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外文化旅游比较:《旅游文化学导论》成果

国内外文化旅游比较:《旅游文化学导论》成果

时间:2024-0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国内外文化旅游比较研究对于旅游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格林·伍德所指出的:一味谈论文化是“传统的”,这是不可取的。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人类学家克瑞克认为有两种策略,一种就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另一种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换句话说,人们为迎合游客而制作发明或改变文化及其内涵,这一过程就叫做旅游文化。

国内外文化旅游比较:《旅游文化学导论》成果

第一节 国内外文化旅游比较研究

对于旅游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著名的西方人类学家博厄斯(Boas)和格尔茨(Geertz)认为:“文化是一组基础的思想和意义,它们来自于过去,但却重新塑造了现在。而人类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深入理解和诠释这些思想和含义,以便其他的人能更好地理解。”泰勒(Taylor)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写道:“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一员中的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这些都是构成文化定义的基本要素。”因此,如果在某一特殊的领域,如就旅游业来谈论文化的话,那它一定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含义。例如,有些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在旅游业中被看做是一种商业资源或旅游产品,因为文化被当做商品出售给了游客。游客不仅花钱购买“他人”的文化,同时也“消费”这些文化。对于游客来说,下列方面都被认为是文化的范畴:手工艺品、语言、传统、饮食、艺术,其中包括音乐、舞蹈、雕塑历史遗迹建筑宗教、服饰等。然而不管是哪一种观点,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格林·伍德(Green Wood)所指出的:一味谈论文化是“传统的”,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所有的文化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所以,对于文化这一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因为它涉及了许多问题,如文化转型问题、文化多元化问题、艺术的发明与再创造、传统文化的变迁等。这些问题正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

一、文化旅游

美国旅游人类学家史密斯(Valene Smith)把旅游方式分为五种:民族旅游,主要是以奇异的风土人情来吸引游客;文化旅游,主要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历史旅游,主要是参观历史遗迹、古建筑等;环境(生态)旅游,主要是指到边远的地方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纯净;娱乐型旅游,是指到大自然中享受太阳、沙滩、大海等纯娱乐活动。以色列人类学家科恩(Cohen)把游客也分为五种:娱乐型游客、转移型游客、体验型游客、尝试型游客和现实型游客。如此看来,除了娱乐型的游客和娱乐型的旅游,其他的旅游都可以叫做文化旅游,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长知识,缅怀历史,了解异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在旅游活动中追求知识、文化的经历,是21世纪游客所向往的经历。(www.xing528.com)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而不同的旅游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游客的追求。对当代文化旅游者来说,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许多游客已对过多追求物质的现代生活感到厌倦,因为他们认为现代生活带来了许多的虚假、枯燥及繁重的负载;按西方旅游人类学家的说法,那就是现代人与现代社会产生了“疏离感”(alienation),于是他们就想通过旅游摆脱世俗的生活,到外面的世界去享受一种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全新的生活,去追求近乎“返璞归真”的东西,去“经历一种变化”。有些西方人类学家甚至把旅游称之为“现代朝圣”,因为他们认为旅游与朝圣具有相似的地方,即都是要去追寻某些精神上的东西,如宗教或文化。旅游给现代人带来的神圣意义可见一斑。实际上欧洲中世纪的“欧洲大陆之旅”就是文化旅游的一个最好的例子。文化旅游实际上就是亲自去接触异质文化,了解异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艺术工艺品、文化遗迹等。因为这些东西真正代表了东道国和地区的文化及历史。换句话说,文化旅游的目的就是去接受教育,扩大知识面和开扩眼界,但同时又获得许多的乐趣,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这样的游客被西方旅游人类学家称之为“民族志旅游者”(tourists of ethnography),即游客不仅只是一般地走马观花,而且是到异地亲自观察并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中,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文化。

二、旅游文化

根据西方旅游人类学家的观点,旅游文化主要是指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旅游操作者及东道地区的人生产或发明或有目的地制造某种文化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美国人类学家克瑞克(Craik)认为有两种策略,一种就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另一种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前者指的是发展和制造特殊的产品,如旅游艺术品,可以通过博物馆、艺术走廊等来对其进行展示和宣传;或者制造有关的旅游节日,如莎士比亚艺术节、电影节、土著文化节等。而后者却刚好相反,指的是改变原旅游吸引物以及潜在的旅游目的地,以体现和加强其文化特征。换句话说,人们为迎合游客而制作发明或改变文化及其内涵,这一过程就叫做旅游文化。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些问题往往容易产生,如文化真实性问题(authenticity)、文化涵化问题(acculturation)、文化商品化问题(commoditization)、文化传统的再创造和再发明问题、文化的变异性等问题。这些都是文化人类学家最关心的问题。正如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社会学家马康耐(MacCannell Dean)指出的那样,旅游业不仅担任了现代产品的角色,并且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包括了一种“现代的生活观点”,而这些现代又与传统、与文化真实性有紧密联系。因为现代旅游者在旅游中试图寻求所谓“传统和真实”的东西,可是他们所发现的往往都是些再造的“传统”和舞台上的“真实”。这种困境常常出现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代许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面临的迫切的任务。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旅游形式,不管是哪一种旅游者,旅游业与文化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