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旅游文化学》揭示成果!

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旅游文化学》揭示成果!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格的差异性造成人格的多元化,塑造旅游主体的完美文化人格是旅游的一大目标。众所周知,旅游活动是旅游主体对异质文化和异域风光的体验。由此可得,孔子、老子以山水比德就是对自然客体的拟人化或人格化,而旅游主体对自然客体的拟人化或人格化就是将人的文化精神赋予自然客体,使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自然会吸引古今文人骚客前来赋诗弄墨,留下许多赞颂大自然美德的千古流芳的诗句和文赋。

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旅游文化学》揭示成果!

人格和性格都是文化身份所涵盖的内容。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人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而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就文化环境的影响作用而言,人格的形成是文化元素内在的积累过程,具有隐藏性和稳定性;性格是个体人格的普遍性表现,具有外显性和不稳定性。

人格的差异性造成人格的多元化,塑造旅游主体的完美文化人格是旅游的一大目标。众所周知,旅游活动是旅游主体对异质文化和异域风光的体验。人们从早期旅行中便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以至于旅游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人们主动去体验美、追求美的一种高尚活动,这正是旅游活动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从人性的本质来看,人类天生就是一种追求享乐、愉悦和探索的高级动物;一旦他们从求生存的物质羁绊中被解脱出来,定会产生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7种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是以低层次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为基础,也就是说,旅游主体的低层次心理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必然产生审美需求,进而驱使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去感知旅游客体的美,从而实现旅游主体的审美文化体验并获得美的升华。换言之,旅游主体审美感知度越高,越有利于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延续千古的“比德”[5]审美传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就是说,旅游者在领略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的同时也接受人格操守的陶冶。譬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简称“四君子”的梅、兰、竹、菊被拟人化、人格化,是“君子”人格的体现,是对有德者的美称。竹,虚怀有节,直杆凌云,可谕高风亮节;梅,风雪独傲,玉骨冰肌,似若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颇为洁身自好;菊,凌霜而荣,傲骨晚香,不与群芳斗艳。古人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面对流淌的河水而感悟到其中之深刻思想,在《道经·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来就顺势而为,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所以道家强调悠然自在、独立自主的人格。与之不同的是,孔子乐于游历奇川大山,观山川之厚重而引思出仁厚的儒家思想,“夫山茏苁蔂嶵,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仁者所以乐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侯是瞻。’乐山之谓矣”。[6]这段话说明了山如君子一样有包容仁慈之广袤的胸怀,做人应像高山所具有的高尚品德。由此可得,孔子、老子以山水比德就是对自然客体的拟人化或人格化,而旅游主体对自然客体的拟人化或人格化就是将人的文化精神赋予自然客体,使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自然会吸引古今文人骚客前来赋诗弄墨,留下许多赞颂大自然美德的千古流芳的诗句和文赋。另一方面,在中国的一些人文景观中,如成都的武侯祠、四川眉山的三苏祠、杭州岳飞庙等,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一直激励着参观游览者,洗涤着旅游者的心灵。岳飞在抗金中的英雄气概、诸葛亮的智慧和忠君报国精神、苏家三父子的学术思想及处世态度同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陶冶着后世人们的心智与情操。(www.xing528.com)

那么,站在旅游主体的立场,如何塑造其文化人格呢?首先,旅游者应具备或向往自然和人文景观所赋有的品格操守,他们对理想人格模式有一种欣赏和追求。只有这样,旅游者才能在旅游过程中发现与所期待的人格模式相对应的美;其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美的同时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有时会产生顿悟;最后,旅游者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旅游景观的欣赏水平。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们才能真正全面而深刻地领略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美学内涵。有了高尚的文化修养、精神境界以及追求人格完善的强烈愿望,旅游主体才能对景观的象征意义有所体悟,并获得激励和启示,也才有可能塑造出他们的完美文化人格。

简言之,旅游者在欣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美妙时得到心灵的净化,通过旅游活动感悟和遐想生命的价值及意义。所以,每一次旅游就是旅游主体人格升华的过程,也是旅游主体完美文化人格塑造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