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功能与作用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功能与作用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功能创新的特质、功能决定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所以,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可以对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共同治理、交通一体化等产生正向推进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但是,中央政府并不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直接主体,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战略规划,出台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政策,以及重大决策的协调等。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功能与作用

(一)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功能

创新的特质、功能决定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通过京津冀协同创新,促进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其一,从创新特质看,创新具有乘数效应。这种乘数效应既体现在科技创新本身内部会产生乘数效应,即一项创新通过纵向延伸、横向旁击将产生连锁效应,又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向相关领域扩展,形成带动效应。所以,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可以对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共同治理、交通一体化等产生正向推进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

其二,从提升首都圈竞争力看,协同创新引领支撑首都功能的提升。京津冀区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成为世界创新中心之一,而提升京津冀大区域的创新能力是重要途径,也是重要基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中提出中国过去几十年虽然是世界三大贸易国之一,但中国高技术出口额占总出口的比重由1990年代初的5%增长到2006年的31.2%,但88%来源于外资企业。[6]说明中国的创新能力还要快速提升,建设以北京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创新中心,是这一重大战略的首要任务。提升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支撑,只有首先将京津冀建设成世界级的创新中心,有竞争力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才有可能建成。

其三,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看,协同创新可以促进大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京津冀区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落差、科技创新落差,缩小区域差距最核心的是创新能力的差距。协同创新既可以弥补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的创新要素丰度差异,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减少科技创新中的“点状化”低水平重复,实现科技资源市场化流动,放大创新的乘数效应,将科技资源聚焦到重点和战略上,又可以消除行政壁垒,将原来分割的、隶属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资源无缝对接,减少很多公共性、基础性技术创新设施的重复建设,产生明显的优化效应。只有在大区域层面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提升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带动落后地区发展,实现大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协同创新三层面(www.xing528.com)

京津冀协同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推动和加速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功能和效用。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在这方面专家的理解不一,实践层面也在积极探索。如果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在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创新中涉及三个层面:

其一,处于宏观层面的中央政府,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央政府并不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直接主体,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战略规划,出台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政策,以及重大决策的协调等。因为不是区域协同创新的直接主体,所以也不涉及利益关系与利益冲突

其二,处于微观层面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及人才、风险投资等创新要素。在协同创新中虽有利益冲突,但在目前要素流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背景下,一般会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所以协同创新的障碍较小,在现实中微观层面也一直在进行着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创新合作。笔者多次到与北京合作较多的保定廊坊、唐山等地调研,发现绝大多数企业都与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历史渊源,形成了支撑其发展的创新网络、营销网络。

其三,处于中观层面的京津冀三地政府,以及京津的区、县和河北省的设区市、县等。在区域协同创新推进中这一层面的利益冲突最多、协调难度最大。因为协同创新涉及不同的市场主体,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冲突也最多,协同的障碍最大。所以,推进京津协同创新要消除的是中观层面的障碍。而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既没有将问题直接引向这一焦点,也没有梳理出共识性的模式、机理,是研究探索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