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共享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共享发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一条件要通过不断推进的体制改革来创造,后一条件则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继承的历史遗产相关。改革之初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城市企业严重冗员。与改革的起步同时,中国进入一个特殊的人口转变阶段,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而非劳动年龄人口处于停滞状态。最后,就业扩大也保证了劳动者收入的持续提高,实现了改革发展成果为城乡居民共享。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共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中国经济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一个长期持续而不是周期性的高速增长,必然同时具备必要的体制机制条件和生产要素供给条件,以便把潜在的增长源泉动员起来并予以有效配置。前一条件要通过不断推进的体制改革来创造,后一条件则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继承的历史遗产相关。

改革之初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城市企业严重冗员。与改革的起步同时,中国进入一个特殊的人口转变阶段,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而非劳动年龄人口处于停滞状态。当时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还不懂得“人口红利”这个概念,因此,无论是就业不充分这个计划经济的体制遗产,还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过快这种人口状况,都被看作是一种负担。然而,按照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逻辑,事后看来,改革将这个时期的资源禀赋转化成了高速增长源泉。

重新审视经济改革过程,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问题导向主线,即通过拆除体制障碍,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企业富余职工退出低效率的岗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和经济活动之间流动,不断进入生产率更高的就业领域,实现了资源重新配置。应用这个逻辑,我们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意义。例如,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从根本上解除了农民自行配置生产要素的束缚;票证制度的取消使转移劳动力进城居住和就业不再面临有形的体制障碍;旨在打破“铁饭碗”的国有企业就业体制改革,开通了劳动力向生产率更高领域配置的通道。(www.xing528.com)

由这一系列改革推动的资源重新配置,不断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冗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得到更具生产性的使用,把“社会负担”转化为增长源泉。首先,把人口红利实际转化为高储蓄率和高投资回报率、劳动力充分供给和质量改善,以及重新配置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其次,资源重新配置同时意味着产业结构按照生产率提高的方向进行调整,农业劳动力比重显著下降。最后,就业扩大也保证了劳动者收入的持续提高,实现了改革发展成果为城乡居民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