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乌孜别克族文化宝藏:埃希来与叶来

乌孜别克族文化宝藏:埃希来与叶来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的伊宁市、乌鲁木齐市、塔城市、霍城县,新疆南部的喀什市、莎车县、叶城县、巴楚县等地。根据内容和形式的差异,乌孜别克族民间歌曲又可分为三种,即“埃希来”、“叶来”和“习俗性民歌”。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和“叶来”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埃希来”和“叶来”是乌孜别克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

乌孜别克族文化宝藏:埃希来与叶来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申报单位:新疆艺术研究所

     莎车县文化

     喀什地区群艺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

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乌孜别克人继承其先民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流传至今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沙士木卡姆》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和宗教礼仪音乐三部分,其中民间音乐以民间歌曲为主,而“埃希来”和“叶来”则是民间歌曲的代表和主体。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的伊宁市、乌鲁木齐市、塔城市、霍城县,新疆南部的喀什市、莎车县、叶城县、巴楚县等地。

乌孜别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的乌孜别克族由中亚地区迁徙而来,而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人,则由锡尔河以北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境内的突厥-蒙古游牧民和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之间地区操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原居民在15世纪左右融合而成。自15世纪起,中亚的乌兹别克人来到新疆,从事商业或其他活动,其中的一部分陆续就地定居,形成了我国的乌孜别克族。

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在历史上就有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在我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源于此地的《安国乐》(安国故址在今布哈拉)、《康国乐》(康国故址在今撒马尔罕)、“石国乐舞”(石国故址在今塔什干)都曾通过新疆东传中原。乌孜别克族民歌特别是其中的“埃希来”所具有的古典性,使我们看到了它所具有的悠久历史传统。来到中国定居的乌孜别克族保持和传承的传统音乐以民间音乐为主,《沙士木卡姆》只有一些片断,宗教礼仪音乐因和维吾尔人共同举行宗教礼仪而基本相同。

民间艺人萨迪克江·麦合克木(萨迪克江·麦合克木提供)

居住在新疆境内的乌孜别克族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歌舞曲四类,民间歌曲因其数量众多、表现内容丰富、使用场合多样而成为民间音乐中的至要。(www.xing528.com)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差异,乌孜别克族民间歌曲又可分为三种,即“埃希来”、“叶来”和“习俗性民歌”。“埃希来”的篇幅长大,多为多段式的分节歌体,一般有乐器伴奏,大部分填唱纳瓦依、莫克米等中亚古典诗人和我国乌孜别克族诗人费尔凯特等的诗作,其内容或哀叹人生的苦难,或叙述失恋的痛苦,或讲述人生的哲理,其曲调或深沉、或激昂,悠扬起伏,音域宽广,气息悠长,因其主要在“喔朵鲁希”(意为“坐一坐”)等群众性娱乐聚会上供人们欣赏、聆听,以抒发歌唱者的情感为主要功能,因而亦被称作“叙诵性民歌”。个别乐曲也可为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叶来”也称“库夏克”,其篇幅短小,节奏轻快、活泼,演唱时也常有乐器伴奏,唱词多引用民间歌谣,以男女情爱为主要表现内容,其节奏鲜明,具有较强的可舞性,因其以在各种喜庆聚会上为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为主要功能,故亦可被称作为“歌舞性民歌”。

“埃希来”见于乌孜别克人经常举行的被称作“喔朵鲁希”的中、小型群众聚会上。通过歌手(“埃希来其”)的演唱,众人得到美的享受,又接受了传统的教育,从而达到对人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叶来”多见于各种喜庆、欢乐的场合,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众人合着“叶来其”(意为善唱“叶来”者)所唱奏乐曲的节奏,或鼓掌欢呼,或相邀起舞,是调剂生活、放松身心、享受人生的重要手段。因为“埃希来”和“叶来”在乌孜别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乌孜别克人对这两种最重要的传统音乐都情有独钟,具有强烈的情感。

走访民间艺人(帕依祖拉·热合木吐拉拍摄)

“埃希来”和“叶来”的结构多对仗、方整。“埃希来”篇幅长大,由被称作“台来买特”、“克其克埃乎居”、“喔朵拉埃乎居”、“穹埃乎居”、“乃克拉特”等三乐段、四乐段或五乐段(或其中的一部分段落)构成,常见音乐主题贯穿。其乐句冗长、音域宽广(甚至超过两个八度),显示出了这类民歌所具有的 “成熟性”。轻快、活泼的“叶来”除了4/4节拍之外,还经常沿用3/8+3/8、2/8+ 2/8+2/8交替的6/8节拍,风格独特。

“埃希来”总体风格和乌兹别克《沙士木卡姆》中的第一部分——“埃希来克思木”(意为“叙诵曲部分”)相近,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明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以“埃希来”、“叶来”为代表的乌孜别克传统民歌内容丰富,既包括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对命运乖蹇的哀叹、对亲人的思念,也包括人生哲理的告诫和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追求,从而和“沙士木卡姆”一起为我们展示了乌孜别克人生动、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在音乐本体特点中,除有多样的节拍和节奏型外,乐音Do、Re、Mi、Sol、La都可以作为乐曲的终结音,凸显出音乐风格的迥异和多样。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和“叶来”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埃希来”和“叶来”是乌孜别克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各种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和“喔朵鲁希”等群众性娱乐活动上表演的“叶来”和“埃希来”,承载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教化本民族人民的功能,贯穿着乌孜别克族的文脉,体现出乌孜别克人的文化认同,为乌孜别克民族增添了凝聚力。

包括《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和《安国乐》、《康国乐》在内的“西域乐舞”,在历史上曾经对中原汉民族乃至东南亚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许多中国音乐史上的未解之谜,甚至可能要通过对“西域乐舞”的解读才能知晓。

中国乌孜别克族和中亚的乌兹别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横贯亚洲腹地欧亚陆上交通大动脉——绿洲丝绸之路的枢纽地段。包括音乐在内的乌孜别克族传统文化,是东、西方文明撞击、荟萃交融的结果。因此,对于“埃希来”、“叶来”等乌孜别克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不仅对乌孜别克民族,而且对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