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芦荟提取物醌类化合物性状溶解性实例

芦荟提取物醌类化合物性状溶解性实例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0-19芦荟中部分醌类化合物的性状溶解性:具体见表10-20。

芦荟提取物醌类化合物性状溶解性实例

10.2.5 芦荟提取物的生产实例

芦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用植物,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 loe barbadensis)、好望角芦荟(A. ferox)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性味苦、寒,入肝、心、脾经,可清热、通便、杀虫,治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癣疮、痔瘘等疾病。近代临床及药理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抗癌、消炎、杀菌、抗病毒、杀虫解热、保肝及增强免疫等作用。

1.芦荟中醌类化合物结构

目前,已经发现芦荟的化学成分有130多种,其中主要包括蒽醌类、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甾体类化合物等。芦荟中的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以及芦荟苷、1,8-二羟基-9,10-蒽醌-3-甲基-(2-羟基)丙酸酯等,具体见表10-18。

表10-18 芦荟中部分醌类化合物的结构

img193

2.理化性质

(1)性状:具体见表10-19。

表10-19 芦荟中部分醌类化合物的性状

img194

(2)溶解性:具体见表10-20。

表10-20 芦荟中部分醌类化合物的溶解性

img195

3.芦荟提取物生产工艺

【工艺原理】

芦荟中的醌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酸性,用乙醇提取后,先用乙醚萃取除去亲水性杂质,继而用碱性溶液进行pH梯度萃取,经酸化后即可得游离醌类化合物。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1)醇提-浓缩:将芦荟用70%乙醇回流提取,然后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乙醇浓缩液。

(2)乙醚萃取:将上述浓缩液用乙醚萃取,分别得到乙醚层和水层。

(3)碱液萃取:将上述乙醚液用5% NaHCO3溶液萃取,分别收集碱液层和乙醚层。

(4)酸沉:在(3)中的碱液加入盐酸酸化,滤过,沉淀主要含芦荟酸和芦荟酯酸等。

(5)碱液萃取:将(3)中乙醚液继用5% Na2 CO3溶液萃取,分别得碱液层和乙醚层。

(6)酸沉:在(5)中碱液里加入盐酸酸化,滤过,沉淀主要含虫漆酸D甲酯、脱氧赤虫胶等。

(7)碱液萃取:将(5)中乙醚液用0.5% NaOH溶液萃取,分别收集碱液层和乙醚层,乙醚层含有大黄酚等。

(8)酸沉:在(7)中碱液里加入盐酸酸化,滤过,沉淀主要含芦荟大黄素等。(www.xing528.com)

【生产工艺流程】

img196

【工艺注释】

(1)由于提取包括扩散、渗透、溶解等过程,因此芦荟叶碎片越小,这些过程就越快,提取效率就越高,但若过小、表面积太大,吸附作用增强,反而影响扩散速度,故用乙醇提取时,以过20目筛为宜。

(2)芦荟中含有易溶于水的结合态蒽醌苷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游离蒽醌,其中蒽醌苷的含量较高。当乙醇浓度超过70%时,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易溶于水的蒽醌苷溶解减少,蒽醌收率下降,故选用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3)在酸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应小心防止内容物溢出。

【思考题】

1.醌类化合物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举1个代表性化合物。

2.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大小与结构中的哪些因素有关,其酸性大小有何规律?

3.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哪些科属植物中,代表性中药是什么?

4.指出丹参中醌类衍生物的主要类型,并各举2例。

5.写出大黄中大黄酸及大黄素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并指出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Thomson RH.Naturally occurring anthaquinones(2nd ed).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1971

[2]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吴立军.实用天然有机产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葛锋,王晓东,王玉春.药用紫草的研究进展[J].天然药物,2003(9):103-107

[5]乔秀文,李洪玲,但建明,等.紫草素的超声提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1):18-19

[6]兰卫,高晓黎,兰文军,等.紫草素微波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7(6):124-125

[7]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8]邹节明,梁芳琳,吴广雄,等.CO2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萃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5):33-37

[9]丁玉玲.大黄蒽醌类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60-1162

[10]张阳,曹蔚,许松林,等.番泻叶中二蒽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7(6):17-19

[11]刘环香,徐德芳.热处理对番泻叶的影响[J].中药材,1995,18(4):196-197

[12]季宇彬.抗癌中药药理作用与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49-652

[13]王莲,吕方,张荣泉.植物芦荟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9,21(2):63-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