许可以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

F14:因为首先在网上你这个人得跟我聊得默契,我才会对你有感觉,然后你要跟我默契,你这个人得有一定层次才会跟我聊得很默契。

方:每个人都是这样?

F14:确实,百分之九十都是这样吧。

方:那个司机呢?

F14:司机是因为我觉得他人好,跟他接触是因为我第一天跟他在QQ上没有聊几句,就跑去跟他们一起圣诞聚会,一大帮人。我觉得他这个人挺好的,是那种很豪爽,很仗义的。

方:头一次聊就聚会?

F14:对,就是很朋友的那种关系,“哎,跟我们大家一起来聚会吧,别一个人呆着。”

方:你的意思,即使在网上聊,同一阶层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

F14:对。因为大家的兴趣爱好,包括谈吐,都是能看出来的。能在网上看出来。

……

方:(在网上遇到的几个性伙伴)也是同一阶层的?

F14:对。一般都是IT业,或是外企的,或者是经常上网的一些人。然后一般像聊天室里的什么自称宝马帅哥呀,一看就是年龄很小的人物,从来不搭理。

方:你是在哪一年开始觉得网上什么人都有?

F14:2001年以后。

……

F14:我们两个在网上的论坛里面,经常在里面发文章,然后那个版里面的人,北京人居多,而且是一些京痞,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写文章写得很棒,都是很精练,言之有悟的东西,那个版里面,写文章多了以后,大家熟了以后,有点“混缘”,经常聚会,而且基本都是大本以上毕业。这个版里面所有的人,是动不动就骂人,“你丫怎么着”“这事儿真操蛋”什么的,这种骂人的话用文字体现出来,所有的人都是京城里面的那样的游手好闲,但是又有事业,又有层次和文采的那种人。

方:都是一个阶层的吗?

F14:基本上都是。

方:这里有你的性伙伴吗?

F14:有。两个。一共五十多人。我们每年聚会一次。

方:这些人之间是不是有性关系?

F14:有,很乱。

方:但你只有两个?

F14:因为这里面长得顺眼的实在不多。

方:男女各有一半?

F14:差不多。

方:以真实身份?

F14:先是以网名,熟了以后,聚会的时候是认识,然后开始私下里交往。我听说这里面很乱。

方:这是一个小社区。

F14:对,经常换来换去。然后就知道,她被那谁谁谁搞过。哇,还有这样。经常是这样。(www.xing528.com)

方:一个年龄层的吗?

F14:对,28岁以下,24岁往上。

方:已婚者多吗?

F14:大概有五六个。这一个阶层里面,女性,未婚的很多。

……

方:你很明确地想找一个性伙伴来陪你过夜的时候,你还会在意他是一个什么阶层的人吗?

F14:会。

方:你觉得如果换成一个男人,他会在意吗?

F14:不会。

方:你的经验?

F14:对。很多问题我们都会讨论。我跟这些男人在一起,首先会在思想上有沟通,我才会愿意更近一步,即使是在选择性伙伴的时候。就即便是说我今天晚上特别特别想,找一个人来,但是如果说我没有合适的一个人,我就会忍过去。

方:这个所谓的合适是指心理思想上的交流?

F14:如果觉得这个男人很无趣,他性能力再强我也不想要。

……

方:你们那个小群体聚过几次?

F14:一年一次是大聚会,小聚会一个月二三次。

方:就是你有一个很熟的群体是吗?

F14:对。

方:你们除了网上互相交流之外,在日常生活其他方面还有相互的支持和相互的帮助吗?

F14:有,主要是思想上的。比方说,跟我这个好朋友吧,以前不是很熟,通过一次,这个圈子里几个女生坐在一起聊天,我们大概一个月去二三次酒吧都是聊生活,聊工作,聊自己的家庭,什么都不估计的一些话题,经常会。而且象我们这个圈子里,没有结婚的女生很多,所以大家经常会聚在一起。

方:不带男生?

F14:不带男生。这个圈子里的男生都是渴望一夜性的那种男生,他们崇尚一夜性。首先在贴子上就会有体现,动不动就跟哪个女生相约一泡。就是把这种已经当成一种口头禅了,就像打招呼的方式一样。带这些男生玩也没什么意思,首先他们搞圈子里的人是被圈子里的人所不耻的,尽管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圈子很小,大家觉得这种搞来搞去的事情其实很无趣,所以不会在圈子里找男生。

……

方:为什么在你们那个的论坛里都是一个阶层的人呢?

F14:我觉得是理解程度和沟通程度的问题,是一个人幽默程度和调侃程度的问题。

方:论坛里也讨论性吗?

F14:不。是以调侃的形式说出来。北京人的一个圈子。北京人很重要的一个文化基点就是调侃,以调侃来沟通对北京的态度,是北京人最特别的一点。

方:中产阶级

F14:不是财富,而是指智力程度,这个人的风趣程度。

方:和教育程度有关吗?

F14:有。还有一些经历。

*…

方:有些人不属于这个阶层,就被逐渐抛开了?

F14:一些不识趣的人,慢慢就会没有人搭理他,他就会慢慢走出去。有些识趣的人,特别是你再发过几篇文章,让人很有认同感,我们这个论坛就会接受他,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按着F14的说法,只有一个阶层的人才会谈得拢,才会最终见面。但她也说,这只对女性有效。那么在男性这里就超越了阶级的界线了吗?本项研究中通过网络获得性伙伴最多的是M06:

在网上是重走了一遍现实中的过程,一开始向往美好的情感上的东西。刚开始时聊天时用浪漫情调,浪漫语言,有时为了讨好一个女孩子彻夜陪她聊天。……对她也是很有感情投入的,希望她高兴,总想见她。幻想过如果和她结婚也是挺好的,但现实中没有想过要去尝试。

后来发现许多聊天室都很直接,名字上就很直接。

认识了另一个已结婚的网友,由外地到北京来出差时见面,她很主动,在床上也是很主动。做爱很好,她在北京三天,我也陪了她三天。那时我在网络公司工作,经常晚回家或不回家,所以这三天也就这样对家里说的。

她回家后阴道发炎,来电话让我去查,我觉得她语气里有责怪。我去查了,没有。我问医生,如果我没得,性伴会得吗?医生说,那绝对不会。我打电话告诉她这事。但因为这事二人思想里可能有一些芥蒂了。

后来又遇到一个网友Y,两人有了很长时间的感情,直到现在还生活在一起。一开始没有什么感情,后来交流多了,三四年便一直走了下来。她让你没有心理负担,可以轻松地交往。

这中间还偶尔和网上的人做爱。有时见面很不喜欢,长的很丑,但既然两个人有独处的机会,也就开房做了。这很容易约到。基本上是比较直截了当的。后来就想,越简单越好,不要浪费时间,会直接问做爱不做,如果不做就不见。有的人会说接触一下看,也会见。有些人知道姓名,有些人不知道。很少有第二次见面做的。这些人中有在校大学生白领。在网上最好找的是28岁到32岁,结婚两三年。(M06)

M06虽然职高毕业,但他早已通过个人奋斗成为文化界某单位的高级管理者。在后来进一步的追访中,那个“对她也是很有感情的”中的“她”,是北京大这一位刚毕业的学生,那个“已结婚的网友”是南方一家证券公司的副总,Y则是某政府机关的一位副处级干部。即使在“直截了当”时认识的网友,我们看到也多是“在校大学生、白领”,虽然跨越了社交圈,但总体来讲还是一个阶级的。大学生虽然是学生,但他们作为受高等教育的,是未来的社会中间阶级。

受访者中性伙伴最多(300人以上)的F07,无疑也是由网上得来的性伙伴最多的人。有时一天之内就与三个网友做爱,自然不可能都经过“感觉”这一关的筛选。但是,她一再强调,只会同那些“有感觉”的人发生第二次或更多次性关系,绝大多数人都只做一次主再也不联系了:“有很多人我可能都没印象了。很多都是做一次,感觉不好,就白白了,再也不会有联系。你能理解一个多年找不到快感,突然醒悟的女人,只求性满足的行为吗?还是有点荒唐。”

F07和一个29岁男青年的关系也持续了一段时间,他们不仅也是一个阶级的,而且还很谈得来:“他刚和朋友吹了,有些伤感,我们做了爱以后,我只提了个头,就发现他很善解人意,和做过爱的男人再谈性,当然就很放的开了,我们聊了一个晚上,以后他经常来,每次几乎都是聊通宵。我们俩什么事都不瞒着对方。”

而F07与之保持持续关系的几个男人,都属于和F07一样的社会中间阶级。F07说:“网上网友没有学历的也很少,我受不了层次太低的人,我周围的朋友连会骂人的都很少,嘴中说话从不带脏字。”

这也检正了社会网络理论的一个论断:那些脱离自己的社会网络而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往往是暂时的性关系。不要说稳定长期的,即使是短期的性关系,也仍然是在一个阶级里面的人。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除非在极特殊的情况下,网缘无法跨越阶级,特别是无法跨越个性上的“情投意和”。只有彼此谈着“对路”了,觉得舒心了,有共同语言了,能够谈到一起去了,才会见面。而见面之后,如果现实中的人与想象中的相差太远(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写在脸上的),也存在不做爱的可能性。即使做爱了,那些不是一个阶级的,交流不好的,也不可能成为隐定的性伙伴。对于M07这样极开放的人,经历了至少300多个性伙伴的人,真正因为网缘而保持哪怕是短期的性交往的人,也只有数得上来的几个。这几个,从职业上看属于社会的中间阶层,从M07的自述来看,都是和她有共同语言,谈得来的。

最后再看一下具有“职高”学历,现失业在家的F01,她通过网络结识过六个性伙伴。这六个人的教育背景与从业情况分别是:第一个,高中毕业,,小本商业,不嫌钱;第二个,大专毕业,外贸公司职员;第三个,学历不详,飞机票销售代理员;第四个,学历不详,无业;第五个,职高,小商业;第六个,职高,后考入大学正在读书。在这六个人中,除了第二个和第五个同F01均达一年以上,其余四人均只有一次至二次性爱不等。对于第二个,F01说:“这是因为他养得起我呀,收入高些,我不讨厌他,但我不爱他,所以最后还是分开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与我们前面的判断相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