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的传统与投机职能: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货币的传统与投机职能: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1.2.2金融创新时代货币的投机职能在当前的金融创新时代,资金已经不再满足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远期掉期交易等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走向了指数化的虚拟游戏,投机资本在金融市场、衍生品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肆虐,从资产价格巨幅波动中寻找牟利机会,使得投机资本与实体经济建设脱轨,诱发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动荡。

货币的传统与投机职能: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为了具体地研究宏观层面的民生负担,本章考虑变量M,用来指代货币。货币M既可以用来支持实体经济投资和消费,也可以进入虚拟经济推高资产价格。

一般把货币M中用于投资[5]和消费的那部分叫交易性需求,用于投机的部分叫投机性需求,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两者通常使用符号L1和L2来表示。

在货币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交易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出现货币增量时,如何进行分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央行增加的流动性被实体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吸收得过少,就会使得资金大量滞留于金融商业流通环节,引起资产价格上涨。

不同的历史阶段,货币的职能存在很大的不同,就历史的纵向维度来看,货币最初具有价值尺度及其派生出的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货币等职能。此时,物价上涨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体经济增长所需而引起。货币基本没有投机职能,关于通货膨胀国民收入的各种理论,均围绕货币的交易职能展开。

7.1.2.1 传统时代货币的交易职能

马克思认为具有价值尺度功能的货币可以便利流通中的商品劳务交换。此时,货币流通规律为: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必要货币量M应该是待售商品数量Q和单位商品价格P的乘积与同名货币流通次数V之比,写成公式为

上式与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异曲同工,现金交易方程为

MV=PT

其中,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一般商品价格,T表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交易量总和。(www.xing528.com)

庇古基于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提出了剑桥方程式,该式可写作

M=KPy

式中,M表示民众持有的用于消费投资的货币量,与凯恩斯所述的交易性货币需求L1等价。K是货币量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P为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y为按照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Y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该式从另一个角度表示流通中消费和投资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流通速度K,又称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当代国际上有关货币流通速度的观点中占据主流。

在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PT=MV,即Y=MV,在货币流通速度和实际产量稳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M超过实体经济中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此时发行的货币数量M完全用于消费和投资,用凯恩斯的术语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L1,此时投机性货币需求L2为零。流通中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全部用于实体经济中的消费和投资。

7.1.2.2 金融创新时代货币的投机职能

在当前的金融创新时代,资金已经不再满足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远期掉期交易等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走向了指数化的虚拟游戏,投机资本在金融市场、衍生品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肆虐,从资产价格巨幅波动中寻找牟利机会,使得投机资本与实体经济建设脱轨,诱发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动荡。

在当前的情况下,投机性需求L2不再为0。根据王少梅(2012)以中国为样本的研究,中国的L2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M滞留在虚拟经济的流通环节中,推动着资产价格巨幅波动,而实体经济却因为资金没有真正流入而相对疲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