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12年新教育媒体报道揭示教育美丽

2012年新教育媒体报道揭示教育美丽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06月19日00:19 教育导报 鲁毅 读朱永新的《教育如此美丽》,完全是被这个书名所吸引。因为教育理想会引领我们一路前行。因为这样的执著,才有这样的思考: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因为这样的行走,才有这样欣喜的发现:教育原来如此美丽!但朱永新同时又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正因 为他对教育的大爱,才使得他眼里的教育如此美丽,如此神圣,如此值得他为之奋斗一生!

2012年新教育媒体报道揭示教育美丽

2012年06月19日00:19   教育导报  鲁毅

  

    读朱永新的《教育如此美丽》,完全是被这个书名所吸引。我想看看,教育能有多美丽。

  书的前两辑写的是塞北江南和行走甘黔,主要是写西部地区的教育考察现状及东西教育的对比。甘黔大漠胡杨林云贵高原金银花,还有羌族文化的聚集地北川,苗乡的英国传教士柏格理之墓……这些读来都让人耳目一新,内心震撼。

   从第三辑到最后的第九辑,作者分别写了北京、山西、黑龙江、江苏和港澳台的教育考察现状及思考。因作者朱永新是苏州人,所以,江苏和苏州分别用两辑阐 述,笔墨较多。“全国课改看江苏”,作者这样详尽的描述,让我们对江苏这个经济大省和教育强省有了更多的了解。经济是果,科技是花,教育是土。在这里,作者用一系列准确的数字,向我们展示了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现状,尤其是对江苏的职业教育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作者一路行走、观察与记录,不是风景,胜似风景。用朱永新自己的话来说:“我只是一个教育的游客。我背着教育的行囊,不断地行走,不断地寻找风景。在美丽的地方驻足,在精彩的地方赞叹。”书中最令我为之动容的,是“石门坎的故事再访贵州之六”。这一节中,作者介绍了20世纪初期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在苗乡办学扫盲的感 人故事。这里,朱永新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柏格理能够坚持办教育、办医院那么多年?为什么他派出去到大城市学习苗族人,毕业后一个个都回到了苗族家乡教学?

  当我反复思索朱永新教授留下的问题时,我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柏格理能够做到那样的坚定而执著,虔诚 而勇敢,第一是因为他的心中有大爱,是这种超乎寻常的大爱给了他力量以及战胜苦难的勇气和信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对教育的热爱,就有了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动力。(www.xing528.com)

  第二是他的教育理想,他把教育开化当地苗族人 看成是自己的使命,克服种种困难,宣传“读书识字就不受欺侮”的道理,大力发展体育,派当地人外出深造并返乡任教,真正实现了“苗族教育苗族办”的目标。 这些都因他有着高尚的教育情怀和远大的教育理想。卢梭曾经说,“只要《理想国》和《爱弥尔》留存在世,纵然所有教育著作被毁,教育园地依然还是馥郁芬芳。”因为教育理想会引领我们一路前行。

  第三是他以身示范的榜样作用,感染和激励了周围的人,那些被他送出大山深造的苗乡人被他自我 牺牲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所吸引,全部回到家乡。“身教重于言教”,人心极易被所看到的事物感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一个道德指 向,一个理想家园和一些榜样示范。任何年代,我们都需要雷锋,需要柏格理。

  我想,作为教师,心存教育理想,心中有爱,抱定宗旨,并且在恶劣环境下和浮躁风气中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恪守教育信念,坚持身体力行,那么,他一定是成功的,或者说,他一定会成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心存理想,脚踏实地,是他和他的教育团队的一种行动方式。因为这样的执著,才有这样的思考: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因为这样的行走,才有这样欣喜的发现:教育原来如此美丽!

   一个教育的游客,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所写所录,并非完美,并非美丽,有时甚至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朱永新同时又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正因 为他对教育的大爱,才使得他眼里的教育如此美丽,如此神圣,如此值得他为之奋斗一生!这也是这本书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