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犯罪分子减刑:权利与辩护家属须知

犯罪分子减刑:权利与辩护家属须知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是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犯罪分子减刑:权利与辩护家属须知

1.什么是减刑?

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是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所谓减轻原判刑罚,既可以是将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也可以是将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

减刑是在我国长期改造罪犯的实践中建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将减刑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规定于《刑法》之中,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创举。减刑制度充分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对于鼓励犯罪人加速改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刑罚的目的,具有积极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减刑与改判不同。改判,是判决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依照第二审程序或者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判决,重新判决,是对原判决错误的纠正。减刑则是在肯定原判决的基础上,根据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的表现,按法定条件和程序,将原判刑罚予以适当的减轻。它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减刑与减轻处罚也不同。减轻处罚是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分子所具有的法定或者酌定减轻处罚情节,依法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它属于刑罚裁量情节及其适用规则问题,其适用对象为判决确定前的未决犯。减刑则是在判决确定以后的刑罚执行期间,对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依法对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它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其适用对象为判决确定以后的已决犯。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死刑缓刑执行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属于广义减刑的范畴,但它是依照法律的特别规定而适用的一种特殊的减刑制度,是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

此外,根据《刑法》第57条第2款的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为有期徒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之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这是因主刑种类的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刑的相应改轻;根据《刑法》第53条的规定,判处罚金后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这是罚金缴纳方式中的变通措施,它们都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

2.减刑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分为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两种。可以减刑与应当减刑的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相同,只是实质条件有所区别。对于犯罪分子适用减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对象条件

减刑的对象条件,是指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它表明减刑的范围,仅受刑罚种类的限制,而不受刑期长短和犯罪性质的限制。只要是被判处上述四种刑罚之一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是重罪还是轻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还是其他的刑罚犯罪,如果具备了法定的减刑条件,随主刑刑种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刑的相应改变,以及罚金刑的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均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制度的范围。

(二)实质条件

减刑的实质条件,因“可以减刑”与“应当减刑”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可以减刑的实质条件

可以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

悔改表现如何确定?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是确有悔改表现:(1)认罪服法;(2)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3)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4)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

立功表现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是确有立功表现:(1)检举、揭发监内的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的事故中表现积极的;(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

2.应当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

根据《刑法》第78条规定,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www.xing528.com)

3.把握适用减刑的实质条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还须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对犯罪时未成年的罪犯的减刑,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未成年罪犯能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的,即可视为确有悔改表现予以减刑。

二是,对罪行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和累犯的减刑,应当严格掌握。对确实应当减刑的,主要根据其改造的表现,同时也要考虑原判的情况,作出相应决定。

三是,对老年和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致残)罪犯的减刑,应当主要注重悔罪的实际表现。

(三)减刑的限度条件

减刑的限度,是指犯罪分子经过减刑以后,应当实际执行的最低刑期。

根据我国《刑法》第78条的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减刑的限度为: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对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又被减刑的,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2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2年)。

所谓实际执行的刑期,是指判决执行后犯罪分子实际服刑的时间。如果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期应当计入实际执行的刑期之内。

与减刑的限度密切相关的,是减刑的幅度、减刑的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对此,有关司法解释作出了相应规定。

减刑的幅度,是指每次可以减多少,即:犯罪分子每一次被适用减刑可以减轻的刑期。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1年有期徒刑;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一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2年有期徒刑。被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悔改表现突出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3年有期徒刑。在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时,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可以酌减。酌减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最短不得少于1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13年以上18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未成年罪犯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

减刑的起始时间,是指犯罪分子可以被初次适用减刑的最低服刑刑期。减刑的间隔时间,是指犯罪分子前后两次适用减刑的间隔时间。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为: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1年半以上方可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当间隔1年以上。

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比照上述规定,适当延长起始和间隔时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和间隔时间的限制。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2年以后,可以减刑。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刑罚执行期间又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自新罪判决确定之日起一般在2年之内不予减刑;对新罪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的起始时间要适当延长。对未成年罪犯减刑的间隔时间,可以相应缩短。

3.减刑后的刑期怎样计算?

减刑后刑期的计算方法,因原判刑罚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原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的刑罚自原判决执行之日起算,原判刑期已经执行部分,应计入减刑以后的刑期之内。

无期徒刑即便在减刑时,仍表现着这一刑种的严厉:对于原判无期徒刑减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裁定减刑之日起算;已经执行的刑期的,不计入减为有期徒刑以后的刑期之内。

对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之后,再次减刑的,其刑期的计算,则应按照有期徒刑罪犯减刑的方法计算,即应当从前裁定减为有期徒刑之日算起。对于曾被依法适用减刑,后因原判有错误,经再审后改判为较轻刑罚的,原来的减刑仍然有效,所减刑期,应从改判的刑期中扣除。

4.谁来决定减刑?

根据《刑法》第79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的程序不得减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