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等劳工”成为国际间谍”:李嘉诚的惊人身份揭晓

下等劳工”成为国际间谍”:李嘉诚的惊人身份揭晓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李嘉诚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李嘉诚十分勤劳,工头夸他“好样的”,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个“下等劳工”,竟会是“国际间谍”。

下等劳工”成为国际间谍”:李嘉诚的惊人身份揭晓

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李嘉诚在创办“长江塑胶厂”后,一次,他在翻阅一本英文版《塑胶》杂志时,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需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他在一家小旅社安下身,就急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地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他素来知道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

也许应该名正言顺地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那么,长江厂只能跟在别人后头亦步亦趋,谈何突破呢?(www.xing528.com)

聪明的香港人善于模仿。对急于打冷门、填空白的李嘉诚来说,等塑胶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模仿,将会遇到众多的竞争对手。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李嘉诚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十分勤劳,工头夸他“好样的”,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个“下等劳工”,竟会是“国际间谍”。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

李嘉诚又心生一计。假日里,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自己打算到其他的厂去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最后,李嘉诚到市场去调查塑胶花的行销情况,验证了塑胶花市场的广阔的前景。

平心而论,以今天的商业准则衡量李嘉诚当年的行为,值得商榷。但在那个时代,偷师和模仿是很普遍的现象,无可厚非。李嘉诚创大业的雄心勇气和他随机应变的精明,对我们不无启迪。

“善处世,敢创富,巧应变。”此为李嘉诚掌控商道的三张底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