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津冀协同创新:历史与意义

京津冀协同创新:历史与意义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津冀地区被称为中国的“首都圈”,圈内包含着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地区发展进入新的纪元。由此,京津冀经济关系由表层进入深层,探索实质性协同阶段。本章对京津冀区域关系演进进行回顾,挖掘京津冀协同的历史渊源;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提出,以及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大意义。

京津冀协同创新:历史与意义

京津冀地区被称为中国的“首都圈”,圈内包含着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这“两市一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总面积约21.6万平方千米,2018年三地常住人口11270.1万人。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京津冀合作发展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国土整治战略,将京津冀地区作为“四大”试点地区之一。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地区发展进入新的纪元。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由此,京津冀经济关系由表层进入深层,探索实质性协同阶段。本章对京津冀区域关系演进进行回顾,挖掘京津冀协同的历史渊源;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提出,以及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大意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