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性预期理论:经济活动的根据性与科学预测的限制

理性预期理论:经济活动的根据性与科学预测的限制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理性预期理论基于“科学预测”之上,而现在的预测理论与实现都是基于过去的发展的数学模拟,它只是对过去发展轨迹的延伸,在环境条件不发生太大变化的前提下才有效。顶尖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预期能力应该算是最强的了,但这件事对于理性预期理论具有讽刺意义。

理性预期理论:经济活动的根据性与科学预测的限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根据理性预期进行,货币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不影响实际的经济变量。系统的货币活动仅仅影响诸如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等名义变量。货币的中性使得政府的货币活动和财政活动失效,实际的经济变量只由经济中的技术条件、人力资本等实际因素决定。理性预期学派还强调,由于政府对经济信息的反应不如公众那样灵活及时,所以政府的决策不可能像个人决策那样灵活,因此政府的任何一项稳定经济的措施都会被公众的合理预期所抵消,成为无效措施。

理性预期理论基于“科学预测”之上,而现在的预测理论与实现都是基于过去的发展的数学模拟,它只是对过去发展轨迹的延伸,在环境条件不发生太大变化的前提下才有效。对于千变万化的市场来说,并非真正的科学预测。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的变化类似股票的变化,至今没有人可以预测到拐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所以理性预期本身就站不住脚。

经济学者所谓的经济预测,就是通过几种数学曲线进行模拟,然后选定最接近以前的数学曲线去预测未来的发展,但真正理解预测方法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根本无法预测突然的变化。在经济发展中,因受到众多各种因素的影响,断崖式突变经常发生。这些预测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预测短期的未来,这个未来不该超过一个月,经济生活中的大多数预测不过是在自欺欺人,是最“科学”的假科学。

成立于1994年的一家美国著名超级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指导下,由著名数学家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风险对冲数学模型,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施,在资本市场上操作交易。1998年遭遇俄罗斯金融风暴时,他们输了个精光,还险些拖累整个金融体系。顶尖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预期能力应该算是最强的了,但这件事对于理性预期理论具有讽刺意义。(www.xing528.com)

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实体经济投资都是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针对任何时刻的市场信息,许多企业都可能存在互不相闻的隐秘投资。信息封闭条件下的盲目投资经过建设周期的滞后形成产能,很可能早就产能过剩了。按照理性预期的理论,根本就不会有经济危机出现,可事实并非如此,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更是说明了理性预期理论的局限性。

理性预期不仅认为投资是基于理性预期的,并且认为民众的消费也具有理性预期的性质。就连经济学家们所做的理性预期都很不靠谱,民众进行的理性预期偏离实际情况就更远了。一般民众的消费行为不可能基于对政府经济政策的预期,很多民众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政府经济政策,有些人虽然知道有这个名词,也不十分清楚它的意思。相对在发达国家中,了解政府经济政策的人数会多一点,但就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众的表现情况来看,真正理解政府经济政策的人口比例状况也并不乐观。退一步说,如果真的存在理性预期,或者说理性预期真的可以实现,可能会有对货币政策的对冲效果。即使如此,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若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或公共产品,只要大体回本或亏损不太大,就会带来就业的提升和市场的扩大,至少可以缓解眼下的危机。无论企业或民众是否预测到政府行为的效果,这个效果都不会改变。

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预期,选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但这不是全社会一致的理性行为,每个人的预期各不相同,叠加之后就是一种未知状态,这一点在股市中反应得最为明显。把理性预期理解为社会舆论倾向,会对经济实际运行的解释作用更大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