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作文:分叙记事法,技巧点拨

高中作文:分叙记事法,技巧点拨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叙记事法技巧点拨分叙记事法,也叫平叙法,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时,逐一叙述的一种叙事方法。平行分叙,就是把许多同时发生的事,同时存在的情况逐个记叙。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中,二月二日这一天,就平行分叙了公社医院抢救病人和县委指挥抢救、寻找药品等三件事。说完,郝书记一甩手,披起那件旧棉大衣,立即召集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当机立断,全力抢救。

高中作文:分叙记事法,技巧点拨

分叙记事法

技巧点拨

分叙记事法,也叫平叙法,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时,逐一叙述的一种叙事方法。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例如在《课间十分钟》中,作者就成功地运用分叙法来展现同学们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只一分决定输赢,可是你推我挡,常常打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也围了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竿。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操场的西墙边,这一组,那一组,玩得多有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动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他们胜利了,蹦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看,操场中间,有的跳皮筋,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最有趣的是一年级的小同学,他们由老师带着,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

学生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这篇文章中间的三个段落主要写了三项活动: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开始都写活动的地点,接着写活动的经过,我们读了以后觉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文章在分叙三项活动时,都围绕着同学们课间活动时的乐趣来写,因此中心突出,结构紧凑。

根据具体情况,分叙记事可以分为:平行分叙、交插分叙、归类分叙等。平行分叙,就是把许多同时发生的事,同时存在的情况逐个记叙。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中,二月二日这一天,就平行分叙了公社医院抢救病人和县委指挥抢救、寻找药品等三件事。有时一件事情,主干分出若干分支,又交会于某点,又重新分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使用交插分叙的方法,何时分,何时交,必须一一交代清楚。例如《荆轲刺秦王》用交插分叙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遇到内容繁杂或时间跨度大、地点分散的题材时,往往采取归类合并的方法记叙。每一类内容可以拟一个小标题;也可以不拟标题,各大类之间用空行隔开;也可以编上序号。例如《天山景物记》分几个类别来加以分别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范例导引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节选)

事情原来是这样发生的:二月二日,在山西省平陆县。一座新落成的红色大楼里,灯火辉煌。中共平陆县委扩大会议,照常进行着。与会者精神振奋,讨论的是一九六〇年跃进规划。

七点钟时,县人民委员会燕局长匆匆奔进会议室,找到县人民医院王院长说:“一小时前,风南公路张沟段有六十一名民工,不慎发生食物中毒,请立刻组织医务人员抢救!……”

他们的话还没说完,坐在主席位置上的中共平陆县委第一书记郝世山同志,也已晓得了这紧急情况。这位五十来岁的老书记,立刻站了起来,目光炯炯地把会场扫视了一遍。然后,果决地说:“同志们,现在要全力处理一件急事,会议暂停!”

说完,郝书记一甩手,披起那件旧棉大衣,立即召集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当机立断,全力抢救。片刻,大卡车就载着负责同志,载着县医院全部最好的医生,在茫茫的黑夜里,翻山越岭,向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身边奔去!

这平陆县与河南省的三门峡市,只隔一条黄河。县北五十里外张村一带,正在修建一条从芮城风陵渡到平陆南沟的省级公路,这条公路是山西全省支援黄河三门峡伟大建设工程的交通命脉。筑路民工都是人民公社社员,干起活来,真叫干劲冲天,有个叫侯永胜的,一个人一天就挑了几百担土。他们展开了对手赛,改革了一系列工具,工效步步提高。甚至在春节期间,自愿少休息,打了个开门红的大胜仗。谁想竟发生了这偶然的不幸!这是六十一个多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他们的生命有危险,我们能不心疼吗?

县里的汽车来到张沟工地以前,张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薛忠令,亲率公社医院二十多名医护人员,早已来到。他们正在忙着给病人洗身、洗脚、消毒。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立即插手诊断,立即治疗!

他们使用了各种办法:

给患者喝下了绿豆甘草水解毒,无效!

给患者又注射了吗啡,仍然无效!

……无效!无效!

紧张,无比的紧张!空气窒人,医生、护士挥汗如雨。县人民医院负责医生解克勤等同志,经过紧张详细的会诊后,断定:

“非用特效药‘二巯基丙醇’不可!必须在四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这种药,否则无救!赶快派人去找!”

就在同一个时间内,县委会里,不安之夜。(www.xing528.com)

我们的郝书记,不停地吸着烟,守在电话机旁,他嘴角上的皱纹,更加深陷了。参加革命二十多年来,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自个生病(他现在还患着关节炎),好像没那么回事,可乡亲们一有个头痛脑热,他就记着放不下,非想个法帮你治好心里才舒坦。何况,现在这六十一个同志,有的是生命危险!郝书记更加坐卧不安了。……这时候,他们接到了患者急需“二巯基丙醇”的电话,马上就派人去找。县人民医院的司药王文明和张寅虎,这两个小伙子连厚衣服也没顾得穿,两步并做一步走,跳过一道道深沟险壑,到三门峡市去找药。你看,这才叫真正的“司药员”:药房里没有的,他愿意经历千辛万苦,跑遍天涯海角,也要给你找到!

他们来到了黄河茅津渡口。在微微的星光底下,只见那黄河翻滚着巨浪,只听那河水拍打岸头,声声震人心碎。这两个小青年,明明知道夜渡黄河容易翻船落水,极其危险。但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在这重要的时刻,就是天大的险,他们也心甘情愿去冒!他们毫不犹豫地去敲船工的门。船工从酣睡中醒来:

“敲门干什么?”

“请摆我们渡河!”

“黄河渡口,自古以来,夜不行船,等天亮吧!”

“不能等!为了救人今夜非过河不可!”

当船工们听说是为了挽救六十一个祖国建设者,老艄公王希坚,不顾今晚正发喘,猛然从热乎乎的被窝里跳了起来,系上搭巾,吆喝一声:“伙计们,走!”后面王云堂等几个人紧紧跟上。来到岸边,二话不说,驾起船,直奔河心。凭着与黄河巨浪搏斗了几十年的经验,凭着一颗颗赤诚的心,终于打破了黄河不夜渡的老例,把取药人安全送到了对岸。

可是,三门峡市没有这种特效药!

这已经是二月三日的中午了。时间啊,你停滞一会吧!你为什么老是从人们的身边嗖嗖地疾驰而过,想挽也挽不住……

郝书记急切而坚定地指示:“我们还是应该就地解决。向运城县去找!向临汾县去找!向附近各地去找!”

就在这时,张村公社医院又来了电话:“如果明晨以前拿不到‘二巯基丙醇’,十四名重患者,将会有死亡!”

找药的电话,不断头地回来了:

运城县没这种药!

临汾县没这种药!

附近各地都没这种药!

郝书记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六十一位同志的生命,现在我们只好麻烦中央,向首都求援。向中央卫生部挂特急电话!向特药商店挂特急电话!”

于是,这场紧张的抢救战,在二千里外的首都,接续着开始了……

人心向北京,北京的心立刻和平陆的心一起跳动……

(王 石、房树民)

秘诀解读

这是全国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中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60年春节过后,山西省平陆县有六十一个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当地医院在没解救药品的危急关头,用电 话连线首都国营特种药品商店,终于找到了解药。但当时交通不便,药品不能及时送达。当地政府便越级报告国务院,中央领导当即下令,动用部队直升机,将药品及时空投到事发地点,六十一个民工兄弟得救了。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故事的确令人动容,里面不但透露着社会各界对民工兄弟的关怀与真情,更体现了干部、群众之间真诚、质朴无华的深情。

作者在谈论写作本文体会的文章中说:“由于这个事件场面大、地区广、单位多,特别是时间短促,许多情节齐头并进,发展异常迅速,这样我们就选择了类似电影分镜头那样灵活跳动的表现方法。”这种灵活跳动的方法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上述节选内容的分叙记事。由于许多事情齐头并进,作者在布局上顾及“横向”的联系,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展现了各方面的紧张活动:张村公社医院里的紧张抢救,县委书记的焦灼不安,司药员夜渡黄河。这种分叙记事的方法,真实反映了抢救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找药牵涉到许多部门和许多单位许多人,涉及的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人都为抢救素不相识的六十一个民工而竭尽全力,使干部与群众之间真诚、质朴无华的深情得以充分体现。

另外,节选部分多用短句,每句另行书写,排列成段;节奏鲜明而又富于变化,给人以紧迫感,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紧张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