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里古格王国遗址:高原古城与佛教遗迹

阿里古格王国遗址:高原古城与佛教遗迹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里古格王国佛教遗迹古格王国遗址,坐落在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是一座规模宏伟、面积浩大的高原古城,它不仅为研究西藏历史,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由于古格王朝大力兴佛,无形中也形成了一个佛教中心。现存的古格王国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筑的最高点离地面约300米。遗址的周围还有古格王国时期用于战争的盔甲、马甲、盾牌、箭杆等遗物。

阿里古格王国遗址:高原古城与佛教遗迹

阿里古格王国佛教遗迹

古格王国遗址,坐落在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是一座规模宏伟、面积浩大的高原古城,它不仅为研究西藏历史,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由于古格王朝大力兴佛,无形中也形成了一个佛教中心。古格王国始建于10世纪前后,是吐蕃王朝第九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贡在吐蕃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

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国建立以后,“阿里三环区的居民共举吉德尼玛贡为他们的王”。吉德尼玛贡做阿里王,并统治普兰,他有三个儿子,长子白德热巴贡占芒宇,传说居于被湖泊环绕的地方;次子扎西德贡占普兰,居于被雪山环绕的地方;三子德祖贡占象雄,居于被岩山环绕的地方。关于古格王朝延续了多长时间,世袭了几代国王等问题,从一段藏文文献的记载中知道:从吉德尼玛贡到巴朵美,家系共经十五代。后来从普兰请来了索朗德执政,改称那布尼美。(www.xing528.com)

现存的古格王国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筑的最高点离地面约300米。遗址是由300余座房屋、300余孔窟洞及三座10余米高的佛塔组成。遗址的外围有城墙,城墙角部设有碉堡。遗址中还有四座庙、两座殿(即红庙、白庙)、轮回庙、枕布觉庙、王宫殿、集会议事殿。其中红庙、白庙、轮回庙内还遗有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壁画,壁画的主要内容有释迦牟尼和其父净食王的画像,吐蕃赞普及其王子的画像,还有古格王国国王和臣属们的画像。遗址的周围还有古格王国时期用于战争盔甲、马甲、盾牌、箭杆等遗物。值得一提的是古格王国时期的一条水渠故道,至今还遗有部分用石块垒成的残墙。这条水渠全长2公里,从遗址直通到象泉河。这不仅是古格王国饮水的来源,重要的是有利于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生于古格宁旺热特那的仁钦桑布大译师(958—1055),从13岁就被智光王派到迦湿弥国留学求法,一生翻译显密经典,成就斐然,并在阿里建无数寺院,被尊称为大译师。位于托林寺塔林南边的仁钦桑布[1]塔是托林寺塔中保存最完好的,相传为仁钦桑布的灵骨塔,属天降塔形制。托林寺塔林托林寺迦萨殿废墟四角,耸立有高约13米的土红色尖塔,成为托林古寺的明显标志。而在托林寺北侧高低错落有致的塔林中,除了四处布列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高僧墓葬塔,尚有108座低矮的塔南北排开。而在风化或残损的塔身中,可发现佛塔里埋有无数擦擦[2]。托林寺附近的寺塔古格王朝故城中的寺塔古格王朝主体遗址,位于札布让,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依山叠砌,层层建筑至山顶。在山体的东、北、西三面及山脚四周星罗棋布。这些规模宏大、气势险峻而布局严谨的建筑,有宫殿、寺院,有碉堡、暗道和城墙等军事设施,也有一般居民的房址和窑洞。这些建筑群大体分为三层,王宫在山崖之顶,寺院及僧人房舍大部分在山腰,而百姓居民大部分在山脚。据最新考古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为72万平方米,清点登记的房屋遗迹有445座、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新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等。

古格残存的五座寺院殿堂,其殿中财物已空,佛台香阁也均坍毁,然而四壁精美的壁画有相当的部分还完好如初。这五座佛殿分别是白殿(拉康嘎波)、红殿(拉康玛波)、度母殿(卓玛拉康)、护法神殿(杰吉拉康)、曼荼罗殿(即坛城殿,藏语称“金科拉康”),这些佛殿都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精致的壁画艺术。古格的绘画风格及时代,大致同属托林,深受克什米尔、印度和尼泊尔的犍陀罗艺术的影响。残存的红殿位于白殿西南方的高一级平台上,坐西朝东,呈长方形,约有350余平方米,殿内有30根方柱,大殿中部偏西开有一长方形的天窗,光线充足地投向正中突出的主佛台,与殿门投在主佛台前的光道相交。大殿的佛座均朝向殿门一字排开,唯中间的主佛台凸起达大殿中心的二分之一处。红殿内所有佛台上的佛像现今都已荡然无存。突出于大殿正中的两座大须弥座前座已毁,后座正中饰以法轮和鹿的彩绘浮雕,左右侧各有两小龛,龛内分别饰以狮子和裸身力士高浮雕,间以莲花束腰卷草彩绘浮雕饰之。连接主佛台的须弥座靠西墙而横贯大殿南北墙脚,形成一个长台。大须弥座北侧有前后两座土坯建筑的佛塔,于殿中建造佛塔在寺院建筑中实属少见,但这两座佛塔也同样未能免遭毁损,其中前塔略为完整一些,还可见塔基、塔座、塔层阶、塔瓶,以圆锥体构成的十三天和宝盖,宝珠组成的塔顶则已不见。根据红殿东壁的八塔壁画,可知这两座塔为尊胜塔和菩提塔。殿中的壁绘面积大约有300平方米,其设色以大量浓艳的红色为主,间以深暗的青绿色和白、灰色以及局部的金绘,设色艳丽,金碧辉煌。整体看来浓艳、华丽又不失庄重典雅。壁画分上下两层绘画内容。上层为殿中主体壁画,在殿中东、南、北三面各分数组,中绘主尊大像,上部或大像之间绘以各类小像。其中东壁所绘的主尊如观音、佛母、度母、明王等,南北壁则有释迦牟尼佛及胁侍菩萨等之画像。主尊均绘有华美精致的莲座或须弥座,后有背光,佛龛与垂帐也都非常华丽。上层壁画高近四米;下层壁画绘在东、南、北三面墙的下部,高约0.7米,内容十分丰富,如连环画一样自成一体。其南北下墙绘有释迦牟尼佛传记,东墙下部殿门北侧绘有轮王七宝及八吉祥图案。而造型精美的如来八塔也是绘在东墙下层,它描绘的是佛经中所叙述的八相佛塔,也称作善世八塔,即吉祥多门塔、尊胜塔、聚莲塔、涅塔、离合塔、神变塔、天降塔和菩提塔,这些塔象征着释迦牟尼佛一生中的八种功德。下卡尔的塔林于托林南侧约二三公里处有数座山,其中最突出的三座分别称为热布岗山、中卡尔山与下卡尔山。在下卡尔山有片寺院遗址,而在山腰处更有一处塔群,同样地,在塔中也藏有许多精致的擦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