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理方面:健康预防意识和行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生理方面:健康预防意识和行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预防能力,从积极的角度来讲,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及其家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对健康促进方面信息的关注、对健康促进方面资源的获取、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习得等;换个角度来看,还指个体对疾病成因相关知识的有意识地学习、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疾病预防意识、开展并参与疾病预防行为等。简而言之,个体的健康预防能力指向个体对健康、疾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生理方面:健康预防意识和行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需求层次理论体系中,生理能力在个体各项能力谱系中始终占据首位。相较于尊重、归属和自我实现等非生理能力或社会能力,生理能力具有自身的基础性,人是物理性的、生理性的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保健的意识日渐增强,然而对贫困群体而言,这一至关重要的生理能力——健康预防能力,通常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健康预防能力,从积极的角度来讲,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及其家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对健康促进方面信息的关注、对健康促进方面资源的获取、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习得等;换个角度来看,还指个体对疾病成因相关知识的有意识地学习、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疾病预防意识、开展并参与疾病预防行为等。简而言之,个体的健康预防能力指向个体对健康、疾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在针对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实践中,实务者发现当地村民接收的医疗设施十分有限,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普及性低,村民们没有健康意识,认为只要不存在躯体化的症状、具备劳动能力就是健康的身体状态,将一些身体症状简单归因于劳动疲惫所致;村民们对疾病致因、预防方法并不关心,体检意识较弱,妇女的卫生保健意识普遍偏低。[6]从我国当前家庭健康大数据来看,大部分地区家庭中的女性通常充当维护家庭成员健康的守门人角色[7],相较之下贫困地区女性在监督和管理家人健康方面的意识和行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www.xing528.com)

有研究者曾通过对我国贫困地区几个县人口的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残疾人口发生率、死因构成模式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尽管贫困地区人口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农户健康存量普遍不高的状况。该学者由此指出健康即为潜在的财富,健康存量的增加和财富的增长是相关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将增加健康存量看成是卫生保健投资的回报或结果。[8]对包括贫困群体在内的每个个体来说,健康预防能力和水平都是物质财富增加、精神福祉改善的必要保障。

针对贫困群体健康预防能力较弱的现状,社会工作者在进入贫困社区时,可以首先通过走访村民、当地村民委员会干部的方式实施该社区家庭健康情况的总体调研,对该社区民众的健康状况予以整体性了解,比如该社区常见疾病、威胁人们健康的环境性风险因素、民众关于健康和疾病预防的基本观念与困惑等信息,绘制社区“健康地图”;成立健康促进小组,招募社区中自愿参与的人员,以访谈、座谈和小组会议等形式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培训,使其成为社区健康促进骨干;在社区干部和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健康骨干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健康观念和知识传递活动,工作人员及时跟进并协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9]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链接医疗资源赴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制作便于民众理解的健康主题宣传海报并张贴于社区醒目的地方;经过走访,了解重点健康关注对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辅导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