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逆势竞进:县域经济上扬的成功范例

襄阳逆势竞进:县域经济上扬的成功范例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深刻调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复杂局面,襄阳市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稳神竞进,克难奋进,全市县域经济逆势上扬,整体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大幅提升,被誉为逆势竞进的“襄阳现象”。

襄阳逆势竞进:县域经济上扬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深刻调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复杂局面,襄阳市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稳神竞进,克难奋进,全市县域经济逆势上扬,整体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大幅提升,被誉为逆势竞进的“襄阳现象”。

(一)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总量迅速扩张。2015年,7个纳入考核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37.7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6.2%,由“半壁江山”升格为主要支撑。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县市区有6个,比2010年增加4个,其中,襄州区、枣阳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分别达到545亿元和519亿元。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7个县市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部超过10亿元,其中5个县市区过20亿元,枣阳市、襄州区分别达到35.76亿元、31.12亿元。7个县市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为113亿元,比上年增长34.5%,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89%。进位加快。7个县市区综合排名连年大幅进位,名列前茅。6个县市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受表彰县市区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市州之首,占受表彰县市区总数的三分之一。襄州区先后6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市”,枣阳市先后5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市”。

(二)特色日趋鲜明。特色经济精彩纷呈。各县市区立足实际,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枣阳市、谷城县、老河口市的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宜城市的水晶产业,保康县的生态旅游业,南漳县的有机农业,襄州区的纺织服装业,都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绿色经济有声有色。先后建成“六大循环经济示范园”,谷城县成功创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老河口市加快建设“中国有机谷”,走出了一条“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www.xing528.com)

(三)民生持续改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16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88万城乡居民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实现“住有所居”,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十二五” 期间,襄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快于经济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65元增加到13650元;居民储蓄额达到1538.39亿元,比2010年净增723.05亿元。实现25.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保康县在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综合考评中连续5年蝉联全省第一。

(四)后劲不断增强。多点支撑格局初步显现。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以东津新区为核心的“一心四城”空间形态,枣阳市实力不断壮大,襄宜南、丹河谷一体化发展,保康生态旅游试验区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骨干企业快速成长。2015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96家,占全市总量的73.46%。骆驼股份、襄大农牧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三环车桥、三环锻造、骆驼集团、湖北金洋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引擎作用开始发挥,市场主体迅猛增长。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4.2万户,新增注册资本金88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