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哈萨克族托勒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哈萨克族托勒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哈萨克族托勒敖源于以弹唱或吟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多用于宫廷御用文人歌功颂德,后逐步发展为诗人或歌者对人生及社会现象的观察而引发的抒怀,具有浓郁的启示歌性质。哈萨克族托勒敖以吟唱为主,唱腔以传统民歌为基础,无固定曲调,一人自弹自唱,可即兴填词,通常以冬布拉或其它乐器伴奏。哈萨克族托勒敖的旋律优美,音乐结构精巧,可谓诗曲并茂、表演形式多样,特别是有大量曲调流传至今,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哈萨克族托勒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哈萨克族托勒敖

申报单位:尼勒克县文化馆

2009年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治区级传承人:阿里甫斯拜·木哈买提江

“托勒敖”,哈萨克语意为“抒怀”、“抒情诗”、“启示歌”、“宣叙调”,是一种由一人以冬布拉自行伴奏,坐着(后来有站在舞台上)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

托勒敖弹唱(努尔博力·伊尔哈力拍摄)

传承人授课场景(塔力哈提·阿布都热苏里拍摄)

哈萨克族托勒敖艺术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个哈萨克自治县以及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哈萨克人聚居区。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等国也有分布。(www.xing528.com)

哈萨克族托勒敖源于以弹唱或吟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多用于宫廷御用文人歌功颂德,后逐步发展为诗人或歌者对人生及社会现象的观察而引发的抒怀,具有浓郁的启示歌性质。其前身为公元5—6世纪流传于民间的萨仁与阿萨阿塔亚克吉尔,到13—15世纪形成较为成熟的托勒敖艺术。据传阔尔库特、凯尔布哈等人都创作过托勒敖,阿山海戈等历史上著名的弹唱家创作、演唱的托勒敖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后来托勒敖体裁又成为书面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被阿肯们记录整理,由吉绕吾(即兴创作者)、吉尔奇(吟诵者)按照一定的曲调演唱。20世纪前半叶,托勒敖成为哈萨克曲艺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反对暴政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托勒敖得到普及、提高,题材新颖,音乐丰富,形式活泼,在草原上各种聚会上都有托勒敖奇的表演,同时被搬上舞台。

哈萨克族托勒敖以吟唱为主,唱腔以传统民歌为基础,无固定曲调,一人自弹自唱,可即兴填词,通常以冬布拉或其它乐器伴奏。旋律优美,结构精巧,通俗易懂。有单曲体,也有多曲体。常见自由散板式节奏,旋律较为平直,陈述性强。有“紧弹慢唱”的伴奏形式,过门速度一般偏于中庸或徐缓。

哈萨克族托勒敖艺术表演形式灵活、自由,可以在舞台上表演,更多的是在聚会场合弹唱或吟唱,面对观众即兴发挥,当场口头表演,震撼效果极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托勒敖语言简练,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内涵丰富,能够生动、自然地表现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在表现手法上,保留了哈萨克吉尔的韵律,具有韵韵相扣、回旋抑扬的风格。

哈萨克族托勒敖艺术在千百年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众多优秀弹唱家的智慧,融入了一代代哈萨克人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音乐和表演风格。在文本内容方面,有大量精美的词篇流传下来,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哈萨克族托勒敖的旋律优美,音乐结构精巧,可谓诗曲并茂、表演形式多样,特别是有大量曲调流传至今,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托勒敖本身的启示歌性质,自古以来被哈萨克人广泛应用,歌者在弹唱中引导、启发和教育群众,肩负着普及知识、传播思想的重任,在哈萨克人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