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中的有效听写技巧与案例

教学中的有效听写技巧与案例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中经常性地及时听写已学过的方程式、离子反应、重要物质的电子式等。

教学中的有效听写技巧与案例

一、具体案例及方式方法

(一)善用激励,挖掘学生潜能,做好初高中衔接

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如果在前三节化学课抓住了学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高中化学开篇序言的教学显得尤为关键

有老师说,序言最没有讲头也最有讲头;最好教也最不好教。

如何利用高一新生的新奇感,调动他们最积极、最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感受化学世界的多姿多彩、体会“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的同时,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化学兴趣,就成了我对序言教学目标的思考。

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布置让每一位同学去收集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资料,准备两分钟简短演讲。然后每一位同学依座次到讲台发表演说、展示自己,全班共同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体会生活中的化学。老师适时点评。

为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挖掘自身潜能的热情,我运用了卡耐基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在学生演讲之前,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鼓动。

我说:“在西方,有一位著名的应用心理学家。他的心理训练,享誉全球、遍布全美。甚至,在我们中国的许多外企、著名公司,员工都参与他的心理训练班以开发潜能、创造成功。他,就是卡耐基。卡耐基在心理训练中最成功的做法就是,让人即席演讲、当众说话。因为他认为,当一个人敢于面对大众讲话,将会极大地提高他的自信心!今天,我们的这一节化学课时间,将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

事实证明,契合时机的激励,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新同学纷纷摈弃羞涩、打消顾虑,勇敢地走上讲台,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所知、所思,迈出了通往自信的第一步。这一段新颖的激励也成为这堂全员参与、轻松互动、涉及内容纵横恣肆、包罗万象的化学序言课的最大亮点(前来听课的老师的点评)。

(二)激发兴趣是每一堂化学课永恒的主题

化学本身有许许多多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事例、知识,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美的现象、美的规律,它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

比如,在进行“氧化还原”概念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领悟“氧化与还原”、“得电子和失电子”的对称美;通过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让学生感受电荷守恒、电子守恒以及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等一系列科学的美感;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一种能量观,使他们在了解众多能量的同时,认识巨大能量(如核能、太阳能等),体验其雄壮美;通过“碱金属”一节性质递变规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的规律美;通过“焰色反应”的学习和介绍、“硝酸银检验指纹”、“叠氮化钠用于轿车防撞气囊”、“一氧化氮在防癌和神经传递方面的前瞻”介绍、“笑气”的介绍等,让学生体验化学的“神奇美”;通过新教材中“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超导材料、功能高分子、复合高分子材料”的认识,使学生领悟化学的“应用美”。另外,“钡餐——硫酸钡”、“生理盐水——氯化钠”、“新制氢氧化铜——检验糖尿病”、“重金属离子中毒的解毒——牛奶、蛋清、豆浆”、“硫黄治皮肤病”、“苯甲酸钠——防腐”、“苯酚——杀菌止痛”……知识的潜移默化,让学生认识、体会化学的“生活美”!

可以说,教材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生发学科美感,激发化学兴趣的着力点。我们要张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永恒宗旨。(www.xing528.com)

(三)将学科知识心理学化,让学生易于接受

心理学化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预见“新知”可能出现的难点,找准角度,找到在“旧知”上“嫁接”“新知”的最佳生长点。

以“氧化还原”的概念教学为例:这一概念抽象难懂但是对整个后续学习非常重要。我从学生初中阶段已经熟悉的H2还原CuO入手,明确,得氧——氧化,失氧——还原;再推知,价升高——被氧化,价降低——被还原;进一步得出,得电子——氧化剂(被还原),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这样层层递进,分解了难点,使学生的“新知”生长在“旧知”上,从而使该概念由表象到本质,学生就轻松理解了。

又如,SO2通入CaCl2溶液中到底有无沉淀、反不反应?很多同学往往难于理解。我们不难找到初中的旧知:CaCO3+2HCl=CaCl2+CO2↑+H2O。引导提问:作为产物的CO2能与CaCl2溶液反应吗?若能,生成什么?不能反应的理由呢?

显然,这样既温了“故”,又知了“新”,相得益彰。

(四)及时沟通与调适,强化学科自信心

氧化还原的教学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个数比是个难点。一次,在A层次的22班课堂上,我补充讲解了一道原版高考题让学生感受高考,讲完刚好下课。我预感,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全部搞懂了。于是,利用读报时间,我再次深入学生中及时答疑解惑,与同学们沟通。并且鼓励他们:“现在才刚刚开始学习这些知识,就能对高考题有这样的理解和认识,还有两年多接近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难道我们不能预期我们的成功吗?所以一定要坚定信心。”及时的沟通避免了学生在这里产生挫败感。

学科自信心是学生敢于迁移、善用思维的基础。比如,信息题“请写出反物质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无学科自信心,则感到完全陌生无从下手,不敢思考。但是,学科自信心坚定的同学却能大胆抓住“反”,轻易迎刃而解:H-+OH+=H2O。

(五)善用记忆规律,反复适时强化重要的基础知识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在教学中经常性地及时听写已学过的方程式、离子反应、重要物质的电子式等。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地让学生做某些上一节、上一章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尽最大努力加深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印迹的深度,提高记忆效果。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这样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长期坚持,学生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