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文化学导论:旅游经营文化与传统文化探究

旅游文化学导论:旅游经营文化与传统文化探究

时间:2024-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二者的关系,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旅游经营文化的协调发展,是目前中国旅游经营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后,中国广大旅游风景区经营单位要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及时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市场的趋势,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传统旅游新产品。

旅游文化学导论:旅游经营文化与传统文化探究

第二节 旅游经营文化与传统文化

我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旅游文化资源以独具个性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壮美的自然景观往往与历史事件和人物融为一体,使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文文化的色彩。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遗产的结晶,它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丰富的文物古迹和独特的城市风貌,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西方文明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民情风俗,涉及文化与管理的共生性问题。管理伴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的发展方向、水平、模式影响和决定管理的发展,而管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文化。在旅游经营管理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适合旅游经营管理的文化才能指导、促进旅游经营管理的发展。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近年来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大大加强和改进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保护和利用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轻松愉悦的旅游过程中达到了发扬优秀文化以及全民集体教育等一系列目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旅游企业经营

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我们的民族形成了诸多独具个性特色、值得称道的优秀传统。

一是崇尚和谐统一,故喜偶数,阴阳、天人、日月、山川均如此。民间更有“好事成双”、“福禄双降”的认同,并引申出“四进喜”、“六六顺”、“八则发”、“十全美”的祝吉谚语,则更是朴素的辩证思维的体现。

二是崇尚生命活力气势,故喜人气之旺、业气之胜,黄河长江长城、秦兵马俑坑、帝王之陵,莫不以气势雄伟而感人、悟人、育人。方如此,民人才有“气可鼓,而不可泄”、“业可兴,但求其盛”的精神诉求,由此更引申出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愈挫愈奋、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乐观向上、永不悲观的豪放气度。这恰是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与文化“脊梁”、“灵魂”所在。

三是崇尚融会创新,故喜将外来文明之精华,通过本土化的历程,在吸收的基础上,加以融会创新。佛教源于印度,却兴于东土华夏胡人来自外域,却融于大唐中原丝绸之路商队绵绵,却充当着东西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其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品格、海纳百川的气势,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的养料,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立足本土化与自身发展,善于学习,更巧于创新,终于使民族文明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交融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世世代代的代继不歇的与天奋斗、与人奋斗的拼搏中,展现出独具的魅力与辉煌的品格。

四是崇尚科技真善美的同律共谐,故喜寓技于美,所谓天人合一,技之精者近乎道,大美不言而为善,大美有言而为技等述论与主张,即为如此。进而引申出天圆地方之美,且衍生成实用科技中的曲线美、包容美、对称美、对应美、八卦美、刚柔美等种种造化。更不用说“四大发明”为人类科技文明进步带来的划时代的影响和意义,其本意则是“以人为本”、“以仁为能”的向善、向化、向上之科技,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共处。

然而,能使中外游客在愉悦的氛围中,真切感受、认知、体悟这些中华文化传统、文明成果、历史遗存,且破译这些文化“密码”的,只有通过旅游这种人类文化科技成果共享、共愉、共乐的活动,通过旅游这种感受自然、感悟人生、共沐人类智慧阳光的活动体察才能达到。且反复向世人彰明:旅游者有祖国,但友谊却没有国界,它是全人类可以共拥同铸的珍宝;旅游者有祖国,但旅游文化与科技、艺术硕果,却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财富

二、传统文化传承与旅游经营文化的协调(www.xing528.com)

当前,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由于旅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欠缺,旅游业发展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并且还没能充分挖掘旅游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如何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二者的关系,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旅游经营文化的协调发展,是目前中国旅游经营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1.深入挖掘中国旅游资源的传统精神文化内涵

传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高的旅游形式,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新时期的旅游活动不会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层次,而要向娱乐休闲和专门旅游等较高层次发展,追求文化感受和精神消费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为了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区必须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新产品,深入挖掘中国旅游资源的传统精神文化内涵,才能够创造和凸显自己的特色,使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今后,中国广大旅游风景区经营单位要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及时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市场的趋势,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传统旅游新产品。产品的创新要围绕旅游者“新、奇、美、乐”的需求原则,把握观光型向度假型、参观型向参与型转变的市场趋势。

2.发展参与式与体验式的中国传统旅游形式

旅游作为需要用心灵感悟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应当只是浅层次的展示存在的历史实物形态或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求旅游经营管理者为旅游者提供身心参与的进入方式,在旅游中经历心灵震撼。近年来,河南开封古城旅游中开展了一些大型文艺表演,在书店街、马道街、大相国寺这一市中心地带开辟了文化夜市。发挥开封本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文艺活动的特色优势,并对开封市有突出特色的豫剧、盘鼓、地方曲艺杂技进行包装和宣传,挖掘深层次文化的内涵,对主要戏剧茶楼进行改造升级,充分利用现有娱乐设施,同时注重对环境氛围的渲染。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果,它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其独特的精神价值,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已形成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为中国人民、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提供了一个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的良好途径。

3.实现中国旅游地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首先,在中国的传统旅游经营管理中,需要根据居住、商贸、金融、旅游等城市功能的差异,以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旅游区布局调整力度。在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老城区。在古城的改造和扩建中,把生态项目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在建设项目内部、区域内部和城市周边区域要按照要求留足、留够并建设好生态用地,严格“绿线”管理制度,确保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率达到国家绿色园林城市标准。其次,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规划必定是一种跨行业、跨地区、跨年度的中长期计划,所以旅游经营管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的原则合理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所利用的潜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其产生效益;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延长其生命周期,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创造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项目。最后,在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4.做好传统旅游理念的基础教育工作

文化传承和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传统文化教育。今后,需要通过文化教育来普及文化传统知识,使国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认识到所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旅游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遗产地居民和旅游者、遗产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知识、价值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以期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意识,促进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有效保存和永续传承。同时,各旅游区需要把传统文化作为旅游宣传中的重点之一。通过举行旅游新闻发布会、推介会,散发精美的宣传册,制作光盘,在各旅游网站中专门开辟旅游栏目,策划旅游系列重大节事活动和传统文化主题的文艺节目,结合中秋、国庆以及党建等重大纪念活动和节假日,组织好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使中国传统旅游深入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