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超越者:328米高超级村庄

超越者:328米高超级村庄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他看来,这座高328米,排名全国第八、世界第十五的建筑,将把华西村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年半之后,来华西村的游客与考察团将会增加一个新项目——参观村庄里的摩天楼,并在300多米高的旋转餐厅里品尝长江三鲜。大楼20%的房间用来成立一家五星级宾馆,为游客提供高端服务。年底,他们支取这笔奖金的20%,其他80%则成为华西集团的股金,每年参与分红。

超越者:328米高超级村庄

2010年1月25日

老书记吴仁宝邀请我们明年10月再来华西村,那时正好是华西村建村50周年,同时村中正在修建的74层摩天楼也将同期投入使用。

从1961年华西建村开始,吴仁宝就开始了建设农村的实践。在他看来,这座高328米,排名全国第八、世界第十五的建筑,将把华西村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蓝色的玻璃幕墙江南冬日阳光下反射出淡淡的光芒,主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再有半年就能封顶。已经建好的60多层的庞然大物,矗立在平坦的水乡平原,几公里外都能一目了然。白天,叮叮当当的施工声,似乎是这座静谧村庄里唯一的声响。而晚上,在黑暗中顶层的射灯又犹如一个遥远的灯塔

一年半之后,来华西村的游客与考察团将会增加一个新项目——参观村庄里的摩天楼,并在300多米高的旋转餐厅里品尝长江三鲜

大厦筹建负责人、华西建筑装潢公司副总经理郭定安向我们介绍,大楼由A、B、C 3座单筒建筑构成,成三足鼎立状,外立面为玻璃幕墙。地上72层,地下2层,总共74层。最初4层为商业裙楼,如同莲花一般展开。其中包括宴会厅、购物中心和会议中心。而宴会厅的设计更是体现了朴素的乡土理念,超大型的宴会厅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同时就餐,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餐厅了。华西中心村的村民不到2000人,也就是说,大楼完工后,全村老少们可以聚在其中一起吃年夜饭了。

大楼每隔12层,设计了一座环形空中花园,将3座筒形单体建筑串联起来,这也是大楼的会所。按照装饰风格的不同,从上至下分别命名为“金、木、水、火、土”。塔楼总共为60层,顶层为4套总统套房。

60层之上为一球形建筑,直径50米。球的颈部为两层,球体一共10层。这样总共加起来地上共72层。球顶为观光层,中间两层为餐厅,其中一层是旋转餐厅,在300多米的高空,可以容纳500人吃饭。到目前为止,这可能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旋转餐厅了。

大楼一共有1000多间公寓房,平均每间面积150平方米,总居住面积为15万平方米,按照五星级标准装修并提供酒店式服务。全村一共800多户人家,都搬进去住也不成问题。大楼内还有健身房、洗衣房、村民餐厅等生活配套设施。

3座圆筒塔楼中部是观光电梯间,装有6部目前国内最快的电梯,每秒达到10米。只要半分钟,就可以把游客送到300多米高的观光球内。“我们估计大楼建成后,每年会有超过500万的游客来华西村玩。”郭定安告诉我们。大楼20%的房间用来成立一家五星级宾馆,为游客提供高端服务。

这座时髦的大楼,现在却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增地空中新农村”。名字是老书记吴仁宝起的,它可以拆解为两部分——“增地”表明了这座摩天楼的主要目的,即为增加土地;而“新农村”则是吴仁宝奋斗了50年的事业。

“建这样一座大楼,相当于增加一个村的土地。”吴仁宝对我说。按照分管土地的村党委常委吴蕴芳的计算,如果有400户村民住进来,那么就能省出至少300亩土地。“现在为一户村民建别墅要占地0.7亩,这座大楼至少可以住450户人家,那么节约300多亩地是完全有可能的。”吴蕴芳告诉我。

大楼在华西村的西南角,占地21亩。原先的位置为村内一家炼铜厂和毛纺厂。铜厂由于污染较重,在华西村进行产业调整时淘汰掉,而毛纺厂则搬到了村南部的工业区。这块空地正好被利用了起来。从成本上看,吴仁宝认为20多亿元的成本并不高。大楼建造的一半工作由本村建筑公司承担,30%以上的建材来自华西集团的下属企业。

新书记吴协恩是老书记的四儿子,他是华西集团的董事长,是全村新当家。吴协恩向我介绍,五六年前华西村就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污染大、产能落后的旧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仓储、物流、金融等服务业。2009年旅游服务业已经占到了集团总产值的26.7%,而摩天楼的建设,也是华西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棋。

“每年到华西的游客有200多万人。我们需要给华西的旅游增加新的项目,并且延长它的链条,摩天楼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此外,大楼内的五星级宾馆和会议中心还可以提供更高端的旅游和会议服务。”吴协恩告诉我。

顶着“天下第一村”的光环,华西村的富裕常被描述为“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而随着“空中新农村”的落成,这种对于财富的传统想象也将被改变。

事实上,这座摩天楼的投资者并非华西村集团,而是200户村民,每户村民拿出1000万元,总共凑了20亿元。换句话说,华西村的200户村民是这座中国第八摩天楼的真正业主。

建大楼的想法吴仁宝早已有之,为此他还考察了世界上很多的摩天大楼,认为迪拜塔最漂亮。作为一名务实而开放的乡村领袖,他对于华西村的发展从来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财富增加了,农民也可以造摩天楼,既可以节约土地,也可以拉动旅游。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天经地义、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2006年初,吴仁宝把全村100多名主要干部集中起来开会,他们都是华西集团下属企业的负责人。吴仁宝说到了建摩天楼的想法,征求大家的意见。同时他提出,由村里最富裕的200户人家集资修建,他们拥有大楼的产权,并且可以享受旅游与宾馆的分红。

“没有人不同意,大家都争着入股,唯一争论的就是修多高的问题,甚至有人提出能不能建世界第一高楼。”吴仁宝说。

在讨论中,第一高楼的提议被否定了。吴仁宝认为,必须要考虑大楼的经济性和建造的安全性,现在国内未必有成熟的技术条件。

村委会开始通过村建筑公司委托深圳的一家设计事务所设计方案。这一年的五六月份,设计方拿出了十几个方案,并估算造价为20亿元左右。“200名投资的村民很快就确定了,他们每户出1000万元,一共20亿元。如果不够,村委会先把缺口补上。”如此庞大的投资被吴仁宝轻描淡写地带过。

在这个意义上,华西村的财富并非是个传说。

对这些村民来说,1000万元确实不是一个问题。华西村的集体经济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后,已完成了原始积累。村集团下属6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在完成指标后,每年都可以得到至少上千万元的奖金。年底,他们支取这笔奖金的20%,其他80%则成为华西集团的股金,每年参与分红。华西村民账上的股金,要远远多于他们手头的现金。而这1000万元,通过他们账上的股金划转即可,不需要现金支付。

于是200名最富的华西村民,将账上的股金搬了一次家,从华西村集团挪到了“增地空中新农村”。吴仁宝在介绍村民的经济状况时,一般称他们拥有100万至1000万元的存款(股金)。现在看,这也许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描述。

集资完成后,200名业主选举出十余人,作为管理委员会,负责与大楼的施工设计方对接,每个季度了解一次施工进展。大楼占用了村内21亩地,土地使用费为20万元/亩,村委会可以得到4200万元的土地款。业主们取得了这块地的永久使用权。

杨永昌是200名业主之一,并被推举进入管理委员会。他是村委会的副书记,也是华西钢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钢铁是华西集团重要业务板块,这家钢铁公司每年收入有100亿元,税后利润可以达到六七亿元。

业主们从设计事务所的图纸中选中了三足鼎立的方案,他们认为这与华西村稳健的发展历程相符合,而顶端的动态球体,则意味着对发展的不断追求。

“老书记说建大楼可以节约土地,这个理念我是绝对拥护的。”杨永昌对我说,“华西人创业几十年,财富有了,也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尽管作为一家年销售过百亿元的大企业的经理人,杨永昌仍旧向往高楼里的五星级生活,“有洗衣房,可以电话送餐。后勤做好了,我就可以有更多精力工作了”。

杨永昌现在住在一套6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对他而言,摩天楼的公寓生活是主要的诱惑,旅游上的收益倒并未有仔细的盘算。今年五六月份,大楼最终成本确定,然后才能明确每个投资人的权益。现在看来,总造价会达到25亿元。“能有几百平方米的房子就知足了,现在房价不都在涨么?”杨永昌说。

在华西村,杨永昌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他本是个外村人,1997年来华西村租用土地,投资办了个体金属软管厂。几年后,他的收入也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2002年,他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2000万元,却决定以参股的形式把公司交给了华西集团集体控股,完成了一次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反向改制”。

“对我来说,钱只是一个符号。而华西村是条大船,抗风险能力强。老书记大公无私,一分钱奖金不拿,他的境界我还做不到,我只拿3%到5%吧。”杨永昌说。有一年,按照杨永昌与集团签订的合同目标,年底完成任务后他的奖金可以达到上亿元,不过他最后只领取了100万元。

“现在已经有六七家客户来找我租办公室了,他们都在华西村有办事处,还有一家外资企业。”杨永昌说,他并不担心大楼的收益。

“增地空中新农村”只是高楼运动的开始。华西集团还有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在江阴市外滩开发一栋超高层大楼,占地面积366亩,主体建筑129层,高600多米,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摩天楼。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目前这个项目已经通过了江阴市规划部门的同意。在华西村举办的新中国成立60年成就展览中,这座建筑的多幅设计图已被挂了出来。

吴仁宝说,有了钱可以办大事,修建摩天楼就是这样的大事,“是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无锡机场车行40分钟就到了华西村,“天下第一村”的大字就挂在高速路的出口。村内成片整齐划一的别墅群蔚为壮观,如棋盘式布局,就像美国战后大规模修建的城郊中产阶级住宅区。华西村的别墅住宅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小的别墅有300多平方米,大的3层600多平方米。第四代别墅以后,一律是双车库。每家每户水电气俱全,门前绿草成茵,花木似锦。有些别墅前还修有几十平方米的私家泳池

最新的别墅群修到了北面龙砂山脚下。那里原为邻村的一处采石场,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吴仁宝把这座百余米高的小山丘租了下来,修建了世界公园,有微缩的白宫凯旋门,山脊上还建了“长城”和“天安门”。与北京的世界公园不同,吴仁宝本着实用主义精神,将每座建筑都开辟为客房。

华西村将山脚下采石大坑蓄水为湖,分东湖和西湖;又在山体上垂了很多白色的滴管,为裸露的山岩渗水复绿。在东湖边山脚下,华西村的房产开发公司开发了名为“沪宁中康山庄”的小区。这同样是个有些拗口的名字。吴仁宝的意思是,华西位于上海和南京中间,而“中康”则是小康的升级版。小区内除了成排的别墅外,还兴建了两排28层的公寓房,其中商品房对外价格达到了4000元/平方米。(www.xing528.com)

村中间有一幢15层的塔楼,这就是华西村标志建筑“华西金塔”。进入塔内,迎面是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天下第一塔”。这座高层建筑建于1996年,是华西村第一幢高层楼,外形为宝塔状。塔内底层为商场,销售华西集团自己的烟酒服装,还有旅游纪念品,包括四五本写吴仁宝的书。中间为金塔宾馆,顶层是观光层。有一部电梯直通塔顶,游客需购买20元的门票。

这座15层建筑目前是观看华西村全貌的景点,是游客必去之处。按照一年200万游客计算,通向顶层的电梯就能为华西村带来4000万元的收入。

塔顶观光层挂满了各级领导的视察照片和题词。塔顶还有4尊金光闪闪的塑像,分别代表了“福、禄、寿、喜”,塑像旁的说明饶有趣味。财神像上面写着:“市场经济的今天树立财神像,为的是让大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公正、公平、合理、合法管理好家庭、企业和国家的财政。”

从塔上向四面眺望,建的最多的还是建于不同年代的别墅,层层叠叠,有几百栋之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三代别墅,是目前最老的别墅。去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村里对外立面进行了重新翻修,统一将白墙刷成了砖红色。

金塔下散落着一些山羊、水牛、乌龟形状的亭子,形态拙朴。农民公园内有“鹊桥相会”、“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刘备点将”、“十二生肖”等塑像景点。公园围绕“龙啸池”,建有花甲亭、古稀亭、喜耋亭、庆耄亭、期颐亭。华西人年届八十大寿,即在喜耋亭设宴庆祝。到期颐亭便戛然而止,必须从原路返回,寓意“返老还童”。正如吴仁宝所说:“华西村是个不土不洋的村子。”

据说,江泽民对华西金塔的评价是:“从外面看不洋,从里面看不土;从外面看不大,从里面看不小。”可以预计,两年后华西村的观景点将从这里转移到一个彻底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内。

2005年,华西村在金塔的西南侧又修建了9栋10余层高的塔楼,造型和外立面都与金塔相似,形成了一个“塔群”。这9栋高层楼分别用于村里的体检中心、财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塔群宾馆、大学生公寓,还有两座是江苏省干部培训基地。华西村每年要培训1万名基层干部。

华西村有自己的发电厂,炼钢的煤气为村民提供生活燃料。“我们还有污水处理厂,生活与工业污水都经过了100%的处理,在全国也没有几个地方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吴协恩说。

华西村的绿化很好,我们所住的宾馆边上就有成片的橘子林。橘子挂满了树梢,并没有被人摘走。因为按照华西的村民公约,摘花、摘果是要被罚1万元的。在村边的树木下,村民还种了一些蔬菜。村里没有常见的狗,村内有“奖猫罚狗”的规定,养猫可以受到奖励,因为猫可以抓耗子,而村里已经不需要狗来看家了,狗多了就会增加咬人的危险。

“很多人认为进城才是城市化,我不这么看。都进城了,农村就是空壳,留下大量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城市负担也重,也会暴露各种社会问题。我们的华西,就是老百姓居住在本土,周边村的人搬进来,不是我们到城里去。”吴协恩告诉我。

从华西建村开始,吴仁宝就开始了建设新农村的实践。坚持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只是他乡村改造活动的某一方面工作,而非全部。

1961年江阴县第17大队拆分为4个村子,华西村正式成立,33岁的吴仁宝任大队书记。当时华西人口667人,面积0.96平方公里,耕地只有845亩,被分割成1300多块,田块七高八低,落差3米多。吴仁宝首先就认识到了土地集中利用的价值,他把12个自然村的农民逐步聚集到一起居住,同时将破碎的土地重新整理集中,连成一片。

现在华西村的展览馆里还保留着一张1964年绘制的乡村建设的远景规划图。在这张如同静物写实的图纸上,橘红色屋顶的村庄被绿色的稻田包围,中间有两座6层的建筑。那是村中的学校。在这个长达15年的规划中,吴仁宝坚持最节约用地的方式。那两座6层教学楼一度是整个江阴县的最高建筑,现在这两座楼已经成为村干部的办公楼。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华西村就开始有计划地为村民集中修建房屋。第一代的砖木平房尚有两间保存在村子里,成为一个参观的景点。随着财富不断积累,华西村开始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82岁的吴仁彪老人是村内普通的村民。他现在和老伴与小儿子一起生活,居住在村里的第五代别墅中。老人向我们回忆了他家房屋变迁的过程。

他家原先有4间土房,1968年村里将土房拆掉建新村,1969年分到了3间砖木平房,总面积90多平方米。8年后,1977年村里修建联排的二层楼房,吴仁彪一家搬出平房,搬进了3间两层的楼房。联排屋是华西村的一种集中居住的模式,有点像Townhouse(联排别墅),但实际构造非常简单,只是把平房摞起来,一排房屋可以有几十米长。一般情况下,每家可以分到3间。1979年,吴仁彪的大儿子结婚,村里也分给他一套二层联排房住。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华西村取得农村工业化的巨大物质积累,开始大量为富起来的村民造别墅。1988年吴仁彪的小儿子结婚时,他们一家相继搬进了3套二层别墅。这一般被称作华西村的第三代别墅(实际是第三代房屋、第一代别墅)。

1996年,吴仁彪再次搬家,搬进金塔前面的第四代别墅,每套面积450平方米。到了2004年,他搬进了现在居住的第五代别墅,一共3层,面积达到了600多平方米,车库里可以停进两部车,门前还有个游泳池。

如果从1969年第一次换房计算,村民吴仁彪在40年的时间里换了5次房子,搬了5次家,每8年完成一次居住升级。

2001年后,为了响应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周边乡村开始陆续并入大华西村,华西村的人口逐渐增加。2004年之后,为了节约土地,村里开始控制别墅的建造,集中建了一批多层和高层公寓住宅。为了吸引村民入住,还降低了公寓房的价格。现在村里公寓房的价格每平方米只有1000元出头。

“我国长期以来村庄是没有规划的,这样土地的利用性很差,房子东建一块西建一块,造成资源浪费。因为土地分到各家耕种,所以房子只能在自家宅基地上建。”吴协恩说,“但华西一直是有规划的。把零零碎碎的村庄集中起来,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可以集中修建基础设施,自来水管道、道路修建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自2001年6月以来,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和外村自愿加盟的原则,将周边20个村并入华西村,组成了一个大华西村。“一分五统”指的是: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原来华西老村被称为中心村,新组建的华西一村、二村一直到十三村则被称为周边村。

合并之后的大华西村成为一个超级村庄。从经济上看,2009年华西集团的总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这接近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年销售收入。经过重组整合后,华西集团拥有60多家下属企业,横跨钢铁、纺织、仓储、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发完工资扣掉税后,集团还有30多亿元的可用资金。

从规模上看,大华西的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算上打工人口则多达六七万。这已然相当于一个较大规模的乡镇了。

吴仁宝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的新农村实践,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华西村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开阔的土地,更多的劳动力,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他要使其中98%的人都能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西村必须通过重组土地资源,完成对新农村经济模式的打造,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的效能。

并村之后,华西村将现有土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划分为三个区域。龙砂山以北的面积最大,划为农业生产区,是华西村的“粮仓”;中间华西中心村及周边共3平方公里区域为居住区,是华西村的“天堂”;再向南跨过张家港河的5平方公里区域为工业区,是华西村的“钱庄”。

从2001年开始,大量周边村的村民搬到了中心村居住,原有的农地、厂房和旧房屋用地被置换出来。华西集团以每亩每年1500元的流转费用获得土地承包权。随后华西集团开始对这些土地进行重组整理和再开发。

“5年多来,我们拆掉了20多个老村庄,把零散的各村厂房搬迁到我们的工业区的标准厂房里,大华西总共增加了三四千亩土地。”华西村主管土地工作的党委常委吴蕴芳对我说,这些新增土地都成为华西村未来发展的土地储备。

龙砂山北并入的6个村子,总共涉及1.27万亩农地。华西集团成立了华西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对这些土地进行耕种和开发。这个公司一共有两三百人,多是农业经验比较丰富的村民。农闲时候还承担起整个华西村的绿化。

“这一株黄瓜长到15米高,1亩可以收1万斤;这株西红柿可以收1000斤的果实;这一坨香蕉是150斤;我们的南瓜最大的可以长到280斤,小的只有2两。”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吴金福对我说。农业公司兴建了一座观光生态园,成为华西村旅游的一部分,每年都可以吸引50多万的游客。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各种南方的水果、珍稀的花卉树木,还有1000斤的超重大猪、2000斤的牛、五六十斤的鲢鱼。除了旅游收入,出产的水果、蔬菜还供应华西村内的宾馆饭店使用。这500亩地是效益最高的农用地。

农业公司还将3个村子共2000亩地合并起来,整理为“万亩丰产方”。像切蛋糕一样,每3亩地划为一个大地块,然后再划出100米长、20米宽的小块。每个大地块间铺设了柏油路,可以通行农用机械,地块四周挖出灌溉水渠。“这里每亩可以生产糯稻1200斤,市场上每斤卖2.5元。”吴金福说。更重要的是,以前这3个村有3000多劳动力耕种这块地,现在这些活只需要30个人。

目前这个农业公司负责山北4000亩土地,算上生态旅游每年可以有五六千万元的收入。

尽管华西村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统一使用,改变了传统小农的生产方式,但获取土地的短期成本仍旧很高。除了流转费用外,“目前用于拆迁、绿化、筑桥、铺路等的土地整理费已经花掉了5.8亿元”,吴蕴芳说,“我们搬迁一个窑厂,平整90多亩地共花掉300多万元。虽然复耕为农田,市里补贴我们每亩5000元,但依旧是无法通过农业赚回钱来”。从华西村的产业结构上看,尽管农业用地最多,但农业收入还占不到总收入的1%。华西村的口粮都是从苏北的一个村庄定向购买。

不过从增量上看,大华西村的新农村建设释放了大量新增土地。这些土地被种上树木,成为村庄的绿化带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如有新增项目,也可以比较方便地申请土地指标,并可以免去异地补偿耕地的费用。

土地的整合工作贯穿了华西村近50年的历史,华西村不断调整着土地使用的方法,因为从建村伊始,他们就是在人均4分的土地上做煞(方言:苦干)。

但如果仅从土地的经济收益来考察新农村建设,难免有失偏颇。吴仁宝所追求的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新农村,而不是最能赚钱的新农村。他希望钱庄、粮仓和天堂同时存在,并为华西村的子孙们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