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原:探索异化非哲学范

马原:探索异化非哲学范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黑格尔是较早使用异化术语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使用异化仅限于反对宗教唯心论,其核心思想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异化。劳动异化也不具有广泛普遍的验证,不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广泛普遍的基本范畴或概念。

马原:探索异化非哲学范

异化不是普遍的哲学范畴

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对异化概念,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异化作为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作为理论和方法,一种是把异化作为表达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马克思拒绝前一种异化概念,而只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并且把它严格限制在阶级对抗的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告诉我们,异化不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也不是普遍的哲学范畴,因此,不能用它来观察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

异化是个特定的哲学术语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体系,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求概念或范畴具有广泛的验证。因此,哲学理论体系中的概念或范畴,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概念或范畴,它不能只在某个特定范围或领域内起作用,而要求得到广泛的验证,要在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具有普遍的意义。即使社会历史观中的哲学范畴或概念,也必须在整个人类社会领域的各个历史阶段得到普遍的验证,否则,就不能成为哲学的基本范畴。

异化一词在哲学上的使用由来已久。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再到马克思都在他们的著作中使用过异化术语。但是,他们使用异化这个概念,都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从来没有把异化当成广泛普遍的哲学范畴使用。

黑格尔是较早使用异化术语的哲学家。他所以使用异化是为了构筑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用异化来说明绝对观念的发展过程,描述绝对观念把“自己变成他物,变成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即“先将自己予以异化,然后从这个异化中返回自身”。(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册第44页)从此看出,在黑格尔那里,异化的过程就是纯概念的逻辑推演过程,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这个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用三段式公式表述,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或者说是正题——反题——合题的过程。黑格尔是在纯粹概念的范围和领域里使用异化,他并不是用异化来解释和说明一切现象,也没用异化解释和说明一切社会历史现象。

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之后又一个使用异化术语的哲学家,但他使用异化的范围比黑格尔狭窄得多。费尔巴哈使用异化仅限于反对宗教唯心论,其核心思想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异化。费尔巴哈说:“神学将人分割为二,加以异化。”(《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03页)就是说,天国是从人间分割出去的。人把自己的本质移到自身之外,按照自己的需要模样创造了上帝,然后又转过来把上帝当作独立于人的主体,宣布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说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因而使人对它顶礼膜拜。费尔巴哈认为,这是一种人神关系的颠倒,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上帝。从这一点说,费尔巴哈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异化是唯物主义观点。但是,他又认为人的本质是“爱”,要用人类之爱代替宗教,这又是一种历史唯心论观点。从这里看出,费尔巴哈使用异化是为了反对宗教唯心论,宣扬人本主义。他仅仅是在宗教是人的本质异化这个范围内使用异化的,也不是说在世界的一切领域都存在异化。

马克思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之后又一个使用异化术语的思想家。但马克思对异化赋予特定的内容,它既不同于黑格尔的观念异化,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异化,而是讲劳动的异化。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异化的根源,不满意只从社会意识中寻找,而主张从社会存在中寻找,即从社会经济基础上寻找。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异化就是劳动异化。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变成商品,这种情况使得工人生产得东西越多,不是越富反而越穷,统治自己的力量越大,这就使劳动的产品具有异化的性质。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导致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本质自我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说:异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且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91—92页)可见,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异化,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一种对抗性的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剥削。在这里,马克思使用异化劳动概念仅仅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特定生产关系的分析,并没有说劳动异化在一切社会历史阶段都存在。劳动异化也不具有广泛普遍的验证,不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广泛普遍的基本范畴或概念。

异化是现象而不是本质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体系,它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求范畴或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现象。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概括,范畴是基本的概念。列宁说:“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全集》第38卷第90页)这就是说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它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思维的高级阶段。要使人的认识形成概念或范畴,必须摆脱零碎的直观的感性素材,透过现象提炼出本质。否则,如果对事物的认识不能揭示本质,仅仅停留在事物的现象,就不能上升为哲学上的基本概念或范畴。

过去的哲学家从来都是使用异化反映事物的现象,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www.xing528.com)

如前所述,黑格尔使用的异化概念构造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正反合三段式公式,并不是他思辨哲学最本质的东西,而仅仅是它的外在形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些结构仅仅是他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页)恩格斯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黑格尔哲学大厦中,在异化和异化扬弃的正反合三段式背后,隐藏着黑格尔哲学的本质东西。这个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关于矛盾的思想。黑格尔在“本质论”中讲反思的规定性时,提出了同一、差别和矛盾的范畴。黑格尔认为,同一、差别、矛盾这几个范畴不是平列的,最重要的是矛盾,并且说,“它和其他命题比起来是能够表现事物的真理和本质的”。(黑格尔《逻辑学》下卷第65页)这就是说,关于矛盾的思想,是黑格尔哲学最本质的东西,如果说异化是现象或外在形式,那么矛盾就是本质或内核。

费尔巴哈使用人的本质异化,也是反映了事物的现象,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我们知道,费尔巴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功绩在于用人的本质异化揭露了宗教唯心主义实质,把神的本质恢复为人的本质,神间有什么人间就有什么。显然,费尔巴哈只揭示了宗教神学的唯心主义外衣,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宗教神学产生的社会根源,也没有深入揭露人的本质异化的秘密。相反,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错误的。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本质并不是具体地体现在各个个人身上,而是抽象地存在于人和人之间的共同性、统一性之中。他还认为,不管哪个时代、哪个社会、哪个阶级,只要他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正常人,他就有共同的理性、意志和感情。马克思认为,抽象的理性、意志、感情并不是人的本质,因为在一切社会里,没有抽象的理性、意志和感情,只有具体的理性、意志和感情。“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评看出,费尔巴哈所讲的是抽象的人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揭示了人的本质,而只是反映了现象。

马克思使用劳动异化概念,目的是探讨人的本质异化的根源,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但是,劳动异化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整个体系说来,它只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现象,也还没有彻底揭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我们知道,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更多的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进行分析,这时异化一词是马克思暂时使用的中心概念。而后来在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中,就对劳动异化有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劳动异化形式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或假象,并不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东西。马克思认识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这才是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异化的根源和秘密,而劳动异化形式把资本主义制度的剩余价值掩盖起来了,这就给资本主义社会的“辩护帮了很大的忙”。马克思指出:庸俗政治经济学“越是在异化的形式上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种形态,他就越是接近于普通观念的要素,也就越在它自己的自然要素中浮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544页)所以,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中使用异化术语,已经不同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甚至基本不再使用“异化”这个概念了。可见,劳动异化这个概念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或概念,不能用异化概念认识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分析一切社会生活问题。只有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才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打开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迷宫

不能用异化解释社会主义社会

哲学理论界有些同志用“异化”来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异化论”。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实践的。

首先,不能把异化当作广泛普遍的范畴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研究任何一个问题,都应当把它置于一定的具体历史范围之内。对于马克思讲的劳动异化也是这样,它是一个特定的哲学术语,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暂时现象,并没有把异化看作超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更没有讲过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异化。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曾经明确指出自己过去对异化只是“暂时地使用了一下”,他坚决反对青年黑格尔派把异化概念到处滥用,盲目乱套。马克思说:“只是把一切现实的关系和现实的个人都预先宣布为异化的(如果暂时还用一下这个术语),把这些关系和个人都变成关于异化的完全抽象的词句。这就是说,他的任务不是从现实个人的现实异化和这种异化的经验条件中来描绘现实的个人”,而且“用关于异化、异物、圣物的空洞思想来代替一切纯经验关系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6—317页)现在有些同志研究异化,仅仅摘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早期著作中使用异化的思想,而不去研究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成熟时期有关异化的思想。在这个错误的研究方法指导下,必然把特定的异化术语当作广泛普遍的范畴,当作观察和分析一切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因而导致“社会主义异化论”。这种观点不符合马克思使用异化的原意,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思想体系。

其次,不能把异化现象当成事物的本质,歪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来面貌。有些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缺少具体分析,把社会主义社会里产生的不正之风和各种问题,都一律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病,甚至认为产生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这就完全混淆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旧社会痕迹的界限,是根本不符合社会主义实际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时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页)在这里,马克思要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和旧社会的痕迹加以严格的区别。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东西,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我们对旧社会的痕迹消除得不够,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抵制不力,致使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队伍中,确有少数人存在特殊化、走后门、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家长制、一言堂、不民主等现象,有的甚至从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老爷。即使出现了这些情况,也不是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这只能归罪于旧社会的痕迹和资产阶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要进行整党和抵制精神污染,要反对不正之风。这些问题丝毫不能说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异化,而只能说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要彻底克服“异化”,如果我们借用一下这个词的话。

再者,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也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异化。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政党和个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缺点错误都是难免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失误,有些是不认识客观规律和缺乏经验造成的,有些是主观蛮干带来的。比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生态平衡以及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这些都属于主观主义、缺乏经验、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而造成的恶果。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对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因为缺乏经验,调查研究不够,常常出现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有时甚至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但是,这种认识上的问题是经常发生的,是任何社会都难以避免的,不能认为是社会主义的“思想异化”。对于这种认识方面的问题,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的问题,只能从认识论方法论的领域去解决,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去解决,而不能归结为“社会主义异化论”。要看到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和社会制度方面的问题是根本不同的,在这里把人们认识过程中的问题归于社会主义制度异化,只能造成思想理论的混乱外,根本不能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它必然冲击我们立国的支柱——四项基本原则,会引导人们动摇和怀疑社会主义制度,做出对社会主义不利的事情。

(原载《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