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品生产中的审美要素与设备优化

药品生产中的审美要素与设备优化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药品生产中,人不仅是审美主体,也是审美对象。药品生产还要求工作人员穿戴统一的洁净的工作服和工作帽,无菌操作间还要穿戴无菌工作服。技术素质美是指工作人员要有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设备的色彩对药品生产环境有重要影响,宜人的色彩环境,可陶冶操作者的情操,提高工作效率。

药品生产中的审美要素与设备优化

四、什么是药品生产的至美

什么是药品生产的至美?制药美学作为一种技术美学,阐述了药品生产中的美学要求。

1.对药品生产主体的审美要求

社会美中,人的美是核心。人不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了整个世界,而且按照美的规律不断地塑造着自己的形象。在药品生产中,人不仅是审美主体,也是审美对象。

对药品生产主体的审美要求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美、技术素质美和思想素质美等方面的内容。药品生产除了按照美的规律制造药品外,还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现代管理学中称之为湿件建设。在我国GMP中“机构与人员”提出相应要求。

身体素质美的基础是健康。健康不只是身强力壮,没有疾病,而且是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无紧张感,有安全感,能正确评价自己,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不消极,有健全的人格和正常行为,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并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身体素质美还包括了人的外在美,体现在身高、体型、相貌、姿态、风度、修饰等方面。人的外在美有些是由遗传决定的不可控因素,但仍可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改善,如姿态、风度等的改善,可以弥补人的外在美中的某些不足。身体素质美是一个综合要求,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重点,对药品生产而言,最重要的是健康(我国GMP第五十六条规定),在此基础上要求操作者注意自己的衣着、仪表。此处强调的是,审美标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关系要受社会实践(这里主要指药品生产)决定和制约。在一定情况下认为美的事物,在另一情况下可能认为不美。例如漂亮的衣着和适当的化妆,对人能起美化作用。但在药品生产中,化妆品的粉尘会污染药品,影响药品质量,从制药美学的角度来看,在药品生产中操作人员化妆是不美的,也是GMP法规不允许的(我国GMP第五十四条)。药品生产还要求工作人员穿戴统一的洁净的工作服和工作帽,无菌操作间还要穿戴无菌工作服。我国GMP(1998年修订)第五十二条规定了“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这种整齐统一的工作现场,能给人以协调、有序的美感。反之,如果工作人员各行其是,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则会给人一种混乱感。

技术素质美是指工作人员要有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ISO 9001:2000对人力资源要求的总则是:“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药学为高技术领域,药品生产的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这一点在《药品管理法》和GMP中均有要求。技术素质美根据岗位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管理层人员来说,主要是要有良好的决策和组织指挥能力;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对于操作工来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的专业知识等。

思想素质美即所谓的心灵美。广义的心灵美包括美好的思想、感情、才学、志趣道德、理想、节操等。药品生产主体的思想素质美主要表现为良好的劳动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流的协作精神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相貌平平的人,只要健康向上、热情亲切,也可弥补不足,美化自己,搞好工作。

完善药品生产主体的素质主要靠教育,其中包括审美教育。药品生产中的审美教育,关键是建立以“人”为核心的药品质量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使工作趣味化和丰富化,使工作人员自觉按美的规律进行生产,按照美的规律完善自我。

健康是美。从WHO的健康新观念出发,药品生产主体的审美要求必须建立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与社会适应健康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完善的教育培训,使之技能熟练、经验丰富。(www.xing528.com)

2.对药品生产客体的审美要求

哲学上,客体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这里药品生产的客体主要指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等硬件,以及技术工艺、卫生、验证、生产质量管理等软件,也即有一个完善的文件化系统。

厂房建筑应设计合理,力求结构美、材质美、形式美。厂房内工序衔接合理,人流物流分开,有足够的空间安置设备及物料。墙面、地面光滑,不得脱落或吸附颗粒物,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厂房内应具备适当的照明设施、取暖通风及调节设施(H V AC系统),各种管道应与生产车间的空间隔离,并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划分洁净级别,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

设备的设计和选型,首先应考虑设备性能是否能保证药品生产质量,便于操作。在制造、安装和使用设备时,也应首先从保证药品质量着眼,其次才考虑经济效果、审美效果等因素。设备选型应结合工艺、生产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装置形式,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设备的色彩对药品生产环境有重要影响,宜人的色彩环境,可陶冶操作者的情操,提高工作效率。

对药品生产客体的审美要求,除了上述体现在有形部分即硬件方面外,也体现在软件方面。如各项基础管理,包括工艺流程、原始记录、技术分析、质量监督以及各种标准、管理制度等。管理也要讲究科学艺术,有效的管理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例如,对药品生产中的各项记录,要有真实、整洁、清晰、规范等审美要求;对管理决策也要有准确、迅速、连续性等审美要求。

3.对药品生产环境的审美要求

药品生产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部分。药品生产的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指社会舆论、人际关系、政治气氛等企业内外的社会心理环境,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制药企业周围的自然环境,一般要求绿化要好,远离居民区,空气清洁。绿化以大草坪、常青树为主,不宜种花,因为花粉飞扬会造成污染。种花似乎是“美化环境”,但从制药美学及GMP立场讲,则是不合适的,这如同洁净室内工作的人员不宜化妆一样。

总的来说,药品生产环境不仅有大的外环境,而且也有局部的内环境。不仅要考虑物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等,而且也要考虑社会心理因素,使环境舒适、清洁、文雅、优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不仅要考虑环境对制药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制药对环境的影响,没有污染物排放,做到清洁生产,并能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