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碑拓与印章:古代遗存和印刷术的密切关系

碑拓与印章:古代遗存和印刷术的密切关系

时间:2024-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碑拓与印章在印刷术没有出现之前,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字有不少是在石头上记下来的。灵帝同意后,蔡邕亲自书写,并将刻好后的石碑一块块立在首都洛阳的太学门外。对着石碑上拓印的方法。除了碑拓以外,印章也和印刷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用印章复制文字信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印章已经很流行。到了东晋的时候,道教盛行,有些教徒为散发他们的符咒,扩大了印章的面积。

碑拓与印章:古代遗存和印刷术的密切关系

碑拓与印章

印刷术没有出现之前,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字有不少是在石头上记下来的。据记载,大约在春秋的时候,就有人想出来把文字刻在石头上了。战国初年的古书《墨子》中讲怎样保存文字记录的时候,就提到要刻在金石上面。“金”指的是青铜器,“石”指的就是石头。唐朝贞观初年,人们在陕西宝鸡附近的陈仓发现了10个石鼓,上面的刻字记载着公元前8世纪时秦文公的事情。这是迄今为止,年代最久的“石头记”了。

石鼓较小,刻不了多少字,看起来也比较麻烦,后来人们就把字刻到大石碑上去了。

东汉末年,虽然已经发明了纸,但印刷术还没发明,若想看书,就得用手抄。那时的书,全是手抄本。你抄我的,我抄他的,抄来抄去,错误越来越多。“这样下去几百、几千年后,我们的子孙看见的经典著作就全是走了样的!”大学者蔡邕为此十分焦虑。

汉灵帝熹平四年,即公元175年,蔡邕向汉灵帝建议:把一些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作为校正经书文字的标准本。灵帝同意后,蔡邕亲自书写,并将刻好后的石碑一块块立在首都洛阳太学门外。这一下可热闹了。每天都有许多人赶去抄写石碑上的文章,或拿着过去抄的书和石碑上的文章校对。有时候,一天载人来往的车辆竟有1000多乘,车水马龙,挤成一团。这些石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现在还有一些残缺碑块保存在西安的碑林里。(www.xing528.com)

对着石碑上拓印的方法。就是用事先浸湿了的坚韧薄纸铺在石碑上面,然后用丝棉包扎成拳头大小的软槌在纸上轻轻拍打,使纸透入石碑上刻字处凹下的地方。待纸干后,再用软槌在纸上拍上墨汁,然后揭下来,就成了黑地白字的拓本。这是一种从阴文正字取得正文字的复制方法,与以后的雕版印刷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除了碑拓以外,印章也和印刷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用印章复制文字信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印章已经很流行。不过,印章的面积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者官名等有限的几个字。到了东晋的时候,道教盛行,有些教徒为散发他们的符咒,扩大了印章的面积。东晋道家术士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记载,有一颗刻有符咒的大印章,在四寸见方的枣本上面刻了120个字,这已经是一篇短短的文章了。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出现了更大的木印。有一颗木印长一尺二寸,宽二寸半,这简直就是一块相当大的木版雕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