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南州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问题

黄南州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问题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南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受结构性矛盾和新的制约因素交织影响,黄南州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增大。虽然近年来黄南州的经济总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徘徊不前,且城乡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黄南州经济发展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如果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势必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黄南州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问题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南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的制约,与青海省内其他州(地市)相比,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

根据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八州地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黄南州地区生产总值68.83亿元,而同时期的海西州、海北州、海东市、西宁市、玉树州、海南州、果洛州分别为560亿元、106.62亿元、377.7亿元、1077.14亿元、56.49亿元、130.72亿元、34.06亿元。从经济总量的排位来看,黄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在青海省八州(地市)中位居第六,略高于玉树州、果洛州,但远远落后于西宁市、海西州等州(地市),表明黄南州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滞后,起点低,年增长绝对值小。原因在于州内基本没有能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力的企业,原有的乡镇企业因资金、政策、技术、管理等原因非关即停,文化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刚刚起步,短期内尚难形成规模。[6]2015年前三季度,黄南州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17.69亿元,同比下降7.35%,实现工业增加值8.11亿元,下降4.6%,规模以上工业拉动不足,工业增加值增长难度大。农牧业增加值虽然同比增长34.5%,但由于农产品服务信息、资金、技术支持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农牧业增产增效。笔者在走访发改委等部门的过程中了解到,全州实施的490个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有6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7亿元,同期增长16.76%,与“十二五”前4年年均30%以上增速相比,投资增速下滑较为明显。受结构性矛盾和新的制约因素交织影响,黄南州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增大。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结构主要由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两个部分组成。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尽管全州产业结构出现“一、二、三”向“二、三、一”转变的趋势,但目前黄南州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28.87∶37.54∶33.59调整为2014年的29.19∶36.05∶34.76,期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二产下降、三产增加。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国家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0%左右,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40%左右。而2014年黄南州地区生产总值68.83亿元,三大产业占全州GDP的比重分别为29.19%、36.05%、34.76%,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不合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产比重高达近30%,二产薄弱,三产发展严重滞后,三次产业关联度低,制约该州经济发展。另外,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黄南州“一产单一,二产依赖水电铝业,三产发展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转变,传统产业占比高,创新驱动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足。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化等产业发展在该州基本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其次是城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高与低是城乡结构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目的主要在于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带动、辐射地方经济增长。2012年全州城镇化率为20.9%(按常住人口计算),比全省低26.59个百分点。[7]黄南州城镇化水平低,在于该州多以农牧民为主,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还不够高,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因缺乏产业支撑而显得非常缓慢。(www.xing528.com)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

2015年前三季度黄南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7亿元,增长16.76%,各地区投资保持增长。同仁县投资11.16亿元,增长22.57%;尖扎县投资10.07亿元,增长25.8%;泽库县投资9.31亿元,增长23.39%;河南县投资10.74亿元,增长1.4%;州本级投资1.67亿元,增长8.62%。同时期青海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6.15亿元,同比增长12.1%,显然黄南州在全省投资总规模中占比不高,与其他7个州(地市)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投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招商项目无法落地。民间投资仍然缺乏活力,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6.8%,属典型的政府主导投资型,因而依赖性较大,容易产生等、靠、要被动的投资格局,社会闲散投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这是黄南州投资总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8]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导致黄南州目前仍然无高速公路、无铁路、无机场、境内公路等级低,出口不畅,“瓶颈”制约突出。[9]从目前黄南州项目储量来看,新建项目中没有大项目支撑,续建项目中多数重大投资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剩余投资量少,无法继续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加之黄南州地方财政困难,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困难重重。

(四)农牧民收入徘徊不前

2014年黄南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653.79元,比2013年增加662.37元,增长13.27%,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03.63元,增长0.68%。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45.35元,比2013年增加1927.67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50.71元,下降7.33%。虽然近年来黄南州的经济总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徘徊不前,且城乡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就其原因而言,首先在于农牧渔产品的价格不高,在市场上不具优势。其次是因为当地的农牧民仍然依靠传统的手段来增加收入,新兴产业缺乏及新兴手段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受市场不利因素影响,黄南州虫草、牛羊肉等价格走低,给农牧民收入增长带来一定影响。2015年上半年,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0.7元,同比增长7.9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2.37元,同比增长9.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5元,同比增长5.04%。可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依然凸显,全社会70%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城镇,80%的农牧人口从事低生产率的农村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黄南州经济发展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如果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势必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