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儿成长:从大脑到精神世界的探索

婴儿成长:从大脑到精神世界的探索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婴儿和儿童的成长过程是研究知识产生与发展问题的极好的视角。婴儿的知识成长伴随着其大脑的生理性的生长。然而,大量临床观察的结论否认了这一点,研究者们发现婴儿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非常多姿多彩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不比成人低多少,这个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皮亚杰之类的发展心理学家们进行努力的结果。狼孩的低智力状况可以视为婴儿在缺少成人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自然发展其智力的一个结果。

婴儿成长:从大脑到精神世界的探索

研究婴儿和儿童的成长过程是研究知识产生与发展问题的极好的视角。当然,前提是我们相信婴儿的指令系统从一生下来就是完全的,是可以正常工作的,这是我们应用算法理论的一个条件。婴儿的知识成长伴随着其大脑的生理性的生长。不过,综览有关的文献,似乎没有迹象显示这种生理性的生长过程,已经达到了要迫使我们来假设指令系统也存在生长过程的程度。

为什么婴儿是极好的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如5.2.8 节所述,人类的知识主要是以后天的教育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传承的,先天遗传的主要是包括指令系统在内的、普遍而基本的能力。我们对“硬软件”继续予以忽略,对于胎教的贡献(这一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予以忽略。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近似地认为,一个新出生的婴儿,他的知识存量为零,他回到了我们所假想的人类肇始之初的状况。在一定的意义上,新出生的婴儿是对人类早期历史的一种重现。这就是婴儿在算法框架中的重要性所在。

婴儿一旦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他的身体、而且他的头脑就都将立即进入一个极为活跃的状态之中。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因而现在几乎是一种常识了。这种认识如今在婴幼儿教育方面占据了支配地位。在较早的传统观念中,婴儿是不受重视的,人们对于婴儿的状况以及婴儿的成长只是持有一些相当简单的、机械的、似是而非的认识。然而,大量临床观察的结论否认了这一点,研究者们发现婴儿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非常多姿多彩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不比成人低多少,这个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皮亚杰之类的发展心理学家们进行努力的结果。

按照算法的逻辑来进行推断,情况应当是这样的。婴儿出生以后,大量的信息与问题袭来,大脑即开始工作。这是一种与纯粹简单计算高度相似的情况。随机的信息加工是低效的,知识存量是贫乏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儿在成人的眼中总是傻乎乎的。让我们再次回到“狼孩”。狼孩的低智力状况可以视为婴儿在缺少成人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自然发展其智力的一个结果。这就好比一台没有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式的“裸机”,它的用途是很小的。这并不是说这台电脑的基本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不够强大。我们甚至可以假定这台电脑能够自己开发程式,但是,它的自主开发能力和程式扩张速度都不可能达到不再需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式的地步,不仅在数量和速度上达不到,在质量上也不可能达到。自己开发的程式不可能恰好是用户打算安装并予以使用的程式。同理,婴儿所进行的纯粹简单计算也不可能在可以忍受的期限之内开发出足以支持他在这个社会中正常生活的知识,或者恰好开发出成人打算教给他的知识。这与婴儿大脑的功能是否健全无关。这是一种经济上的道理,是一种内生的不可能性。只要我们处于算法的预设之下,我们就会得出这个结论。假如有人不承认这个结论,这就意味着他拒绝了算法式的前提。

婴儿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微小的和艰难的,这是算法式的推论,也是重要的事实。例如,婴儿看到危险的物品袭来,往往不知道躲开;躲避硬物的本领是后来才具备的。这就表明,什么是危险的,什么不危险?什么物品硬,什么物品软?哪些碰撞会引起疼痛,哪些不会?这都是需要发展的知识,而不是与生俱来的知识。这些知识本来不具备,经过学习和实践之后,才慢慢具备了。这些知识是重要的,绝不是可以省略的,这个发展阶段也绝不是可以跳过的。由于丧失了童年的相关记忆,成人往往会忽视这个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忘记了它是多么地艰辛和“繁琐”。[8]

在被成年人有意识地进行教育之前,婴儿的思想状态是比较原始的;越是较早期,也就越原始。个人可以通过受教育取得进步的加速,可是,受教育的能力本身必须首先具备才行。这是人类必须承受的一种不经济。皮亚杰说,所有的儿童都经历大体相似的发展过程,有着大体相似的表现。这首先应当被解释为婴儿们自身高度的相似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稳定性,以致他们都面临着大体相似的问题;而且,他们还没有受到个性化知识的过度引导,还未曾向某个专门的领域作定向的发展。指令与信息随机地组合,这个因素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这就好比厨师炒菜,只要所用的原料相同,炒出来的菜肴的味道总是八九不离十的。后期发展的时间拖长了,人际差异才会逐渐加大。同时,出于同样的理由,婴儿的精神世界也绝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婴儿不善于交流和表达,成人们必定对此所知甚少。婴儿究竟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跟什么人打过交道,受过哪些影响,谁会清楚地知道呢?即使跟他最亲近的人,恐怕也是所知有限的。据此也就可以推知,婴儿间的实际差异一定会比我们通常想象中的更为显著。(www.xing528.com)

上述道理可以婴儿的记忆力为例来说明。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岁之前的儿童不具有进行长时记忆或永久记忆的能力。从生理条件方面来说,固然不能排除某些神经组织尚未发育完全的可能性,可是,即使忽略这一点,单单从算法的角度来进行推演,也是可以得出类似结论的。算法的结论反而会更加全面和切合实际。婴儿从“一穷二白”的境地出发,展开随机的计算。除非受到强烈的刺激,或者满足了特殊的需要,任何计算结果对于婴儿来说都将近似于无所谓。这是因为,对于计算结果的估价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不知道黄金值钱的人,也就会“怀抱金盆讨饭吃”。如前所述,记忆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也是一种需要有所耗费的工作;除非有需要,当事人才会这样做。对于很多计算结果,既然婴儿都鉴别不出其意义与价值,当然也就会放任它们自生自灭,而不会巨细靡遗地记流水账。特别地,婴儿尚未认识到有必要在常规计算之外另行设置自我监察的作业,自我监察的技巧是在经验的刺激和诱导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婴幼儿看上去似乎“缺乏”记忆力。

研究者们还发现,婴儿虽然拥有长时记忆,婴儿的长时记忆仍然一般要比成人的更为短暂。为了解释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解释一下记忆为什么需要重复。由于记忆占用存储空间,耗费体能,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为了达到更好的经济性,大脑总是在不停地审查和再审查各种记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不断地对之进行排序和调整。据此,我们可以假定,如同计算机中的情形一样,人脑中也存在专司“碎片整理”和“垃圾清理”的程式,一有机会它们就要运转一下。虽然这个假设听上去有点儿复杂和离奇,实际上则是相当合理的。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可以解释,记忆需要在不断地重复和强化当中才能保持下去,否则就会面临被“自动清理”的危险。婴幼儿的长时记忆之所以不那么长,根据笔者的观察,原因首先应当在于婴幼儿的兴趣转移得很快。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更多地凭借感觉与喜好行事,而不大注重利害(因为利害是相对抽象的)。婴幼儿对于缺乏趣味的活动高度排斥,而兴趣本身却是不易持久的。记忆既然服务于兴趣,它也就没有一直保持下去的必要。例如,哺乳期过后,关于哺乳的记忆很快就会淡忘,但这不能否定在哺乳期间婴儿关于哺乳的记忆曾经是多么强烈的事实。反过来,出于利害上的需要,成人会对某些记忆刻意地和反复地进行强化,以致这些记忆“看上去”似乎是永久性的。成人只是炫耀自己对某些事情记得很牢固,却忽视了自己许多年来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怎能仅仅根据表面化的印象来做出绝对的结论呢?若果如此的话,三岁以前永久性记忆的确存在的事实以及关于儿童长时记忆的众多神奇现象反而就会成为不可解释的了。[9]

最后,我们再回到“硬软件”。在以上论述中,我们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即尽可能地不考虑“硬软件”这个因素。婴儿一生下来就会吃奶,这样的事实震慑着我们,使我们不敢贸然采取完全无视“硬软件”的态度。可是,这不能阻止我们挖掘其中的算法元素——也就是说,不能阻止我们把这些行为的成功进行尽可能地归功于后天形成的知识。在剔除知识的贡献之后,我们至少可以说,真正可称为“本能”的东西要比通常所认为的少得多。婴儿需要食物,嗷嗷待哺,这并不能表明他是在呼唤母亲的乳房。实际上,婴儿的嘴唇碰上什么就吸什么。母亲的乳房是母亲自己迎送上去的,哺乳过程是此后才“自然地”开始的。在这里,成年人的知识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对于所吮吸的对象,婴儿刚开始显然不能分辨(否则他就不会咬乳头了),只能被动地接受,不过,在不久之后婴儿就会表现出选择性和倾向性。这个变化恰恰说明,正确接受哺乳的能力离不开后天的发展,仅有本能是不够的。婴儿在对待固体食物方面的表现也与此类似。我们固然不能否认婴儿天生就会吃的事实,可是,丰富的实际材料表明,围绕这些活动的知识必定在迅速地、大量地产生着,并及时地投入使用当中。就算硬软件同时也做出了贡献,我们也可以推测,硬软件主要是以自动加工信息并产生知识的方式来发挥作用的。鉴于生存所需的知识是非常具体的,我们不能设想这些知识已经完全在硬软件的内部准备妥当了。硬软件不应视为存放问题现成答案的仓库,而应视为一些比较抽象的、片断化的程式。这些程式只有结合具体信息进行运转和工作,才能产生所需的答案。即使其中包含着现成的答案,那也一定是少数的和罕见的情形。

同理,婴幼儿在所处环境中的其他初级活动能力(例如走路、玩耍)也离不开知识的产生。例如,学习直立走路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要经历无数次失败。未曾具有捕猎经历的老虎是不会捕猎的,何况人乎?只不过,这种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婴幼儿自己进行的,需要借助的成人帮助较少;而当成人帮助他的时候,由于粗心,成人通常并不感到自己在使用多么了不起的知识,因为成人已经忘记了自己习得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这就让成人们误以为,这些能力是婴幼儿天生就有的,并且是标准的和无差别的——即使有差别,也误以为这些差别都是先天的。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婴幼儿的活动,就会发现,婴幼儿几乎每一天都在取得(可以觉察的)进步,都在给大人们带来惊喜和乐趣。这种惊喜与乐趣正是长辈们萌生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