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经济研究:传统实体经济的新挑战

虚拟经济研究:传统实体经济的新挑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当把虚拟经济作为一个专门领域加以研究的时候,一般的经济学人都具备相对充足的分析工具和完备的知识背景。技术外溢性、临界容量等效应对这些行业内的企业竞争行为产生基础性作用,从而出现了传统实体经济中未出现过的独特经济运行机制和现象,而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界定为本书中的虚拟经济研究对象及其表现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虚拟经济研究范畴下,即便是传统的实体经济,也存在虚拟市场运用机制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虚拟经济研究:传统实体经济的新挑战

1.虚拟金融:看似是虚拟经济的全部载体

从任何视角上,都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对待虚拟经济上的态度是极为积极的,这点可以从政府高层的认识和直接影响上得到证实。2008年10月,美国实体经济遭遇虚拟经济明显冲击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均受到极大影响。中国政府领导人温家宝和李克强[5]提出要合理地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认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泡沫化”结果,但虚拟经济并不是金融危机的直接来源,应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当下时期,习近平[6]特别关注金融危机全球扩散路径,并强调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对虚拟经济的规律研究和共同应对。如此意味着,在全球,不仅是深深卷入金融危机的欧美强国,而且包括需要金融创新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积极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时代急迫的任务。

虽然虚拟经济很新,但就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事实,使得多数人以常识认为,虚拟经济是基于虚拟金融这样一个载体的经济形态。或者说,虚拟经济就是虚拟金融上升为一种产业,从而形成的社会形态,是虚拟金融产业的经济表现和拓展。

诚然,虚拟经济与虚拟金融密不可分,即便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极为强调虚拟金融的信用本质,并十分关注市场中虚拟资本的定价机制及其反映。但是对于现代经济下的虚拟经济就是虚拟金融的认识,却不应该。况且也难以认定虚拟经济就是虚拟金融的产业化形态。可以这样说,虚拟经济所能够覆盖的产业,不仅表现为金融,也表现为若干传统产业中“机制”的共性体现。也就是说,虚拟经济更多的本质内容,是反映在其市场机制的表现,并基于此而形成的规模及效应。例如即便是在互联网这样的新兴产业中,其经济行为与产业绩效,其市场结构及其经济福利,如此具体的产业中也包括若干虚拟经济的研究组成,并成为虚拟经济载体。

显然,不仅是金融业可以成为虚拟经济载体,其他产业也是可以的。并且从现象上来看,虚拟经济也并不晦涩难懂,甚至可以用通俗一词来描述。因为即便是受过一般经济学训练的人,认识虚拟经济也是可以很直接的。例如,当把虚拟经济作为一个专门领域加以研究的时候,一般的经济学人都具备相对充足的分析工具和完备的知识背景。但是,对虚拟经济研究深入之后,却会觉察到虚拟经济的“诡异”,这就是,许多传统经济学得出的结论似乎完全不能切合虚拟经济中的一些现象,这就说明,虚拟经济中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在利润最大化假设和边际分析工具基础上,虚拟经济下的经济行为与产业绩效与传统经济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些巨大的变化或许源于虚拟经济下产品或用户的“信息”(知识)内涵、“数字”形式和“虚拟化”组织特征,这要求对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前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修正,继而重新进行分析和论证。

关于虚拟经济理论的一些思想和论点,实际上非常广泛,但可形成一个相互连贯的整体,并与传统经济学理论融合运用。当然,所有这些并非由于有任何事先考虑周密的计划,“没有先见之明的理论(施蒂格勒,1975)”。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当作者开始接触虚拟经济的时候,一度怀疑是否过高估计了虚拟经济的研究对象和理论结论的价值。但是,伴随着研究的深入,所有这些思想和理论却呈现出彼此联系、互补有余,并与金融创新、公共经济、社会保障、产业经济及政府管制等理论和思想交叉相连。而且这些恰好以现时最为流行的论点、潮流向国际社会显示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作者每个时刻都觉得对虚拟经济的认识,可以变得更为清楚,并无上限。

2.虚拟经济下的产业背景

从微观上讲,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虚拟金融组成,而在于有着特定的市场运行机制,或者说,这种机制在传统实体产业中难以表现为主流地位。但在某些产业中,特定的半自主行为及其市场预期却普遍存在,并通常表现为某些协同效应、技术外溢性、互连互通等,并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出虚拟经济特有的市场机制。由此,不仅在金融业,也可以在信息产业、航空航天、汽车业、高新技术制造业等产业(或企业[7])里,表现出强烈的技术外溢性、标准争夺及正反馈效用特征。这些产业(或企业),组织结构上似乎无异于以往的传统工业(包括钢铁、水泥铁路等),但是就市场驱动力而言,其市场运行基础发生了变化,即它们不仅受到传统的供给方规模经济的驱动,而且还受到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技术外溢性、临界容量等效应对这些行业内的企业竞争行为产生基础性作用,从而出现了传统实体经济中未出现过的独特经济运行机制和现象,而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界定为本书中的虚拟经济研究对象及其表现形式。

一般而言,在传统经济及其市场运行中,大企业通过垄断、联盟等方式主宰市场,市场份额的上升或下降在垄断与竞争的角逐中都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市场相对而言是稳定的,其垄断或竞争的格局是比较明显的(马歇尔,1964)。[8]而虚拟经济下,市场效率扭曲,产业(企业)竞争表现出不确定选择,外部性、协同、随即、锁定、转移、沉没和正反馈等现象突出存在并成为市场主导力量,从而造成市场失灵,并形成产业规律。例如,在有着显著外部性特征的行业里,如电信产业,可以实施非线性定价、歧视定价、差异化定价等战略,甚至出现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零定价策略(Pindyck,1997;2003)。看似电信一类的企业是实体经济,但是通话时间、4G流量套餐等定价却完全是虚拟的市场体现,并在这个市场中,定价策略从来就不是依据传统实体产品定价原则来进行的,凸显出虚拟经济运行机制。

由此可以看出,虚拟经济研究范畴下,即便是传统的实体经济,也存在虚拟市场运用机制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且,在放松所谓“虚拟”假设的情况下,这方面的研究显然有助于大量相关传统行业或实体经济的研究。例如金融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散、虚拟经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金融危机的预警与消费者预期复苏等;在公共政策中更是涉及“国有化”、“价格管制”、“环境和资源管制”、“金融管制”、“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等等。于是,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所有这些机制和体系的研究都可以在虚拟经济理论研究中得到交互式反映和借鉴。(www.xing528.com)

3.虚拟经济:一种独特的经济活动模式

经由上述分析,对虚拟经济一词之思路,逐渐得到明晰化。为便于本书研究的深入,于虚拟经济的认识上,本书主张,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并以独特的运行机制,渗透到实体经济系统中,例如信息产业、电信产业及金融业等中。

如此显而易见,本书所界定的虚拟经济,并不是单纯罗列或再次陈述刘骏民或成思危等学者主张的关于虚拟金融的狭义上的定义,而是基于共同有着独特运行机制的若干产业的广义总和,如信息业、数字产业、汽车业、电信通信业、IT业、金融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等。在这些产业中。所谓的虚拟经济,只是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运行机制,在这些不同的产业中,虚拟经济都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的高级形式而已。

对于虚拟经济一词的重新界定决定了本书研究的全部基础,并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这是因为,在理论上,虽然有学者刻意从虚拟金融角度出发,认为虚拟经济就是眼下最为热门的虚拟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但是就产业的国际研究和比较来看,虚拟金融不应该、也没有能力代表虚拟经济,因此,虚拟经济的研究应在更为宽泛的定义角度上进行。也就是说,本书的界定是广义的。虚拟经济,不仅包括狭义上的虚拟(金融)经济定义,而且突破这一概念,拓展为虚拟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包括现代经济下的若干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形态的研究。

因此,本书在研究次序上做出刻意安排:首先从美国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入手,分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试图对这一可能影响中国在内的国际经济的重要因素进行剖析;之后从基础性的理论阐述开始,对虚拟经济的相关理论组成进行解析,重点论述关于节点、外部性、技术溢出、协同效应等理论及概念。[9]在此基础上,对虚拟经济下有着特殊表现的市场运行机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这一部分又特别区分为两个层面:其一,对特殊市场机制的内在要素进行分析,即对收益递增、正反馈、临界容量等表现形式的特殊运行机制进行理论归纳;其二,对虚拟经济下的市场机制外在性表现进行分析,即对若干企业认识、运用虚拟经济下的运行机制,实施可持续竞争及策略进行探讨。最后部分中,将考察虚拟经济下的垄断模式,对政府干预、管制及其若干反垄断政策(政策群)进行剖析。

本书以为,对虚拟经济下的市场机制与政府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差异、联系,并有利于引导虚拟经济中若干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认识和实施,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促进社会福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再者,在本书思考和创造过程中,作者虽力量微薄,但仍向往实现经济理论创新之开拓者喜悦。撰写此书,旨在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虚拟经济下特定产品、企业竞争、市场效率、政府管制等要素在内的一个解释性框架,使得传统经济学理论在虚拟经济框架下得到较好的重新解释和运用。由此,本书力图表达两个有意义的观点。

其一,虚拟经济具有独特的运行规律,诸如技术锁定、协同效应、自增强机制、正反馈、临界容量等,这些决定了虚拟经济的市场特征和企业独特的竞争策略。这一研究非常必要,也很重要,是对虚拟经济有别于实体经济的最为基础的支持,也是对未来时期我国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分析的一种尝试,或许这就是简单的创新,但至少这些研究是必需的。

其二,强调政府在虚拟经济下的功能发挥和角色拓展。特别是政府对虚拟经济下的新技术扩散、福利增进和市场效率变化的关注度分析,尤为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金融监管及其实施产业政策中若干工具的适时变化性。事实上,作为“不完美”的政府[10]而言,在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结果必然(不单是惯性一说)就是实施干预。但政府实施若干反垄断政策时,应特别重视虚拟经济下独特的市场运行机制和新型的垄断模式,注重社会福利的增进、技术创新和扩散等社会进步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