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都尉府遗址:探访大湾城

汉代都尉府遗址:探访大湾城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都尉府——大湾城大湾城,汉代修筑长城时依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名。大湾城故址属居延遗址的一部分,为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汉代都尉府——大湾城遗址西大湾城距东大湾城2公里,两城隔河相望,面积180米×210米,墙系夯土板筑,其筑法与东大湾城完全相同,墙基现宽8米,顶宽3.4米,残高8米,门在北墙,已毁,宽9米,斜坡道进出,城内有两处后代所修土坯房。

汉代都尉府遗址:探访大湾城

汉代都尉府——大湾城

大湾城,汉代修筑长城时依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名。大湾城故址属居延遗址的一部分,为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

大湾城故址分东大湾城和西大湾城(东岸为东大湾城,西岸为西大湾城)两部分,位于金塔县城东北145公里处的黑河两岸,东经99°75′,北纬40°38′。

东大湾城遗址范围350米×250米,由内城、外城和障三部分组成,内城、外城现仅存几段残高1米左右的城墙和两座残高7米的烽台。障面积90米×70米,障墙残高8.5米,基宽4米~6米,墙系夯土板筑,夯层厚0.2米,夹棍直径0.1米~0.2米不等,棍距4米,行距1.7米。城门在东墙,由两座10米×8米门橹构成,门宽5.2米,进深17.5米,有坡道可上门顶,顶上建筑已毁。障内有宋、元时期所筑土坯房三间,障四周有两道平行的土墙,现存东面一段,它们与障之间有一道7米宽的壕沟。

汉代都尉府——大湾城遗址

西大湾城距东大湾城2公里,两城隔河相望,面积180米×210米,墙系夯土板筑,其筑法与东大湾城完全相同,墙基现宽8米,顶宽3.4米,残高8米,门在北墙,已毁,宽9米,斜坡道进出,城内有两处后代所修土坯房。

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发掘出汉简1500余枚,以及西夏文的印版文书和西夏文的丝绸各一件,其中,所出简中的西汉“田卒簿籍”较为重要。1972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在此发掘出数百枚汉简和部分珍贵文物

东大湾城现存城址保存较为完好,而西大湾城由于地处戈壁沙漠之腹,紧靠黑河河岸边缘,随着河床的自然扩宽,近年来故址南墙、东墙分别被河水冲毁150米、125米,且有继续扩延之势。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故址进行保护,1998年4月,金塔县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金塔县大湾城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年10月、1999年3月又委托酒泉地区水电处勘测设计队编制了《工程设计报告》,正式向甘肃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呈报和请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防洪工程于1998年10月正式开工。该工程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堤坝布置在西大湾城东侧黑河西岸边,全长792米。该项工程于1999年10月23日竣工,经省、地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2008-2009年,金塔县先后分两期共投资200万元完成了肩水金关、地湾城和东大湾城的加固维修。主要工程:遗址表面PS喷洒渗透防风化加固,裂隙PS注浆加固、墙体悬空面或坍塌区加固,顶面冲沟加固和设置防护围栏。2011年又实施了三期工程,总投资110万元,对西大湾城进行了除险加固维修。

西大湾城防洪工程

大湾城防洪工程碑文(www.xing528.com)

居延简库风水地,古今盛名映苍穹。

苍山巨变时景迁,弱水冲城一角陷。

戊寅筑坝定经纬,庚辰大堤连阡陌。惠及桑梓古城安,考古研究史为先。

斗移星转,时换境迁,城垣颓陷、大有倾倒之势。加之弱水溢道冲毁古城西南一角,为保古城无虞,国宝文物无恙,地方政府多次以工代赈进行修护,并备文详呈上级,恳请资助。

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国家文物局核准立项,并拨支专款一百万元,地方政府倾囊相助,以工代赈,组织劳务建勤配套达六十六万元。工程建设者情系大湾城,挥汗戈壁滩,茧手胼足,风餐露宿八百余天,修筑大堤七百九十二米,划定保护范围十八平方公里,飨保大湾城古址安然无恙。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利在当今,功载史册。党和政府,制定方略;庶民百姓,一体昭泽;专家学者,献计献策;能工巧匠,流尽汗血。今留墨迹,诚怕湮没,史库永存,古城放歌,企盼后生,耀我中华。

  金塔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