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阶梯到跨越: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演进

从阶梯到跨越: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演进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过程中,企业能力随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跨国经营活动本身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对外直接战略投资的演进是这一过程的具体化。根据已有研究,结合探索性案例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呈现图6-2所示的演进过程。

从阶梯到跨越: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演进

由于企业能力具有难以被模仿的特征,因此企业能力也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原因。企业能力是企业特有的,只能通过组织内部建立而不能从要素市场上通过购买或交换获得。企业能力的构建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过程中,企业能力随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的历程紧密相关。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内向国际化的阶段积累并发展了自身的能力体系,而这种能力体系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外向国际化的阶段进行了转移。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跨国经营活动本身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对外直接战略投资的演进是这一过程的具体化。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等战略性资源。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不断从外部获取资源和更新战略资源。根据已有研究,结合探索性案例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呈现图6-2所示的演进过程。

图6-2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能力的阶梯演进模型

1.一阶能力:以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能力为主导

中国制造业企业首先具有对外投资的基础能力,即制造能力与营销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国制造业企业实施市场投资战略,向国际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同时建立销售渠道,获取市场信息,积累市场知识和经验。在国际产业分工背景下,依靠低成本优势的本土企业大部分处在产业链中的组装和制造等低端环节。中国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企业发展为跨国企业经历了从出口到对外直接投资等一系列过程。出口产品必须具有性价比优势,因此,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企业具备较强的先进制造能力。从资源的视角看,跨国公司“获取优势”的第一步是资源的搜寻与获取。传统跨国公司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活动始于母国优势。这种母国优势是建立在国家之间的要素成本和质量的差异上的,是一种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化初期普遍具有的优势是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制造成本优势。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能力首先要具备制造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将所生产出的产品顺利销售到国际市场,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国际营销能力,并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不断收集国际市场信息、建立国际销售网络、积累国际营销经验,从而持续提升国际营销能力。伴随企业国际化战略而来的激烈竞争将迫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利润和维持生存。另外,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会从外国消费者那里获得改进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的各种建议,更容易接触到前沿技术,更能通过开展技术模仿或创新从国际化经营中获益。(www.xing528.com)

2.二阶能力:以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主导

当企业在市场获取投资过程中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财务实力后,将会主要实施资源获取投资战略,迅速获取国际市场上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战略性资产。此时,企业不仅具备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同时具有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并通过持续的资源投入、资源整合来提升这种能力。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各子公司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跨国公司需要不断寻求具有专用资产的公司,并通过并购或合作等方式获取这类专用资源,并将其纳入全球经营体系当中。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目标企业资源的差异性。跨国公司需要通过并购等来控制更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通过并购获得许多专用资源,其中十分关键的是技术资源。企业需要快速学习、消化吸收从外部获取的技术资源,并逐渐培养自身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只有真正具备了技术创新能力,拥有更多具有垄断优势的技术资源,才能在全球行业中掌握话语权,主导全球产业链的发展。

3.三阶能力:以全球运营能力和全球学习能力为主导

企业进入全球升级阶段后,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追求全球整体利益最大化。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具备动态能力,以及通过全球学习,建立并不断更新全球运营能力。与国内经营相比,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样,随着企业全球化程度的提升,企业不得不在国际化过程中对其资源和能力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能力体系。动态能力是企业的一种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或重新配置和整合自身资源来应对环境变化的变革导向型能力(盛斌,杨丽丽,2014)。跨国公司要获取真正的竞争优势,不仅要将活动分布于合适的地点,而且要在全球基础上实施这些活动。传统方式中子公司最重要的纽带是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子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将母公司的能力和优势有效模仿、移植进来,在东道国加以利用,因此扮演着母公司能力和优势“输送管道”的作用。

在全球网络中资源和能力转移的方向不仅是从母公司到子公司,更包括从子公司到母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互相转移。跨国公司能否有效获取和整合资源、创造全球资源网络,并构建起战略资产和核心能力,决定了其在这一层次上优势的强弱。价值链层次的竞争优势,主要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开展的价值创造活动有关,价值链配置是否合理、协调,作业流程的设计是否灵活,全球运营网络是否有效,都是决定性因素。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运营获取整体竞争优势的逻辑是:跨国公司将跨国经营视作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基于战略远景的高度,在全球搜寻和整合资源,形成独特的战略资源,构建核心能力,然后在全球范围配置和协调价值创造活动,并生产出符合当地需求的差别化产品。通过这些活动,跨国公司获得各个层次上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各层次的互动,最终获取整体竞争优势(孔德洋,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