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志锦:勇敢追逐,收获成功

黄志锦:勇敢追逐,收获成功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应该说,黄志锦是幸运的。当我们走近黄志锦与他倾谈时,他用“人生难得少年穷”来表白自己的心迹。在黄志锦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短,更可怕的是从小娇生惯养,不思进取。现在,黄志锦不仅拥有自己的产业和物业,还拥有一

黄志锦:勇敢追逐,收获成功

广播专题:走近黄志锦

各位听众,当前,如何使下岗工人成功再就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我们认为,自强不息是这些下岗工人应该拥有的精神状态,同样,对于正在走上自食其力之路的残疾人也是应该具备的精神支柱。今天,在节目中向大家介绍一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事迹,主人公叫黄志锦,相信他的故事,无论对于残疾人,还是四肢健全的健康人都是一款励志的心灵鸡汤。

认识黄志锦是一种幸运,因为黄志锦不仅是一位普通的残疾人,而且是一个因不幸遭遇而成就令正常人也自愧不如的业绩的奇人;认识黄志锦还是一种福气,因为从他身上、他的谈吐、他的经历,你可以获得人生的启迪和莫大的精神享受。黄志锦给人第一印象是阳光、热情、健谈,虽然肢体有缺陷,但精神却是健全的、成熟的、饱满的。其实,他的人生就是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的最好注脚。

黄志锦,中山市西区残联理事、个体电器商行老板,当年,一岁时不幸患小儿麻痹症,还没有来得及迈出人生第一步就已是手、脚三级肢残,生活行动不方便。然而,他以残弱的身躯在人生道路上不停跋涉,终于在“而立之年”收获到成家立业的甜美。

回忆起当年孩提时代的生活,黄志锦的心情显得特别的平静,没有丝毫埋怨的情绪。(录音)“小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读书是必然的,但自己读书比别人会辛苦些,不是在学习上辛苦,而是在体力上的辛苦。家庭生活的艰苦,因为我家是长洲特困户。表面看我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总是给家庭带来相当大的负担。在学校里,自然会受歧视,并且劳动课、体育课、野外活动都不能参加,时间多了,唯有用来学习。”

就这一点说,上天还算公平,虽然没有给他健全的身体,却赋予他一副好学乐思的大脑和一颗炽热的上进心。他自小就与无线电结下不解之缘,从玩航空模型开始,到自己动手做电动玩具,到自学无线电知识,直至1985年成为中山天星电子厂的电子维修工,才真正在社会上施展其无线电的技术与专长。在此之前,他还当过农民、手袋厂的车工、维修工,然而,他最钟情的还是无线电,这同时为他日后在电器维修和电器销售方面大展拳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时的工厂,吃的是大锅饭,坐铁交椅,不少好心人看到黄志锦行动不方便,总是关照他,劝他多休息:反正都一样,你能干就干,不能干就多休息。自小就倔强好胜的黄志锦,只是默默地心领别人的好意,一刻没有停止刻苦工作及钻研技术。对此,黄志锦有这样的体会:(录音)“我从来没有把自己摆在有缺陷人的行列,现在还有很多朋友说,你之所以成功,与你做人的原则很有关系,你虽然这样,但你不认输。我也立了这样的心思:永远也不服输!比如正常人可以做的,假如我自己有能力,一定也做得到,一定要做得好。例如游泳、潜水、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哪一样也不比普通人逊色。”

黄志锦,在生活中扮演的是一个强者的角色,在工作中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在天星电子厂他度过了四度春秋,而他的工作笔记却记了五大本。可以想象,在工作中他比正常人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多流了一份汗水。当我们问起他,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面对社会的多方压力,是否会情绪低落?是否会自怨自艾?甚至会埋怨父母?但意想不到的是,他却语出惊人,充满了自信。(录音)“我做人从来都没有低潮,不会低调,从来都是高调的。不会埋怨自己如此,我是不行,依靠家里养吧!我从来不会这样想的。反而你做得到的东西,我会想做得比你更出色!”多么响亮的回答!多么坚强的傲骨!正是在这样的一副铮铮傲骨的支撑下,他残缺的肢体,才显得如此充满活力。

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应该说,黄志锦是幸运的。但是不甘安于现状的黄志锦,难以按捺住那颗富于挑战的心,他毅然做出令常人咋舌的举动,自己打破在工厂吃大锅饭的铁饭碗,1989年以三千元起家,做起电器维修个体生意,圆了他多年的梦想。

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仅是七八年间,黄志锦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在中山西区的富华道、石岐区的孙文西路等商业繁华地段开设了五间分店,经营各类电器、音箱以及维修业务,还承接音响工程,黄志锦也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行内小有名气老板的蜕变。生意好的时期,在他手下工作的工人多达六十人,现在仍有二十多名青年人为他打工。谁也想不到,一个曾需要别人帮助的人,现在却帮助别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多么奇妙、多么美丽的错位。

(间奏)(www.xing528.com)

对于当初的选择,黄志锦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动机呢?致富后的黄志锦会不会松一口气,享受享受呢?甚至为自己做一种补偿呢?面对这样一道人生课题,黄志锦是这样回答的:(录音)“这个社会允许你去拼搏,允许你去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不同‘文化大革命’,讲错一句说话要坐几十年牢。现在,你可以去拼搏,去表现自己,为何你不去,不抓住时机去努力?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造福社会的问题。当然也要赚钱,你所追求的,即使说今日有什么不幸,三长两短,我不会埋怨这段时间不享受。”

我们在追踪黄志锦这位残疾人的人生道路的同时,也在扫描他的思想轨迹,试图找出他成长的秘诀和自强不息的心灵基石。当我们走近黄志锦与他倾谈时,他用“人生难得少年穷”来表白自己的心迹。这种提法,让人们自然联想到古语有云:“人生三大悲剧之一是少年得志”,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理解“人生难得少年穷”呢?请听黄志锦的解释:(录音)“人生难得少年穷,少年穷了,才能意识到自己要奋发,要正确面对人生,不能有钱就乱花,吃喝玩乐,有机会,要帮助那些好像你当年那样的人。”不难看出,在他残缺的躯体内,其实还包裹着一颗滚烫、炽热的心,一颗承担社会责任的善心。

虽然黄志锦成了腰缠万贯的阔老板,但他没有忘记当年贫穷的生活。在黄志锦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短,更可怕的是从小娇生惯养,不思进取。相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志锦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贫穷、逆境,往往就是磨炼人的最好机会,也是难得的一块成功基石。

由于过早感悟了人生,所以黄志锦显得特别的成熟而富有个性。对生活,他持十分严谨的态度;对事业,他孜孜不倦地奋斗;对公益,他更捧出一颗滚烫的爱心,除每年捐款赞助中山慈善万人行外,他还是母校西区长洲小学的校友会理事长,尽管经济大环境不理想,但他捐出教育基金会的善款一分也不少。

现在,黄志锦不仅拥有自己的产业和物业,还拥有一个善良美貌的妻子和温馨和睦的家庭。做到这份上,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也该满足了。但黄志锦却不满足,他下一步目标是扩大经营范围,开办广告设计公司,向广告界进军,实现从低端的服务业向高端的创意产业转型。同时,抓紧学电脑、学管理,不断地充实自己。至于他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还是让他自己剖白吧:(录音)“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教育好下一代,自己一代虽然不是家里教育出来的,但是人的素质和人的成长,很大部分需要从教育中来。”

也许由于黄志锦在少年成长时受到师长恩泽难以忘怀,也许黄志锦对知识追求而对教育事业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所以,他把自己最大的愿望定格在教育事业上。其实,从他长期资助母校办学的善举中,从他为“倾情教育,作育英才”慈善万人行慷慨解囊的行动中,人们分明看到他已为实现自己最大愿望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在此,我们衷心祝愿这位残疾人的愿望早日变为现实,也希望广大残疾人以及下岗工人,能够从黄志锦身上找到启迪,走出一条自强不息的金光大道,去耕耘和收获美满的人生。听众朋友,再见!

(结束音乐

(本文荣获首届“广东省各市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节目展播”三等奖、1997年度中山新闻奖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